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辽宁春节晚会上赵本山和弟子以及毕福剑再次携手演绎的小品《就差钱》,其幽默性和娱乐性丝毫不亚于央视春晚的《捐助》。本文就是分析小品《就差钱》幽默语言中典型运用顿跌和语音飞白的表现手法,从而更深刻的了解和品味赵氏小品的幽默。  相似文献   

2.
戴军明 《文教资料》2005,(24):118-119
辞格的巧妙运用往往能够增强小品语言的趣味性、幽默感,因此,辞格成为构成小品风趣幽默的重要手段。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表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为大家所熟悉,其中就有辞格的精彩运用。《昨天·今天·明天》中有这么一段台词:崔:今天的话题是“昨天、今天、明天”。男:昨天,在家准备了一宿;今天,上这儿来了;明天,回去。谢谢。崔:不是。我不是让你说昨天、今天、明天,往前说。女:前天,我们俩刚领到乡里通知。谢谢。崔:大叔大妈,我说的昨天、今天、明天呀,不是昨天、今天、明天。男:那是后天?崔:不是后天。女:那是哪一天呀?崔:不是…  相似文献   

3.
放低自己     
今年央视春节晚会上,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联袂表演了小品《说事儿》。演出结束之后,宋丹丹谈了对她的老搭档赵本山的印象。她认为,赵本山与七年前演小品《昨天&;#183;今天&;#183;明天》时相比,不但饰演的角色更平实,他本人在现实生活中对人也更平和,“他是一个能放低自己的人”。她还举了个例子:遇到熟人喝多了酒,拍他的肩膀,对他推推搡搡,直呼其名,他全不在乎,一点不耍明星的派头。  相似文献   

4.
以赵本山的小品《策划》为例,通过对幽默的认知分析,提出了小品言语幽默的生成和解读机制,挖掘了小品《策划》言语幽默的隐性含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取得幽默诙谐的艺术效果,赵本山在小品中巧妙灵活地运用了许多修辞技巧。小品《相亲1》和《相亲2》就运用了包括换义、比喻、飞白、夸张、谐音、拈连、对偶、双关、仿拟、反问排比兼格和设问反问兼格等修辞技巧.使小品语言更加风趣幽默。  相似文献   

6.
《语文知识》2001年第9期《<昨天·今天·明天>中的语病》一文指出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有两处语病:第一, “小伙子长得比较帅呆了”为“限制多余”;第二, “我此起彼伏”为“搭配不当”。笔者认为这不是小品的语病,相反,它是小品的幽默之所在,是作者主动的修辞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88):15-16
幽默源于生活,幽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欢声笑语。当下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生活中人们渐渐失去笑容,而幽默总是让人们开怀一笑。幽默是赵本山喜剧小品的灵魂。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依据Grice的合作原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对赵本山小品中的部分对话进行语用分析,从中可以发现赵本山小品会话中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文杰 《考试周刊》2013,(13):19-20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格莱斯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他认为,合作原则是一切成功的语言交际活动的基础,所有参加交谈的人在进行交谈活动时采取的是合作的态度。但是在赵本山的小品《相亲1》和《相亲2》中故意违反会话原则,却达到了幽默的效果。本文就这两部小品分析了格莱斯会话原则与话语。  相似文献   

9.
赵本山小品语言机智诙谐、灵活新颖,使得人们在观看其小品时,不由自主地被其幽默所逗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是一门艺术,不失为研究的对象。这方面的研究确实很多,但大部分都只对其语言特色加以描述,而未对其幽默的真正原因加以分析。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利用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ohnL.Austen)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对赵本山小品幽默的真正成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翟华 《语文新圃》2009,(3):10-11
一年一度的CCTV春节联欢晚会就这么热热闹闹地过去了,最令媒体关注的本山大叔也带着徒弟和他的经典小品闪亮登场。博得满场彩,算是整场春晚的最大笑点。做个假设:如果鲁迅先生在世,他也会看春晚吗?如果看的话,他又会怎样评价赵本山的小品呢?当然。这种假设性的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但是,如果另一位大师钱钟书先生在世,居然也不能免俗地看了春晚压轴的小品,我们大抵可以猜到这位老学究会说些什么,因为他早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就写过一篇《说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赵本山的小品《就差钱》为例,从语用预设特点的角度分析幽默语言的形成机制,探寻语用预设理论在幽默语篇中的作用,浅析赵氏幽默形成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案例描述一、小品激趣,切入劳动者的话题师:同学们,喜欢看小品吗?今天,老师特意带了一个,想看吗?好,下面咱们就一同欣赏。(播放小品《红高粱模特队》片断)师:赵本山不愧为“小品王”,幽默的表演让大家捧腹  相似文献   

13.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对幽默言语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对中国某个具体相声演员的幽默言语研究却很少。对赵本山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片断进行分析,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和威奇的背景与常规理论对赵本山幽默言语的生成进行探讨,揭示其幽默背后的语言机制,提出了新的赵本山幽默言语解读模式。  相似文献   

14.
赵本山小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文艺现象,从东北二人转、小品再到后来的本山商业帝国,表征了赵本山文化产生的基本过程。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赵本山文艺现象进行了分析探究,并进行反思,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5.
赵本山小品以独有的幽默征服了亿万观众.他本人也成了当之无愧的“小品王”。本文作者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其小品中幽默的构成机制,探讨其小品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小品《不差钱》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剧小品,是幽默的荟萃。以往对于幽默的研究,主要从语用学方面,研究对象主要是多个简短的幽默语篇,也很少有对某个小品的分析,而本文将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对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中的幽默话语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促成其幽默的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一、引言小品,就是小的艺术品。随着小品的兴起,对于小品的研究也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对赵本山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四个小品——《卖拐》、《昨天,今天,明天》和《不差钱》进行转写,并对这三部作品中幽默语言背后的预设进行分析,考察语用预设在喜剧小品中的运用。这四部作品都是受到大家喜欢的喜剧小品,语言特点突出,幽默效果明显。二、语用预设理论预设(presupposition),也称"前提","先设",这一  相似文献   

18.
契诃夫的《变色龙》写于1884年,原有付标题:“小场景”。这篇著名小说选自一九七八年重版的《契诃夫小说选》。安东·巴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年)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一位短篇小说创作的大师。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短篇、中篇和戏剧,艺术成就很高,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八十年代初,契诃夫开始文学创作。当时他给一些幽默杂志写了很多滑稽小品,总  相似文献   

19.
因何而名?     
赵本山在小品《小崔说事》中有句经典台词:"你白云什么个名人?那就是一个人名!"在哈哈一乐之余,如果我们要细细深究的话,本山大叔的这句台词还真暗合了一个道理:从词源学的角  相似文献   

20.
赵本山小品意味深长,家喻户晓,打造了一张中国喜剧小品的王牌,被誉为赵氏小品,幽默是赵氏小品的灵魂。赵氏小品中存在着大量的对逻辑规律的进行违反的现象,使其语言获得了深沉的幽默,逻辑规律的违反是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对逻辑的四条基本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的超越或背离,通过对逻辑规律的变异而又辩证的妙用,能产生幽默,既令人发笑,又耐人寻味,这是赵本山喜剧小品幽默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