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谐城市应当是具有民主法治意识、公平正义意识、诚信友爱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安定有序并充满活力的。但目前中国城市中的公共生活领域与私人领域正在分离中,对公共性、公共生活领域与公德概念是模糊的,和谐城市的建设需要健康的公共空间,同时更需要有社会公德的引领,形成道德共契,由此,市民公德建设成为构建和谐城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公民公德意识的强弱 ,遵守公德规范的状况 ,直接反映着公民素质 ,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 ,也对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在公德建设过程中 ,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充分发挥显性教育系统和隐性教育系统的功能 ,把外部因素的强迫性和个体修炼的自觉性有机结合起来 ,挖掘传统美德内容 ,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的合理精华 ,借助各种载体 ,建立良好的约束机制 ,创造优美的外部环境 ,寻求道德舆论向道德实践的现实转化途径 ,对于增强公民公德意识 ,提高公民素质 ,形成良好的公德习惯 ,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拓宽,使公共道德问题成为关于公民社会的热门话题.通过对转型时期伦理领域面临的主要困境--公共伦理缺失的成因如传统伦理的隐患、公德具备公共用品使用和回报的特殊性以及公德行为道德监督情境的弱化等的分析,提出加强和完善德福一致的公德制度建设、加强公德教育、提高公德意识以及重视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关怀及其德业以构建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4.
作为职业道德的师德,在性质上属于公德,是师德的底线。作为教师道德的师德,超越了公德和私德的区分,凸显了师德的主体性与崇高性,但却存在着将师德抽象化和僭越教师私人生活领域的倾向。从教师专业道德的角度理解,师德是一个有着特殊主体性要求的公德范畴,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并应具备的自觉的内在的品质,是教师人格的体现。如何实现主体的善良品德,需要从其产生的伦理生活出发,完善其所依赖的具体的伦理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漫长的传统社会中,其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等对于公共领域的分化和发展起着巨大的阻碍作用,从而严重地影响了传统社会"公"的观念的变迁,在一个公私不分的泛道德化的社会中,公私领域扭曲发展,"公"观念被过分强调,进而对中国社会及社会公德、公德意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导致了中国传统社会轻公德、公德发育不健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论公德——历史框架与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德是与传统私德相对的道德形式,它是儒家文化寻求突破并进行现代转型的理论成果之一,反映了国人追求现代化道德理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努力。公共利益是衡量公德的核心标准,对公共利益的认知即公共观念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意识,是公德的根本。以公共观念为基础的公德属于德性伦理,只有在德性主义框架下才能得到深刻理解。公德也是一种利群之德,它主要调整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在公德概念的演化过程中,其国家思想、政治思想逐渐弱化,并为社会公德概念所代替,但相应也造成了理论不周全的问题。因此,要阐明公德问题必须追根溯源,从其概念的历史框架中重新发现公德的涵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公德与私德的关系问题有着悠久且复杂的历史源流,这种关系意味着这两者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单元,而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皆统一于实现整全人格和追求善的道德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之所以把"公德"与"私德"割裂开来,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由,也有对西方公私领域之发展源流不甚了解的缘故,还有因"现代性"本身之弊端的认识不足所导致的理解偏差。因此,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对公德与私德进行有机的整合,既要有制度保障,也要有价值引领,还要有公民文化建设作为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关系,能否遵循社会公德是衡量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公德教育是中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阶段正是社会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有效的公德教育对增强青少年的公德意识、加强青少年的公德行为、提高青少年的功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当通过转变思维方式、完善公德教育评价体系等多种策略来提高中小学公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与行为的现状,证实了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和行为与大学生就读的学校类型、学历层次、性别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也发现大学生群体的公德意识与公德行为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王宁 《黑龙江教育》2002,(10):20-20
作为教师,在学校里你是否会看见这样的情景:教室里,常是满地废纸、果皮和杂物;书桌上,到处可以欣赏到离奇的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洁白的墙壁上,印上了醒目的“球印”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公德修养差的表现。强化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公德教育应以“熟知社会公德内容,明确遵守公德意义,争做遵守公德小公民”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小学生公德意识和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性、自律能力为核心;以把小学生培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率为目标。班主任要注意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任课教师要加强学科渗透,利用多种教育形式使小学生接受公德…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三个关系层面 ,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层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就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公德的培育。公民素质、公共规范和公德意识是社会公德培育的三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公民修养的反映,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良好的校园公德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公民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正逐渐步入公民社会,公民道德建设正成为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重心。面对当前由于时代价值的多元化及社会转型期新旧道德原则转换所导致的社会道德混乱、道德滑坡现象,急需建立起一套适合这种共处生存方式的普适性的道德体系和准则。遵守社会公德,既是现代公民必须履行的道德义务,更是公民基本道德素质的体现。文章探讨了加强公德建设的若干途径,加速我国公民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深化和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是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树立良好风气 ,建立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文明和谐关系的重要途径。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进一步深化社会公德教育 ,促进公民道德素质提高这一课题 ,在对当前深化社会公德教育的深远意义和客观要求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 ,通过对教育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方法的剖析阐述 ,形成并提出了深化社会公德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论公民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倡导及培养公民道德已经成为当前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文章简要介绍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公民道德的理解及其培养的观点,并揭示其对我国当前的学校德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中蕴含着许多的社会道德因素,是实施社会道德教育的良好教材.结合其中的相关知识点,适时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寓社会道德教育于经济学教学之中,比起传统的单纯说教方式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任何社会都有一套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体系。它是在该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道德价值取向。它对不同的道德价值标准进行调节、引导和限制,使之趋同。中国过去长期形成的“重义轻利”的道德价值观,尽管它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它所提倡的注重道德义务、在获取物质利益之前应首先考虑其是否正当的原则,即使在现在看来仍有其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最重要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大学生是高文化的社会群体,但在他们身上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学校道德教育、特别是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才能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与践行以及接受相关教育的情况,以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体系,通过梳理过去几十年来国内外与大学生社会公德相关的研究成果,发现学者们主要就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现状、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的原因及教育的对策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公德有一定的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实际行为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平。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与实际行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因此,我们在构建适应新型社会环境的社会公德教育体系时,应重点放在如何促使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自觉践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