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方峰 《家长》2015,(2):28-29
如果是为了得到夸奖而做出的虚假谦让,或者为了逃避而做出的忍让、赌气做出的谦让,就背离了快乐共享的目标,在孩子心理上都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很"独",自私、占有欲望强,不懂得与人共享,担心孩子日后与人难相处。而跟只"争"不"让"的霸道孩子相反,过分谦让的孩子不懂如何"争",只知一味"让",家长又担心这样会不会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吃亏。"争"与"让",到底哪个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相似文献   

2.
<正>安德烈·纪德在《人间食粮》中写道:"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等待随便哪一种未来。"是等,还是争?这是个问题!如今的社会,时间虽流逝很快,但亦不能跟上生活的节奏。竞争已经是普遍现象,也不知这样一个竞争时代是否是作家曾期待的模样。  相似文献   

3.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竞争已成为生活的主旋律:求学要竞争,不要说考大学,就连找一个称心些的小学,竞争者芸芸;谋职要竞争,不要说找个合意而又薪水高的职位,就连一般的工作岗位,如今也是多人起而争之;升迁要竞争,工作多年,眼看就有了一个升迁的机会,无奈也是众人虎视眈眈……实在是求者众而机会少啊!  相似文献   

4.
"早午餐"这名字听起来怪得很,到底是早餐还是午餐呢?接下来要讲的就是英文"brunch"即"早午餐"的来历。"早午餐",其实就是早餐和午餐并为一餐,也称"晚早  相似文献   

5.
树立竞争意识达尔文的进化论得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重要结论.人类社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优于自己的竞争对手,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竞争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从经济竞争到政治、  相似文献   

6.
释“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词中,有"争渡"之句,对于这个"争"字的理解,向来存在分歧.现此词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有的师生在众多注释面前,无所遣从.归纳起来,其实只有两种意见:一是照"争"的本义,讲作"争抢"、"竞争"或它们的引申义;一是按"争"可以通"怎",讲成"怎么".两说都有根据,似乎都能  相似文献   

7.
白云 《高中生》2009,(24):69-69
首先,要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何谓竞争?古人云:"并逐曰竞,对辩曰争。"《辞海》上说:竞争就是"互相争"。我们可以认为竞争是个人或团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中,好胜心和进取心对人的成功很重要,鼓励孩子竞争对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是有积极作用的。我们以往做的不足的是,只看学习成绩,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是不是名列前茅。这样一来就忽视了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现在我们主张用多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争第一也不一定就完全表现在学习上。美术、体育、劳动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争第一,这样促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所以,我认为,根据孩子的情况,把争第一的意识扩大到多个方面,是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的。当然也有许多孩子,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表现一般,没…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核心,就是领袖人才。因此,国际竞争,不仅仅是人才的竞争,更重要的是"领袖人才"的竞争。而领袖人才的培养并非要等到了大学阶段才开始,而是要始于高中教育阶段。高中教育,尤其是对于优质高中而言,不仅仅要承担培养高素质社会公民的公共教育责任,更要担当起培养"领袖人才"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教育虽然没有作为市场的主体,它也是不可能远离和违背市场规律的,它只能在竞争中求生存,在优胜劣汰中求发展,对于这一点,大家都是有目共睹。教育存在竞争,教育应该竞争。竞争什么呢?表面看是争生源,而实际上是争财源、争地位、争名誉、争生存权和发展权。然而,教育的竞争、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学校教职工素质的竞争。每位教师一定要有忧患意识,要懂得自己的生存发展与学校的生存发展是  相似文献   

11.
《中国职工教育》2005,(3):33-33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被誉为全球500强企业的利器。怀化铁路总公司自开展"创争"活动以来,坚持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怀铁特色的"创争"模式,总结和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并显现了初步成效,使"创争"活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一、牢固树立“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思想——竞争意识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教育虽然没有作为市场的主体,它也是不可能远离和违背市场规律的,它只能在竞争中求生存,在优胜劣汰中求发展,对于这一点,大家都是有目共睹。教育存在竞争,教育应该竞争。竞争什么呢?表面看是争生源,而实际上是争财源、争地位、争名誉、争生存权和发展权。然而,教育的竞争、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学校教职工素质的竞争。每位教师一定要有忧患意识,要懂得自己的生存发展与学校的生存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只有自己不断的发展,学校才能不断发展;只有自己有竞争的实…  相似文献   

13.
要不要孩子争第一?这是在家庭教育中的两难问题。每个家长都会碰到,都会产生困惑。这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通过讨论,我们不求一个标准答案,旨在通过讨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恰当的位置。观点一:今天不让孩子争第一,明天如何参与社会竞争?沈女士: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下一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开拓进取的精神。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快节奏,能够面对各种挫折而百折不挠。  相似文献   

14.
视窗     
《上海教育》2012,(2):5
要刊视点教育改革的动力在民间由民间爱心人士邓飞等发起的"免费午餐"公益行动,得到了政府回应和迅速跟进。免费午餐从民间行为变为政府行为,彰显着公民社会的真实力量,也预示了一种促进社会变革的新模式。由无数微改变凝聚的公民社会的力量,将会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第四册收入两首宋词,课本注释详细,学生基本上能看懂.但对其中的"争渡"与"别枝",老师们的理解却不一致.该作何种解释为好,略述管见."争渡"是李清照《如梦令》中的巧造之句,形象而准确地突出了女词人"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时的沉醉之态,急迫之情.课本注"争渡"为"抢着把船划出去."不妥."争",《说文》:"引也."段注:"凡言争者皆谓引之使归于已."意思是,努力用行动使自己所希望的得到或实现,如:争夺、竞争、争  相似文献   

16.
球赛与球迷     
正这几年球赛兴起来了,球迷多起来了,关于球迷的文章也多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竞争性社会的标志之一。过去国人所理解的竞争,是生存层面上的竞争,也就是为温饱而进行的较量。在这个层面上,人们对球赛的理解,最好的标本是关于军阀韩复榘的一则笑话。说是老韩见球场上全场人在争一个球,大发慈悲":孩儿们别抢了,我给你们一人买一个玩儿!"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企业的建设和管理中,人才的管理始终是一个争,从人才配置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激励机制论述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创建高效的人才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兵法经营是指利用兵法理念、方法指导经济管理与商业竞争。中国自古就有利用兵法营商而取胜的例子,近现代西方兵法经营无论实践还是理论都已蔚为大观。兵法用于经营指导最典型的有"悟道"、"治众"、"五德"、"庙算"、"全胜"、"利动"、"先知"、"胜战"、"造势"、"权变"等法则。但兵法毕竟不同于商争,因此,借鉴兵法指导经营不能生搬硬套,而要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我国小学生营养不良状况,其目的在于通过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及提高入学率和减少辍学率,促进男女平等和社会平等,我国实行免费午餐项目计划。这一计划因其管理科学、经费来源及分担有强大的财政保障、定期进行检查与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执行效果。免费午餐将成为一个跨平台的合作行动,让中国学生能够免于饥饿,本文将对免费午餐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免费午餐"政策的意义和挑战,同时提出了关于完善营养改善计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创造机遇、发现机遇、抓住机遇;要对学生进行扬长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自信心等软实力.让他们走上社会后,敢于去争市场,敢于去抢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