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惩罚是一种道义性、舆论性惩罚,在社会伦理实践中广泛运用。道德惩罚在当代社会的必要性必须获得正当性辩护。功利主义者认为其正当性在于能促进社会幸福的最大化,而报应主义者则主张道德惩罚是恶的行为和品质者所应得,综合以上两种观点道德惩罚的正当性应在于正义优先,兼顾功利。  相似文献   

2.
法律与道德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错综复杂的联系,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处理二者的关系时,对法有明文规定的应严格依法办案,对引起争议的法无明文禁止的私权力行为,主张应放弃法律手段而保留道德惩罚的空间。协调好道德与法在司法实践中的关系就一定要坚持法律评价,而不能用道德评价代替法律评价,造成“法治”表象下的实质的“人治”。  相似文献   

3.
网络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引发了道德失范、信仰危机、价值观念错位、情感冷漠等一系列道德问题。但网络道德他律又面临着困境,其主要原因是:“虚拟性”带来的网络行为主体使传统的法律面临挑战;网络本身又是脆弱的,它也存在开发工具不完备和技术条件不成熟的问题;经济控制乏力;传统道德的监督和评价作用在间接的、虚拟的、符号化的网络交往中消失殆尽。因此,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着力点应是自律。  相似文献   

4.
道德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规范。生态道德是道德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与传统的人际道德是什么样的关系?笔者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阐述了生态道德和人际道德既在道德的行为主体、基本内容、最终目的和制约方式上的相同之处,在道德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及所体现的价值观、行为客体、所处地位及阶级性和民族性上又具有的不同性。  相似文献   

5.
在现阶段,进一步提高社会道德明,需要不断地加强道德建设,但重在法制建设。其原因一是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许多规则,人们还不完全熟悉和适应,有些道德行为失范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而客观方面原因主要是由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引起的。二是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了社会关系的复杂,在转型期调节这些复杂社会关系时,道德调节力度不够、过程缓慢,一些本该由法律调节的,仍然由道德调节,人为扩大道德调节范围,致使道德明的发展不能与社会主义物质明发展同步。因此,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道德明重在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现阶段,进一步提高社会道德文明,需要不断地加强道德建设,但重在法制建设。其原因一是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许多规则,人们还不完全熟悉和适应,有些道德行为失范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而客观方面原因主要是由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引起的。二是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了社会关系的复杂,在转型期调节这些复杂社会关系时,道德调节力度不够、过程缓慢,一些本该由法律调节的,仍然由道德调节,人为扩大道德调节范围,致使道德文明的发展不能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同步。因此,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道德文明重在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是未来中国学术界的主力军。他们的学术道德健全与否关系到整个学术界的健康发展。本文从规章制度的制定、学术道德建设的开展、违规举报及惩罚等方面提出建设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相应办法。  相似文献   

8.
所谓基本道德是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和角色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起码的道德,也是对行为主体的最低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是未来中国学术界的主力军。他们的学术道德健全与否关系到整个学术界的健康发展。本文从规章制度的制定、学术道德建设的开展、违规举报及惩罚等方面提出建设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相应办法。  相似文献   

10.
虽说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道德舆论和道德观念是积极、进步和向善的,但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领域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道德失范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在社会转型中传统道德约束力式微、道德缺乏法律等制度的支撑、道德教育和道德践行脱节等原因所导致。因此,塑造新型的道德文化需要多维度的治理建设,一是要把中国传统的整体本位道德原则与个人主义道德原则相融合;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道德突出问题领域的法律制度;三是要做到道德教育和道德践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赏罚是社会力量就一些特定行为对行为者做出的奖赏或惩罚。其成立前提是人有可控性。用于道德目的的社会赏罚的基本方式是:让遵从道德者得到他们渴望得到的东西,令违反道德者失去他们不愿失去的东西。社会赏罚可分为两类六种,其运行机制由四个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的配置与配合状况决定社会赏罚机制的效率。社会赏罚用于道德建设具有非常明显的有效性,但也并不是万能的。了解这一点,可给我们的道德建设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论道德认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精神"的认知形式是道德认知过程区别于其他认知过程所特有的最高认知形式,也是保证道德能够成为人的生存方式的根本环节。从对伦理思想史的考察中有可能大体上理解和把握以"实践—精神"为方式的道德认知机制。道德认知的功能在于,以道德理想、道德信念、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方式为中介,将社会道德应然性及时、恰当、有效地转化为认知—行为主体的道德行为,实现德心与德行的结合,塑造和养成人类的德性,从而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来把握世界。  相似文献   

13.
道德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力是社会运作的有效控制力.当由各种道德因素构成的影响力表现为一种对社会成员的特殊控制与约束力时,道德力便成为治理国家的控制手段,在社会发展各要素中具有引导、协调和整合的作用;道德力是社会发展的内在精神,对社会发展具有价值导向作用,促使人们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共同遵守的"内在道德律令"和"外在行为准则";道德力在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有效地促进经济行为主体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期社会道德的失范现象,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需由法律体系来保障。而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竞争规则有待于完善,道德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是旧的道德规范被削弱、淡化之后,个人非理性冲动缺乏新的有效的约束而造成的。这要通过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要通过以法制作保障来加以解决。法制可以使公民的权利义务统一起来,增强其涵养道德的主动性;克服现代科技发展的负效应,确保道德教育和道德更替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15.
论法律与道德的功能协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与道德各自都有独特的对社会秩序的贡献能力,但也都存在着不足,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互为优缺点.法律功能的发挥需要道德的支持,道德功能的发挥需要以法律为基础.法律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可由道德来克服,道德的局限一定程度上也可由法律来克服.作为一种治理机制,没有德治支持的法治将是一种僵化的、低效率的治理体系,而没有以法治作为其基础的德治必将最终走向人治.只有法治和德治互为基础、协调发展、共同作用的治理体系才是一种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行为主体在进行道德选择时可能涉及道德原则的冲突,从而陷入道德困境之中。道德困境的存在意味着伦理学不能为人们的行为制定完备的准则与规范,而需要行为主体培养自身的道德判断力。但是,无论是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经验判断力,还是康德所主张的反思判断力,都不能解决道德困境。建立在主体间性基础之上的判断力一方面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也不会压制行为者的道德动机,为解决道德困境问题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7.
道德正义和法律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义最初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价值被追求,后来在分化的社会中获得各种表征,由此思想史中出现了对正义的各种呼唤: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和综合的正义。在现代社会的正义舞台上,法律正义是前台的主角,道德正义是后台的导演。道德正义与法律正义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关系可以被总括为道德正义先于、大于和高于法律正义。具体说来,道德正义为法律正义奠定基础,规定范围,和提供标准,而法律正义使道德正义获得部分的保障,得以具体的实施,和立足现实的土壤;道德正义与法律正义在历史的和理论的次序、逻辑外延、理论地位、实现方式等方面皆有差异,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实际上的不一致甚至冲突。逐渐弥合道德正义与法律正义之间的裂缝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理想,法律的道德化和道德的法律化是实现这一理想的两条相辅相成的途径。但是法律的道德化应避免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之泛滥,而道德的法律化应防杜不合时宜的禁欲主义和专制主义之泛起  相似文献   

18.
道德的法律化,是沟通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中间桥梁,它使得社会规范系统中道德与法律的结构趋于合理。从事实层面上看,道德法律化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基础与需要。同时,古今中外的无数次道德法律化的实践也证明了道德法律化的可行性和重要性。然而,道德法律化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过度的道德法律化或是盲目的道德法律化及以德代法的做法无疑会给法制体系的完备及法治社会的实现带来损害,因此有必要对道德法律化进行适当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水平整体滑坡的现状,有学提出了“道德法律化”的应对策略。这种主张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本质区别,在逻辑前提上存在着无法弥补的漏洞。从事实层面上看,“道德法律化”是一个虚假命题,是对“法的法律化”的误解;从价值层面上看,这一命题隐含着道德标准绝对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对社会道德生活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0.
产生个人行为中的道德困惑的原因主要有社会道德准则间的矛盾、行为者个人的道德判断标准与社会判断标准间的矛盾、不同行为主体间价值判断标准差异、道德行为成本与收益的背离等。当前,解决个人行为中的道德困惑难题除应继续加大对道德自律的提倡外,更应承认并尊重个人道德权利,妥善处理好个人道德行为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