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薇 《知识文库》2023,(5):79-81
<正>引言:《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帮助学生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能够正确处理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可见,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既要判断,又要选择,而这离不开思辨能力的支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指引学生正确的社会实践方向。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学习共同体理念,介绍了思辨能力的内涵以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义,提出学习共同体理念下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法治观念,在生活中感悟道德价值,在实践中培养核心素养,在体验中提升思辨能力。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进行准确的法治指导,引导学生向远处行;创设真实的道德体验情境,引导学生向深处行;拓展多元的文化视野,引导学生向宽处行;采取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向亮处行。  相似文献   

3.
如何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属于现阶段的重大命题之一。基于中考对道德与发展教学的影响,在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试题命制怎样融入核心素养要求,考查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核心价值、各项能力、基础知识等,彰显创新性、综合性、基础性等命题要求,属于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探究如何根据核心素养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命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正>思辨力是一种高质量思维活动过程,是思维的高阶形式,是道德与法治学科要培养的关键能力之一,具有明显的学科特质。所谓思辨力,是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作出科学解释与正确判断及合理选择,感悟人生智慧,过有意义生活的能力。七年级是学生进入中学阶段的第一个学年,学生处于思维发展和自我认识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要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重视学生参与、互动和思辨,积极引导学生站在各种角度认知、观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变得愈发重要,因而,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成了每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从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兴趣激发;积极融入生活要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落实家校社共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三个方面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6.
<正>思辨能力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必备素养,培育学生思辨能力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全面依法治国",突破重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时,我采用思辨教学,让学生在质疑反思中获得价值引领、提升思维品质、增强法治观念、培养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思辨指的是思维过程,包括观察、认识、分析、判断和方法。儿童的思辨能力,不仅仅是指对学科考试题目的思考,更是指对各种问题和现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道德与法治学科思辨教学的进行往往离不开话题的设置。本文主要从创设多角度话题、创设准则冲突话题等方面来阐述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8.
文章立足于探索以教材文本解读、活动体悟、时政热点素材为脚手架,培育学生信息素养的实施路径,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提炼与阐述,构建导思辨之知、探思辨之真和促思辨之深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培育学生思辨力,发展学生信息素养,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的全面推出对实际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此情况之下,教师必须要以创新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实际的道德与法治问题,立足于当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育要求不断的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拓展,利用互动教学的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次和维度入手来进行实际的学习和探究。这样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能够得到同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智力、能力、觉悟"的有机结合与共同提升。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时要做到以下几点:明确教学目标,重视能力培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合作探究;开展课外活动,拓展探究空间。  相似文献   

11.
思辨力即思考辨析的能力,对小学生而言,思辨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激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明辨是与非、分清对与错.尤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主观意识形态,并依托于教材大纲,通过正向引导、正向启发、正向激励的方式,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个人价值观,进而成为道德品质好、法治观念强、思想觉悟高的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1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岁月车轮滚滚向前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一定要想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所思,给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所需,解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所惑,让学生在思辨过程中增长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3.
<正>道德与法治承载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传承民族传统美德、学会学习和交往、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责任与义务。这些义务通过课堂教学积淀为学科价值,并指向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需要回归课程主旨,实现学生社会思辨意识的培养与提升。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初中生面对繁杂多样的社会现象,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片面认识基本社情、国情,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学生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善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和解决问题。文章结合课堂实例,从思辨内容的选择、思辨情境的创设、课堂辩论的开展、思辨试题的训练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思辨能力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邹晴晴 《家长》2022,(33):67-69
<正>道德与法治课程一直伴随着学生的整个成长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要想学好该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素养。道德与法治是学生连接生活和社会的重要课程,而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因此,要想使道德与法治贯彻到学生的生活中,就要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教学内容启发性的设置、体验式的收获、思辨式的提升,从而使小学生能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灵活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的社会现实生活中,“道德”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直接的问题,它往往伴随着两难的境地和选择,需要当事人进行复杂的道德思辨,相当考验人的价值观念、人格素养和道德思辨能力。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思辨能力的关键时期,应通过科学的道德难题课程,采取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思辨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其实现更长远的发展。从道德难题与道德难题课程的概念出发,分析开设道德难题课程的必要性,通过选择生活案例、开展情境演绎、组织学生交流、延伸教学内容、道德思辨评价,实践道德难题课程,提升中小学生道德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思辨力即一个人的辨别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思辨力,对于他们理性思考人生价值和启迪行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道德与法治学科强调的思辨力,是指基于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状况,对生活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论证、价值选择和自我校准等综合性思维能力。现以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为例,探索在传授教材知识的同时,设计思辨问题、创设思辨情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25):51-52
文章首先就思辨能力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与解读,在此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研究。具体如下: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使学生充分地了解所要探究内容的资料;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应用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和研究;创设问题情境,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使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考;建立对分课堂,给学生讨论与消化的空间,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探究;开展语言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增强学生的日常练习;加强与家庭的合作,引导家长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家庭与学校的双重影响下提升思辨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素质教育,而核心素养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教育领域也开始发生重大变革。核心素质培养应当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核心目标。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未来发展,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前提,响应新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方案,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探究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为核心素质的培养制定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严建斌 《甘肃教育》2023,(12):82-85
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传统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着课堂效率低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积极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应用思辨型案例教学,不仅有利于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敢于质疑的思辨能力,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还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