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那还是10年前的事情,我教92级8班。一天,我讲完课文《毛遂自荐》回到办公室,刚坐下就听有人敲门。随着我的一声“请进”,一个小女孩快步走到办公桌前,只见她小脸一扬,满怀期望地说:“老师,我叫成大壮,是8班的。刚才听了您的课, 我才鼓起勇气来自荐的。您说‘ 毛遂是好样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认为自己行就勇敢地站出来自我推荐,并认真做好要干的事。’我觉得我能做好语文科代表工作,我就来自荐当您的科代表了。” “这 ……”她的举动,倒使我始料未及,“很好……当然可以……不过……8班已经有科代表了,刘民不是吗?” “刘民是科代表,我…  相似文献   

2.
模仿     
那年刚接任一个新班。从前任班主任那里了解到,一个名叫尹小文的同学要“特别关注”。没几天,尹小文就“犯事”了。语文科代表向我报告:尹小文添写作文批语。翻开科代表交来的“罪状”,只见我给他的作文批语全被他用钢笔描了一遍。看到学生竟敢如此不“尊敬”老师,我气不打一处来。我把他找来,狠狠评批了一通,末了,又令他抄写批语30遍,第二天早上交,差一罚十。第二天,他准时交来罚抄的作HUNANJIAOYU业。我暗想:没敢拖交,该知道我的厉害了吧。为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我又摆出严厉的面孔:“今后知道不该这样做了吧?”他怯怯地望着我,…  相似文献   

3.
晓洁是开学时班主任给我指定的语文科代表。上课快两周了,我忙得也没有时间告诉她我的具体要求,但她“轻车熟路”,无论是收发作业本,还是组织同学们听写字词、朗读课文。只是上课时她总把头垂得很低,穿着也相当素雅。在这所重点中学里,夏天可是女孩子的季节,色彩斑斓的衣裙,将校园衬托得绚烂缤纷、朝气勃勃。可晓洁几乎每天都是一成不变的衬衣、黑裤子,这样朴实能干的女孩可真难得。但不久,孩子们渐渐熟悉以后,我的耳朵里便传来了有关晓洁的议论:“她妈妈是个傻子”,“她妈妈曾被拐卖过”……越传越厉害的流言,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不相信这一…  相似文献   

4.
那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突然,虚掩的门“吱”的一声被推开了,我抬头一看,是我们班一向不爱说话的郑峥,我示意她进来。她悄悄走到我的跟前,红着脸说:“刘老师,我给您商量一件事,你能同意吗?”我清楚地看见她眼神里流露出的期待。“你说吧,老师尽量答应你!”我微笑着。郑峥有点紧张,又略带一丝得意地说:“刘老师,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也像你一样当一名语文老师,正在津津有味地给同学们讲课呢!醒来以后……我真的想当一次老师,不知您能否给我一次机会?”“可以呀,你的想法很好!”虽然答应了她,但仍在怀疑:她能行吗?她可是我们班…  相似文献   

5.
流言     
流言止于智者,止于17岁的沉静。一高二分班,真不幸,我被分到李涣明的班。李涣明宣布:“陆畅薇给我当语文课代表。”好高的赏赐呢,我只能默默地并且很难过地接受了。放学时就听身后几个人小声议论:“她,不知背地里多么刻苦学语文,就为了当课代表,嘁,马屁精。”真是冤死了!语文考得好纯属天然事件,其实我的精神世界特贫乏也特空虚,根本没有豪情壮志刻苦攻读,我不过是晨钟暮鼓地跟着老师一步一步走罢了。竟然被人说刻苦,还被帅哥老师青睐,我真是赚大了。哼!二不去管那些人,先来说说我们的语文课。要知道老师是一位博览群书又很爱吊书袋的人。比…  相似文献   

6.
“小班,麻烦你再帮我向语文科代表要几张语文试卷。”陈猫猫扬扬手中刚写满的一大张格子,又一次厚颜无耻地向我发出“请求”。当我满脸狐疑地接过试卷时,我真恨不得将陈猫猫的爪子打折,然后拎着她到班主任老杨那儿坦白从宽。  相似文献   

7.
夕阳天使     
杨聃 《吉林教育》2005,(4):28-28,32
下了最后一节课走出校门。西大晚霞灿灿,校门外堤滨路上放学的学生汇成欢笑的河。高三一班的佳晶,我的语文科代表,走到我身边。“老师,”她有些神秘地说,“您知道吗?咱班同学给您起了个外号。”起外号?我有些发怔。在校园,学生之间的“外号活动”并非偶然现象。只是这种思维的结晶大多有贬义色彩,个别的甚至含着戏谑成分。至于学生给老师起外号,十之八九别指望它面目可爱,  相似文献   

8.
六年前,我曾教过这样一位学生,她是班里的语文科代表,学习成绩十分优秀。不仅语文出众,而且其他各科也从不落后,当时是全年级名副其实的“优等生”。任教的老师们都非常欣赏她,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少年天才”,有段时间还一度引起其他班级老师的“妒忌”呢。在学生们心目中,她当然更是无形的榜样,一致看齐的目标。但是,就是这么优秀的一位好学生,在后来的一次摸底测验中,却做出了一件令我很长一段时间都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那是一次很普通的语文测验。只不过与往常不同的是,我为了在期末考试到来之前好好摸摸底,便有意加大了试题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一日翻阅《中国教育报》,报载:由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原高三学生兰珊创作,并在首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大奖赛”上获“少年美文金奖”的作品《暖色音乐》,被进入2002年全国语文实验教材《语文读本》。之后,我拨通了南开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新生兰珊的宿舍电话。她说,她很喜欢音乐,在写作中贯穿其间的音乐,只是提供了一个音乐的背景,给她一种情感的空间,而不同器乐给人以不同的感觉;作品阐释的却是同一个主题。她还说:“《暖色音乐》只能证明过去,我还要从头开始。”——编者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教改的出路何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在反省、思索。也许下面的这个例子,能给我们一点“仿佛若有光”般的启示。我曾经遇到过一件尴尬的事情。有一位叫黄玉媚的女生,经常不听课,喜看小说,自然少不了挨批评,但每次语文考试却都还过得去。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在学校首届艺术节上,她自编自演一出小品《家庭》,轰动全校,夺得一等奖。尝到了成功甜头的她,不忘“一鼓作气,再创辉煌”,一篇《我的外婆》,荣登作文竞赛榜首,被校报刊发。一些“追星族”前去讨教成功的“秘诀”,她倒是快人快语,毫不含糊:“看小说看的呗!”  相似文献   

11.
匿名圣诞卡     
月拿着刚收来的语文作业簿走向教导处。她是班长,又是语文科代表。今天,她好像很不开心,眉总蹙在一起。走进教导处,崔老师把她叫住,说:“月,今天我收到了没署名的圣诞卡。喏,你看。”崔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贺卡递给月。月接过来看了一下,是一张封面印着一个小女孩的圣诞卡,很普通,里面没有字。崔老师说:“我请你给我留意一下是谁送的卡。啊,还有一件事,玲已经两天没有来上课了。你是她的好朋友,知道她究竟发生什么事?”月看到崔老师的眼神充满着担忧。从教导处出来,月的心情很不平静:玲是月小学到中学的好友,最近认识了…  相似文献   

12.
蚕思     
每当我看见蚕,看见桑叶,就会想起她——我小学时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她姓李,记得她给我们上课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姓李,木子李”。接着在黑板上写下一个砚台大的“李”字。我们几个调皮鬼在下面挤眉弄眼,一下课,就给了她一个雅号“木子李”。这大号还真叫了一阵子呢,直到“蚕虫事件”爆发,咳,现在想起来真有点脸红耳热。  相似文献   

13.
从执掌语文教鞭的那一天起,我就开展了每周一次的“美文共读”。而其中一次精彩的美读,竞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是2008年3月中旬的一天下午,语文科代表、第一学习小组组长佘振玲拿着一本《大阅读》杂志来到我的办公室。本周的“美文共读”由她主持。其实,我设计、策划的“美文共读”,是一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活动。它采用的是“三自一轮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六年前,我曾教过这样一位学生,她是班里的语文科代表,学习成绩十分优秀。不仅语文出众,而且其他各科也从不落后,当时是全年级名副其实的“优等生”。任教的老师们都非常欣赏她,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少年天才”,有段时间还一度引起其他班级老师的“妒忌”呢。在学生们心目中,她当然更是无形的榜样,一致看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狼狈的一刻     
星期三早上 ,我像平常一样来到学校。语文早读时间 ,我正准备抽出语文书来读 ,不想竟拿出了一本笔记本 ,奇怪 ,书呢 ?我仔细把书包翻了翻 ,没有 !这下我可慌了神 ,再次找了一遍 ,还是没有 !“惨了 ,我语文书没带 !”我只能向同桌胡晓求援了。“什么 ?”她两只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 ,马上恢复了常态 ,“你自己吓自己吧 ?”“真的。”我把书包给她看。她搜了一遍 ,又看了看空空的抽屉 ,愣了一下 ,随即哈哈大笑 :“陈晨 ,你也有狼狈的一天啊 !”孙铳真是个“顺风耳” ,他把头往前一探 ,说 :“桌上不是书吗 ?”我拿起来给他看。他和吴明幸灾乐祸…  相似文献   

16.
一天,我讲完课文《生命的意义》,正准备离开教室,一名女生在我身后叫着:“老师,老师!”连续几声,我以为出大问题啦。她歪着脑袋,眨巴眨巴着眼睛问:“老师,我想问您一个问题,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显然,按课文中的说法“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是不能满足她的愿望的。于是,我灵机一动,回答她:“等老师回去,写封信回答你,好吗?”看来,心理问题不一定要在“心理咨询室”进行解答。过了整整一节课。我将自己写的一封信郑重地装好,然后请科代表转交给了她。全信如下:慧华同学:你好!你提的问题很中肯,也很有现实意义。老师在听了你的问题后,一直在思…  相似文献   

17.
在省中语会的一次作文研讨会上 ,新乡十中姜东瑞的发言给我很深印象。 1 991年 8月推荐她在全省 1 0 0个义务教育示范乡教师培训会上研究课。同年全省中青年语文教师教改评比决赛 ,她荣获初中组唯一的特等奖。 1 992年她在省中语年会作课 ,我负责指导并评讲。同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名师授课录》 ,因她职称为一级 ,算不上“名师” ,文稿被退回。我写信力争 ,预言她将来会是“名师” ,后该书破格收入了她的教学实录。 1 994年推荐她为《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 ,并亲自撰写长文介绍她的教学业绩。近几年她先后被评为特级教师、省优秀专…  相似文献   

18.
模仿     
那年刚接任一个新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课,从前任老师那里了解到,花名册上那个叫“尹小文”的同学要“特别关注”。不几天,尹小文就“犯事”了。作文课后语文科代表向我报告:尹小文添写作文批语。翻开科代表交来的“罪状”——尹小文的作文本,  相似文献   

19.
本期"今日星辰"推出黄宜铖同学纯粹是一次偶然。在选编《2012年上海市中学生年度最佳作文选》时,我发现一篇题名叫《我是谁》的好文章,就打电话给推荐的王伟娟老师,电话里,她为我选中此篇而兴奋,并告诉我黄宜铖是她的语文科代表,听得出她那得英才而育之的快乐,也感染了我。我说,如果他有其他的力作可发来。后来,一看果然出色。  相似文献   

20.
自我读书起 ,就认识了不少的老师和同学 ,回忆起来 ,中学的老师和同学更让我想念。上中学的第一天 ,班主任吴老师是第一个站在我面前的老师。由于吴老师平时对我们说的话特别多 ,因此同学们便给她取了一个不太雅观的绰号———“小麻雀”。这个绰号很快就在全校流传开来 ,常常使她陷入尴尬的境地。吴老师一直很信任我 ,常常找我谈话 ,其目的都是为了让我好好学习。可是由于当时我太贪玩 ,一直没有去理会她说的话。初二下学期她让我当语文科代表 ,使我终于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渐渐地我开始认真学习 ,篮球也很少去打了 ,我的学习因此进步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