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具身认知"视野下的数学学习,融环境、身体、心智于一体,将数学学习资源、数学学习素材、数学主客体活动有机整合,促使学生由直观感性的思维向抽象的高阶思维转化。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在目标的制定、活动过程的设计、研学单的分析、知识结构化这几个关键层面围绕深度学习精细化操作,一定能构建成为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课堂。构建基于课前研究而展开的课堂自主学习,为促进学习而教,真正将学习这个过程指向"深度理解",指向"学生的深度思维、高阶思维"。学生的数学思维决定教学的进展,决定师生互动的方式。这是"为学习而教"的教学理念,它倡导遵循认知规律与课堂教学规律,循认知起点、抓学科本质、落核心素养,它发展的是让学习真实发生的深度思维,是学生自主的分析、评价、创造的思维,它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3.
"动态课堂"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数学课堂的有效互动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创新力、探究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在有效互动的课堂中,学生能够以更加自由、更加动态、更加舒适的心态去接受数学知识的学习,也能在互动教学中促进他们情感、认知、思维以及能力的发展。为此,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的互动展开简单的论述,旨在启发广大数学教师合理运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4.
培养和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可以采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一系列活动加以训练:通过"阅数学"实现数学思维的信息互动,通过"历数学"训练数学思维的成形发展,通过"弄数学"训练数学思维的意识积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设置训练活动,能让学生数学思维走向扎实和生动。  相似文献   

5.
初中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实质就是思维发生互动,教师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对学生的思维做出判断性评价,会对学生思维过程的把握产生偏差,这就会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师源性思维受扰的现象.其影响在于压抑学生的数学思维,影响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建立生态的数学课堂,是降低师源性思维受扰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6.
数学作为锻炼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科目,在初中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将"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引入初中数学课堂中,通过导入问题、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及教师评估等环节,引导学生在积极探究数学知识当中增加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堂是一个生长性的时空,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体现目标达成的过程性特点,围绕数学素材开展合作、对话、探究、交流等互动活动。数学教师把握学情,顺应学生真实的思维发展;横纵互动,开启学生灵动的思维对话;能级提升,架构学生生长的思维图式,将有助于使静态的教与学过程动态化,实现基于交往互动中学习与悟道的统一,师生同生共长。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需要依靠学生的理性思维而达成对数学知识的实质性理解。然而,儿童的学习和思维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充满了较多的感性色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学生认知的"感性"和数学思维的"理性"这一对矛盾统一体的关系,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形成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9.
吴娟 《新教师》2019,(12):46-47
深度学习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特征描述。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笔者认为要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前提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进阶发生,要依据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原则,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各种思维互动中实现思维的进阶体验,通过数学思维的进阶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以自然地"孕育"。  相似文献   

10.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其进行素质教育;不仅侧重于学生的认知思维教育,而且加大了学习趣味性的投入,开辟了新的教育领域。合作学习提倡师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发展课堂教学互动理论。  相似文献   

11.
"反思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学生对自己思维与学习过程的再思考。"反思可以促使学生的认知由指向问题转移到指向自身的认知加工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监控、评价、调节、纠正自己的认知活动,提高学习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引导学生监控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反对形式主义的"表演式"教学互动,保证教学互动的启发性,采用恰当的互动形式并注重互动的科学性,是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正>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积极引导学生思维上。解决这个点的关键是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4.
汤久妹 《考试周刊》2013,(51):66-67
<正>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  相似文献   

15.
许安江 《家长》2024,(7):76-78
<正>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生成数学认知的思维。独立的思维能力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必要条件。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数学学习。小学生正处在数学思维生成的起步阶段,科学恰当的培养至关重要。文章从趣味导入、独立探究、巧用实物、互动交流、归纳总结和生活作业六个方面,对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指导价值展开探讨。一、趣味导入,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指出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实现"再创造",应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思维方式、思维过程三方面对学生思维进行合理稚化。合理稚化学生思维,顺应了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规律,发展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要充分落实以儿童为本位的理念,真正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思维特质。以"整万及整亿数"的教学为例,顺应学生的思维意识展开教学,不断完善、修正学生认知中的不足之处,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基于数学教材、教师、学生三方互动吸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身份就是紧扣教学主线,为学生的思维搭桥,连接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构建灵活的课堂探究模式。那么如何为学生成功搭建思维桥梁呢?一、抓住教材线索,重建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动力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数学经验,认知和接受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一元二次方程销售问题启示学生难点问题、易错问题的讲解需"理解学生,精准扶贫".了解学生学习数学难点知识的思维障碍,精准发力攻克难点;了解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基础,精准把握讲解的起点;认识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特征和认知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解决学生的困惑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要"动"起来,要在互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从而在激发学生思维潜力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