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你体验过愤怒的情绪吗?有些人会说:"体验过,而且正在体验."而又有些人会说:"我从来没有愤怒过."这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过愤怒,愤怒是人类具有的基本情绪之一.当然,一些人可能会过于控制自己,使自己愤怒的情绪不会公开地表现.我们要认识到,表达愤怒是健康的行为,而且愤怒可以被建设性地表达出来.人们通常存在一种误解,常将愤怒和攻击行为联系在一起,认为表达愤怒,就是在攻击他人,会带来更坏的结果,因此,他们感到难于表达自己愤怒的情绪.其实,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愤怒是一种自信行为,是个体有力量的表现,我们不要害怕愤怒的情绪,而要学会有效地表达.  相似文献   

2.
王晓芬 《家庭教育》2009,(12):24-25
情绪认知是儿童自我和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中国家长忽视对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关注,在教育中也没有教孩子相应的情绪词.以至于儿童长大后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严重的甚至不能疏导不良情绪。产生社会问题。让儿童适当地学习情绪词和掌握自己的情绪是十分必要的。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小千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吧。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 情绪分为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发生时自然皆大欢喜,但负性情绪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由于青春期内心闭锁,不少学生在感觉到自己的负性情绪时,往往会优先选择把它闷在心里,不愿向他人表达.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更不利于问题解决.对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情绪表达的发展性指导,让学生学着从情绪感受本身、引发情绪的原因、对问题解决的期望三个层面进行情绪表达.  相似文献   

4.
正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亲密的人,其言行和情绪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乐观开朗、善于处理自己情绪的父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自信心,提升孩子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反之,情绪反复无常、焦虑不安的父母,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如果只关注教育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忽视对自己的情绪管理,轻则影响亲子关系,使教育的效果大  相似文献   

5.
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心理反应,情绪的好坏决定人们的生活质量。好的情绪会使人积极向上,伴随着成功、和谐的人际关系及健康的身体,不良情绪则会让人陷入苦恼中,失败和沮丧会如影随形,严重时还会影响身体健康。那么,我们怎样来帮助孩子调节情绪呢?情绪调节三步骤至关重要。一、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内在的情绪任何一个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对于一个新的观念,一定要能够用话语标明,并善于跟别人清楚地沟通,当他清晰地了解你传递给他的信息时,他才会对这个观念有更深刻的了解,才能很快地接纳吸收并转换成自己的。情绪也是如此,当你可以清晰地用话语标明自己的感受并传递给对方的时候,你才有办法疏导,并且处理自己及对方的各种情绪与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兰海 《父母必读》2021,(2):24-25
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说,孩子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等他长大了、懂事了,自然就好了.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请教专家吧! Q:孩子长大后,能自然而然地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答:我们很多成年人,在遇到问题时也经常会情绪失控.那么孩子成年后就自然会控制情绪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不会.在孩子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和语...  相似文献   

7.
《父母必读》2014,(5):104-105
每人都会有情绪,但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孩子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情绪时,他们会感到沮丧或难以承受,进而大哭大闹。此时,你可以帮孩子理解、表达和调节情绪,比如教他掌握一些词语,使孩子能够说出他的感受,表达自己;通过和孩子谈论他的各种感受,你也可以向他示范如何用积极的办法来表达和调节情绪。  相似文献   

8.
李佳妹 《甘肃教育》2023,(7):126-128
情绪是复杂多变的,人可以通过展现不同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性格。所以,情绪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旦失去了情绪,他们便会对所有事物失去感知。针对此,家长以及教师需重视这一问题,并寻找合适的方法帮助儿童丰富情绪,使他们成长为有活力、有创造力的人。经了解发现,绘画是一种能够体现情绪、表达情绪的方法,教师可以深入探索儿童绘画中的情绪,并加以引导。文章结合实践就儿童绘画中的情绪体现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9.
龙兰 《考试周刊》2013,(43):175-176
情绪管理,就是用对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情绪管理"是时下最流行的教育方式之一,即通过情绪管理教育,让孩子学会倾诉和表达快乐、悲伤、紧张、胆小等各种情绪。同时,教育孩子学会聆听别人的谈话、欣赏别人的优点、对待生活中的得失等。儿童期健康情绪的发展对幼儿的个性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因此,儿童期的情绪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在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处理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全面关注事故中的每一个人。当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班主任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平静从容地应对。如果班主任在处理时怒气冲天,很可能让"受伤"的学生因担心而惶恐不安,也会让"惹事"的学生因心生畏惧而百般狡辩抵赖,这样既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也会增加自己的工作难度。同时,班主任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情绪。小学生一般不会出现恶意伤害的想法,教师的理解和信任,会促进他们认知  相似文献   

11.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里,情商的成长对儿童尤其重要。本文从婴儿情绪产生的源头出发,分析了如何让儿童认识自己的情绪,接着论述了情绪接纳和流动的重要性,最后指出情绪成熟的标准。论述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其目的是想解决如何让儿童成为情绪主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言论     
<正>如果一个人影响到了你的情绪,你的焦点应该放在控制自己的情绪上,而不是影响你情绪的人身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自信起来。——刘同成为自己真的很困难,也会让人感到迷惑,这是一个过程。我在学校绝对是非常勤奋的,我就是那种会坐在教室前排第一个举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情绪可以成为学习、生活和事业的动力,而恶劣的情绪则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坏影响,如果长时间维持恶劣情绪,甚至会导致身体心理疾病。因而及时调节情绪,把自己的情绪升华到有利于自己和他人、有利于社会的高度,是明智的选择。一位哲学家说过:“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会有所失。”人的情绪和其它一切心理过程一样,是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和控制的,这决定了人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驾驭自己的情绪呢?  相似文献   

14.
魏开敏 《山东教育》2004,(30):62-62
心理医生解释说:当人的胃空了的时候就会感到饿了,便有了强烈的食欲,但是,突然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即刻之间饿的感觉没有了,食欲随之大减;也有的时候,正在津津有味地吃饭时,突然因某一件事而生气或烦恼,此刻定会吃不下饭,好像肚子已饱了,成年人是这样,儿童和青少年也是这样。精神心理学专家认为,食欲的好坏与情绪关系密切,愉快的进餐情绪可使人摄食增加,并且能得以充分消化,倘若不良因素影响了这种情绪,必然会通过中枢的抑制而使唾液及其他消化液分泌减少,不但食欲下降,而且胃肠消化功能减弱,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果长此下去,还会形…  相似文献   

15.
《家教指南》2007,(4):33-33
春去秋来、季节变换本是很平常的事,但在转变的过程中,人体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就有必要进行调适。有些儿童可能一时无法适应,严重的就会发生儿童季节性情感障碍。有的情绪抑郁,对事情悲观失望,整天无精打采,不爱与人交往;喜欢睡觉,早晨很难醒来;情绪很容易激动,动辄与人吵架;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懒得动手动脑,学习成绩下降;时常感到头痛、胃痛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幼儿情绪管理(Emotional Management)受到广泛的关注,引起广泛的讨论.认知情绪、表达情绪,以至于体验情绪被认为是幼儿情绪管理的要素.很小的婴儿已经是个情绪的个体,能表现出恐惧、愤怒、欢愉、惊讶等情绪;3~6岁的幼儿对情绪已大致了解.人们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幼年的情绪管理教育对长大后的情绪了解及情绪表现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班杜拉(Bandura)以社会认知的观点来看儿童情绪,他认为儿童是主动的,会使用认知历程来表征事件、期待未来、选择行为,以及和别人沟通;儿童的许多行为包括情绪行为是经由观察学习而来的.[1]让幼儿学习认识情绪,理解情绪,说出心里的感觉,学习处理愤怒与伤心的方法,对于培养幼儿情绪管理的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七情六欲,人所共有之。但同样是情绪,可给人带来健康,也可给人带来疾病;而人本来是有能力和办法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使之利于健康和生命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尚不成熟,情绪情感十分丰富、脆弱,且又复杂多变。这有赖于家长在学会驾驭自己情感的同时,并成为孩子情绪的“镇静剂”。  相似文献   

18.
<正>情绪是人类生活中最有色彩的部分,在儿童的身上,情绪发展不仅是其社会性的基础,而且还与其心理的其他功能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中,情绪是既迷人又令人困惑的部分。儿童在成长、学习、与同伴的互动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绪状态?怎样的情绪状态才是最好的发展状态?如何帮助儿童平衡自己的情绪,获得最佳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情绪调节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情绪调节是个体以社会允许的容忍方式作出适当情绪反应的能力,使个体在作出情绪反应时可以灵活、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并延迟自己的冲动行为。情绪调节理论强调如何对情绪的体验和表达施加正面影响,符合身心健康教育的时代需求,在教育心理学、动机心理学及情绪心理学领域备受关注,其理论研究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亲密的人,其言行和情绪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乐观开朗、善于处理自己情绪的父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自信心,提升孩子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反之,情绪反复无常、焦虑不安的父母,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