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本金融发展模式在支持本国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主要归功于其"政策性金融"的特色。这主要体现在日本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可以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和良好评级、具有充足资金来源的财政投融资机制以及构成日本实现社会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载体等方面。日本金融发展模式对我国加快完善金融体系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我国应在建立政策性银行的引导机制、协调市场导向与政策导向关系的同时做好全能经营的制度准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
王伟 《职教论坛》2002,(5):34-35
加入WTO,我国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不但为经济建设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而且也将给我国的职业培训提供一个新的发展前景。一、更新我国职业培训的培训动因现在我国外贸产品结构中60%是加工贸易,这成为我国加入WTO的经济和贸易风险之一。之所以这样是我国外贸产品的技术含量远低于国际水平。加入WTO为我国改变这种不利的对外贸易分工体系提供了机遇。新的国际贸易分工体系的形成依赖于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也是新的国际贸易分工体系形成的立足点。从舒尔茨的“人力资源理论”,到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模型,再…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金融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金融业正逐步融入全球金融体系,我国金融体系和银行监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加强银行监管理论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管体制对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稳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WTO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贸易条款为世界各国构筑各种绿色贸易壁垒打开了方便之门,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外贸面临的环境挑战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是中国经济彻底市场化的一种催化剂。本文以中国金融体系及经济结构的现状为出发点 ,从正面效益和负面效应两方面进行大致的逻辑判断。加入WTO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 ;有利于银行开拓新业务 ;有利于银行业开展平等竞争 ;有利于银行业走向国际规范化。同时 ,加剧了我国银行业的竞争 ;加大了银行业的经营风险。面对机遇和挑战 ,金融业应坚持科学有序的经营。  相似文献   

6.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联合体。我国加入WTO组织,为中国经济法治建设尤其是外贸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入世”必须健全反倾销机制,亟待调整与完善公平交易法规,亟需调整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尤其需要加大国际法的适用范围。要用国际化标准打造我国企业的国际品牌,企业要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后,为了积极应对全球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我国需要按照入世时的承诺,针对外贸代理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尽快修改并完善我国外贸代理制的法律制度,以规范外贸代理行为,尽快与WTO规则接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WTO基本原则的法律要求和我国外贸立法现状 ,指出了我国现行对外贸易主体制度与代理制度的缺陷 ,探讨了加入WTO后 ,应对现行对外贸易体制的上述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以建立一套既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又与WTO规则相一致的新型对外贸易体制  相似文献   

9.
论绿色壁垒和我国企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WTO规则削减了关税壁垒和行政壁垒,但绿色壁垒的出现对我国外贸产业产生了巨大冲击。章阐述了绿色壁垒及其对我国产业贸易的影响,指出了我国企业应对绿色壁垒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改革开放和加入WTO的过程和结果首先应是按照WTO规则和我国在加入WTO谈判中的承诺,全面充实、 调整和完善现行的外经贸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建立起一个统一、公正和透明的外经贸法律体系,而作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基本法的《对外贸易法》则首当其冲,应从其立法原则、外贸经营权、外贸代理制、服务贸易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离岸金融中心是随着国际经济交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与扩大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它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或投资、贸易结算等金融业务和服务的一种国际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目前已成为所有国际金融中心的主流形式。应当立足我国现实的金融环境,借鉴国外离岸金融发展的模式,对我国上海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进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外贸经营权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直接面对国际市场,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这些外贸企业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近年来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发展为外贸企业提供了许多规避风险的工具。然而,金融衍生工具是柄双刃剑。目前国内对于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避险的政策及操作的研究并不多,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上分析,在开放经济环境下,一国的宏观金融调控的有效性将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及宏观政策的巨大影响.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将不断提高.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制约我国金融调控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现存的不合理的汇率生成机制,货币政策的双向"溢出效应",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增强,以及资本项目管制条件下存在的各种违规行为.提高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有效性,应该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发展货币市场,加强公开市场操作,灵活调控货币供应,推进公开市场操作与外币市场操作的协调;坚决制止各种违反外汇管制的不法行为,提高外汇管制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复杂的。我们既要看到外贸行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增强发展的信心;同时准备应对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把工作做扎实,进一步完善支持对外贸易的政策。外贸企业要加强自身管理,加快科技创新速度,优化商品结构体系,不断推动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全方位促进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子分析后金融危机对我过外贸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各国的贸易政策各不相同。正确认识当今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性质和动机,才能正确定位中国的贸易政策。我国在入世后,对外经贸要有较大的发展,就需要一种创新的贸易管理体制来支撑,如果制度不创新,发展成本就大,也难以持久。反之,我国对外贸易就能以较小的代价得到持续的发展。管理贸易应是一种可行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本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放、金融危机和WTO的作用进行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发展是良好的、开放的金融体系有助于金融稳定,而WTO《金融服务协议》的签定正预示着一个建设性的、开放的全球多边金融服务贸易体系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行具有重商主义性质(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外贸政策,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对于开拓国际市场、扭转国际收支逆差,扩大国内就业等方面曾起过积极作用。但面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中国现行外贸政策的内在矛盾已日益凸现。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必须对中国的外贸政策进行战略调整,促使中国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方面从理论上探讨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产业转移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及其对中国、特别是对广西的影响;另一方面,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广西外贸、吸收外资、工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诸方面的影响。通过理论和现实的对比,发现金融危机对广西经济总体数据影响不大,主要在于政策溢出效应和低外贸依存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但是,金融危机的间接影响还在延续,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并未消除,须谨慎应对。  相似文献   

19.
近代政治、经济等制度环境的变迁促成了近代贵州金融制度的变迁。近代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近代贵州金融网络的建立与金融市场的发展,从而提高了金融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推动了近代贵州金融业的发展、市场体系的建设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94GATT》第20条是WTO建立之前唯一涉及环境问题的规定,可以成为适用自由贸易规则的例外,而不必遵守世贸组织的其他基本原则和规则。WTO改革的重点也是在第20条上。我国已加入WTO,有必要弄清它的具体含义和适用的具体条件,以期把握WTO协调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基本态势和发展脉络,对促进我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