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码转换是各种语言口语或书面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种有标记的语言符号。为了让译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感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格外关注源语中的语码转换。备受国内外文学界关注的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在人物对话中大量使用了语码转换。笔者从莫里斯的符号学意义三分法的视角,探讨《儿子与情人》原著中的夫妻对话,看到陈良廷和刘文澜在其汉译本中进行语码转换翻译时,形式和内容同等重要,为了内容而舍弃形式,源语中有标记的语言符号在译语中便失去了标记。但由于英汉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源语中的形式常常很难在译语中得到完好再现。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间的转换和比较有据可依,采用综合分析法探讨文本意义结构及跨语重构。研究表明,文本意义是一个多维度的立体结构,由作者主体建构系统、语言系统和读者主体建构系统三个维度构成,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的意义结构相似度越高,翻译质量越高。文本意义结构模型分析为文本意义的跨语重构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主要受源语文本的类型、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相对地位、翻译主体对源语文本的态度、翻译主体自身的文化态度、翻译主体的翻译目的以及译语读者的要求和层次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戏剧翻译时译者往往受到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双重影响。根据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决定了译者对于文化因素采取制约还是反制约的态度。译本是为舞台演出服务的,译者对人物语言中源语文化反制约的时候较多;反之,对舞台说明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接受制约的情况较多。另外,译者的制约和反制约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半个多世纪前问世的《老人与海》张爱玲译本于2012年首次登陆中国大陆市场,该译本语言读来有着与其他诸译本迥异的异化特质,其重要的表现就是译语的欧化现象繁多。但译学研究领域对张爱玲汉译作品中的语言欧化现象研究仍较为鲜见,从照搬源语文本形式的纯欧式译语、受源语文本影响的中西糅杂式译语和引入源语文本以外的其他欧式语言元素三方面来探讨该译本的欧化语言将可丰富这一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翻译文本作为话语和知识的表现形式,体现了双重的权力关系:源语和译语。通过翻译活动而引进的源语新观念、新思想,既能支持译语文化中的意识形态,又能削弱或破坏译语文化现行的权力结构及意识形态。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然以审查的眼光,接纳、修改或颠覆的态度对待原著文本。这就要求我们在做翻译研究时必须以全面的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把某一翻译实践放到其所处的社会、所处的时代去看,而不是单纯地以原著文本对译著文本。  相似文献   

7.
海镇 《考试周刊》2010,(40):36-37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是源语与译语、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中介。译者主体性表现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应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始终,其主体性不仅应体现在译者对原作的选择、理解和阐释上,还应体现在翻译策略上。本文以白居易《买花》的韦利译本和许渊冲译本为例来看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是源语与译语、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中介.译者主体性表现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应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始终,其主体性不仅应体现在译者对原作的选择、理解和阐释上,还应体现在翻译策略上.本文以白居易<买花>的韦利译本和许渊冲译本为例来看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基于语言学研究成果的语境研究,为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除了要考虑源语和译语两种语言体系外,还要考虑语境对翻译的规约和影响。本文借助语境的研究理论,就《士兵之家》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话语语境和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译语文化与文本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 ,文本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译语一方的各种文化参数如译语文化的地位、内需、及其对源语文化的接收和认可程度等的影响。译语文化的强弱决定了文本选择的方向和数量。译语文化的内需及其对源语文化的接受和认可程度更直接影响到具体文本的选择。最后从这一文化语境 ,提出文本选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支之 《考试周刊》2011,(10):31-32
本文旨在从文化视角研究《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翻译,讨论如何使用直译法、替换法、加注法等方法把源语文化完整地传递给译语读者。本文对不同译本的翻译处理方法和其英汉文化的差异进行了探讨,既可认识到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对其语言的影响,同时对文化翻译实践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关联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比较系统地研究制约新闻文本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首先指出新闻翻译的本质是一个决策过程,涉及源语作者的信息意图以及源语作者和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这两个因素。其次,从源语作者与译语读者相互认知语境,源语作者相关文化假设在译语读者认知语境的缺省以及源语作者与译语读者认知语境相矛盾三种情况探究新闻翻译策略,以期实现译语读者在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由于诸种原因,其文化地位在中国多元文化系统中却一度被边缘化。其实,在文化翻译活动中,译者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文章以《红楼梦》两种译本为例,探究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如何进行文化改写,论证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意识形态、政治动机以及语言文化等因素影响,创造性地将原作以源语转化成目的语。译者即如架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实现源语与译语文本的文化对等至关重要。翻译中的文化对等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是难点,学生普遍缺乏文化对等意识,源语信息缺损,译文缺乏可读性。大学英语教师应立足于文化对等观,系统了解并熟悉英汉语言表达差异,并立足于大学英语教材,通过语码转换和结构重组等有效手段,不断强化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翻译中的文化对等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5.
翻译选择问题贯穿翻译过程的始终。选择何种文本进行翻译是翻译伊始就要面对的问题。在儿童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对源语儿童文学文本的选择涉及跨文化交流的诸多要素。翻译目的或动机、源语文化和政治意识形态、源语和译语文化之间的历史、政治、经济关系等都会对翻译文本的选择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源语和译语在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上的转换过程.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的日益频繁,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就必须通过异化方法,尽量保留原作的民族文化特色,突出源语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在译语中建构源语的民族文化身份.同时,考虑到译文读者对源语文化的接受能力和译文的可读性,译者只能通过归化翻译对源语文化加以补充说明,使译文符合译语语言文化规范,以便达到交流与沟通的目的.翻译中的文化异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语言上的归化则是对译文语言表达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杨义德 《培训与研究》2009,26(3):130-133
本文从跨文化和翻译领域中的“顺应”视角,论述了旅游文本翻译中直译的定义及其作用,指出直译(包括直译加注释)作为翻译的基本方法之一,在译语的选择上顺应源语的语言和文化精髓,保留源语的文化特点和文化内核从而体现其民族风格和特色,因而成为翻译方法之首选。  相似文献   

18.
张怡云  葛畅 《现代语文》2016,(4):152-154
功能对等理论注重利用自然恰当的译语再现源语的风格和意义,力求译语读者与源语读者能获得相似或相同的阅读感受。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译者应确保源语和译语在内容、风格、韵律和形式等方面的对等,使译本读者能从中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蕴,也可以体验到诗歌形式美和韵律美,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也大有益处。本文试图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将《陋室铭》三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能让译本读者了解原诗意蕴且产生与源语读者相同阅读体验的译本。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以不同时期出版的《瓦尔登湖》的3个中文译本为例,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思想,比较分析译语文化介入问题。通过比较发现,不同的译者在译语文化因素的介入上表现出各自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对原文文本文化的诠释上走的是从归化译语到回归源语表达的演化过程。另外,不同译者在处理译语文化介入上同样存在着侧重归化或侧重异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浅谈直译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跨文化和翻译领域中的“顺应”视角,论述了旅游文本翻译中直译的定义及其作用,指出直译(包括直译加注释)作为翻译的基本方法之一,在译语的选择上顺应源语的语言和文化精髓,保留源语的文化特点和文化内核从而体现其民族风格和特色,因而成为翻译方法之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