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独立与共享:大学城的运行目标与路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有关大学城的讨论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建城”,二是“管城”。如果说前一阶段我们对大学城的讨论关注的是应不应该建城以及怎么建城的话,那么现阶段我们亟需思考的核心问题则是如何“管城”。大学城是一个由几所或若干所大学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各校相对独立,而教学资源共享”是大学城构建的理念,也是大学城发展的前提与保证。从大学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独立与共享的关系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协调,如何促进大学城教学资源独立与共享目标的实现,是本文的旨意所在。因此,本文从教学资源难以共享的原因出发,提出实现大学城独立与共享目…  相似文献   

2.
建设大学城战略是推进“大大连”建设的必然选择。大学城建设应该能展示大连大学城的办学特色 ,调整与完善大连的高等教育结构 ,并且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和集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型生态园区。在建设大学城的过程中 ,应该吸取各地大学城建设的先进经验 ,与大连市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符合大连市实际情况的大学城软、硬件长远发展建设规划 ,使大学城的远期目标与阶段实施相融合 ,成为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大学城。  相似文献   

3.
亢小峰 《教育》2012,(5):26
由于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再加上我国大学城从无到有的政府审批制模式,没有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所以会导致一些大学城与周边农村发展不融洽,形成城市边缘区和城市中心的缝隙,从而影响了城乡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6月25日上午,广州大学城数码节、广东教科网大学城网络汇接中心开通暨大学城无线网络项目启动仪式在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校区隆重开幕。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罗伟其、信息产业厅副厅长邹生、大学城各高校有关领导及有关IT行业厂商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5.
大学城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义  朱跃钊 《江苏高教》2006,(6):149-150
目前,大学城的发展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对大学城建设缺乏系统规划思想。有的大学城的规划滞后,谈不上规划思想的先进性和社会性。在发展层面上,大学城的建设与发展还没有上升到整体性、综合型、一体化建设的层面。这不仅会影响到区域的合理调整,影响到整体合力的打造,还易形成无序布局的局面。大学城应有的规划统筹性、校际相融性、学科互补性和资源共享性,没有得到体现。二是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城”的重要特征就是公共设施完善,而且要在建设中先行,但部分大学城的建设由于缺乏规划,自身基题。对于在低价土地诱…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兴建大学城的重要意义出发,介绍了国内外大学城建设的做法,阐述了大学城的管理理念,提出了连云港市大学城建设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7.
呼唤大学城大学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兴起一股大学城热,一些经济发达省市纷纷建立或筹建大学城或研究生城。但是以政府政策和行政行为为主的人为建构模式,从本质上不同于西方自然生成型。我国大学城从根本上说只是完成了大学的城市化,而忽略了大学城的大学化。大学的实质决定了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城市化的大学,更是文化型的大学城。  相似文献   

8.
伊风 《教育》2012,(5):24
2003年,重庆市作出建设大学城的决策,按照"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要求,打造"教育城、科技城、人才城、文化城、生态城"。2005年10月重庆大学城就迎进了首批师生,2010年基本建成为国内建设规模最大、综合功能最强、入驻高校门类齐全、入住师生最多的大学城之一。重庆大学城,从规划、定位、开工到目前的13所高校入驻,重庆大学城无疑是全国大学城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9.
大学城的外部正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国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兴建大学城,英国的剑桥大学城、牛津大学城,美国的哈佛大学城、麻省理工学院大学城,法国的法兰西岛科学城,日本的筑波科学城等都是大学城建设的典范。从总体上来说,大学城的外部正效应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资源的整合,解决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最终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1、大学城公共服务及大学城公共服务满意度概念的界定 大学城公共服务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直接或间接为大学城全体师生与科研人员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行为总和。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大学城作为一种城市应该具备的城市公共服务,二是大学城作为大学的城应该具备的体现大学自身特色的公共服务。大学城公共服务满意度是指大学城师生与科研人员对大学城公共服务的积极或消极的满足程度与情感。  相似文献   

11.
根据“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的方针,通过对乡镇学校在农村体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以乡镇学校为平台的农村体育发展观。学校可以使农村体育知识得到传授与普及,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和体育设施等,还可以组织和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身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可见,进行构建以乡镇学校为平台的农村体育发展战略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镇化是紧密相关的两个层面,前者能够有力地促进后者。在"旧三农"必须变成"新三农"并且经历"三步走"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障碍因素,包括分散的自然村落与城镇集中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同的行政村之间进行合并的困扰、有些新农村建设只做表面文章、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较低等。变"旧三农"为"新三农"过程中需要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村现代化,在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镇化互动中改变农村面貌。结合不同农村的具体特点,可以通过发展工业企业、依托城镇职能以及政府行政造城等方式突出城镇作用推进农村城镇化,也可以通过完善农业产业、开发旅游服务和重用能人贤士等方式突出农村作用推进农村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绵阳市两个村庄的实地调查,探讨西部农村大众传媒的现状以及大众传媒与农村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政治、经济、技术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大众传媒对农村的社会发展具有一定效果。然而,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下,大众传媒的主流受众是城市人群,农民作为最大的社会群体,却被大众媒体排除在"目标受众"之外。这种受众定位,决定了大众传媒在农村的传播,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是先城市后农村。同时,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农村,由于大众传媒的介入,传统的差序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皖南古村落黄山市千村保护与发展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皖南古村落已于2000年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现已成为全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作为皖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黟县的西递、宏村两个古村落已率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类似西递、宏村的古村落在今黄山市所辖范围有5000村之多,在"徽州文化圈"的周边地区也多有遗存。这些古村落如群星拱月围着世界名山黄山,在中国中部形成世人瞩目的中国最美的乡村。黄山市人民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采取强力措施,对1022个古村落、6709幢古民宅、13027棵古树及其他遗存进行抢救性保护,简称"千村保护"工程。  相似文献   

15.
社会现代化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是一场既气势恢宏又曲折艰难的伟大变革。中国现代化的根基在农村,在制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时必须面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实际。因此,把握中国传统村落的现代走向,总结"后现代性"思想的有益启示,发掘传统村落里可利用的文化资源,探索传统家族村落向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有效途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村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Encouraged by the admonition of our great leader Chairman Mao that "educated youths must go to the villages to be reeducated by the poor and lower-middle peasants.… Comrades in villages everywhere should welcome their going," we at Nansa Brigade in I-ch'eng hsien, Shansi, welcomed twenty-three educated youths who came to the countryside from Peking in December 1968.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地理位置差,生活条件差,人口众多,素质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要把改革重心从城市移向农村,确立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制度,努力建设好农村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战斗堡垒,农村党员发展问题又是这一堡的基础。文章通过安顺市开发区部分“空壳”村在党员发展问题上存在的不足,经过调查研究,就如何加强农村发展党员的力度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约有7.6亿人口在农村,“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以文化为先导,在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政策突破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认为,“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隐患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未来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新的政策目标,是解决“三农”问题新的战略选择,是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的根本举措。本文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方面的政策目标进行了探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做出系统性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安排,特别需要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构建起平等的就业政策和培育壮大产业组织上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