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俊 《传媒》2016,(6):89-91
随着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时效性、互动性的优势已逝。社交媒体的用户不断发布各种信息,那么,经由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是否属于新闻?谁拥有报道新闻的权利?社交媒体究竟是作为媒体的工具存在,还是作为媒体的竞争对手存在?在热议“自媒体”“全民皆记者”时,首先应该对这些前提加以分析。本文以《美国新闻评论》的几篇学术争议文章加以剖析,并指出,以Twitter和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经属于媒体范畴,具备生产新闻的资质。同时也提出,微博等社交媒体要想真正扮演好媒体角色,必须加强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主的社交媒体已成长为社会舆论的"放大镜",反转新闻时有发生。仅2020年上半年,便有多篇新闻报道发生反转,惨遭"打脸"。不断发生逆转的"新闻剧"逐渐充斥人们的日常生活,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损害媒体的公信力。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角度,探析反转新闻频发的原因及危害,对防范反转新闻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步入"社交媒体时代",国内出现很多针对专业医务人员的网站、微博和论坛,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医生中迅速普及。本文试从传统的医学伦理出发,通过分析当前医生群体使用社交媒体的现状,提出医生使用社交媒体应秉持的伦理道德原则,并为医生群体合理使用社交媒体提出具体的规范路径,以期在社交媒体时代为医学伦理的绵延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4.
从"新媒体时代"过渡到"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生成过程随着微博、微信的出现和发展而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本文描述了网络舆论生成的变化过程,提出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的五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贺敏在《中国新闻出版报》撰文说:从目前来看,在微博上取得成功的报刊,把新闻发上微博之前,都会进行精心的编辑和提炼。一些媒体微博还经常公布记者动态、编辑部故事等,以此作为新闻的由头,也起到了吸引受众的目的。而一些粉丝较少的媒体微博往往对这些不太讲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交媒体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新闻记者越来越将其作为新闻来源和发布的重要凭条。本文通过《纽约时报》首设"社交媒体"编辑这一新闻事件,论述新闻记者在社交媒体运用方面的优势,及其对其他媒体的启示作用,鼓励传统媒体记者在明辨真伪的情况下,对社交媒体"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人人手中都有了一个"通讯社"。很多新闻,职业记者还没到现场,或者没来得及到现场,现场情况就已经在微博、论坛、博客上传播了。从广泛意义上来说,这些通过社交媒体发出信息的人,就是"公民记者"。在"公民记者"时代,任何人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的消息,都可能成为新闻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重要的新闻,甚至具有全球影响的重大新闻,往往最先由社交媒体发出。比如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消息,就是一个名叫"Kayne"的网友,2010年8月8日凌晨在新浪微博上最先发出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在2012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对微博平台的整合运用,分析了电视媒体整合微博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9.
方列 《新闻实践》2012,(9):67-68
与微博在国外以社交功能为主的特点不同,我国的微博更多的是与新闻相结合。网民利用微博这一简易的信息平台,获取信息、发表见闻、评论时事。微博可以实时实地发布信息,使其在重大新闻事件尤其是突发新闻事件中,发挥了其他媒体难以企及的优势。这对新华社的突发新闻报道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正>据资料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有4.6亿,毫无疑问微博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社交、沟通、发表观点、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与此同时,各大网站的微博、各类社交网站、论坛、腾讯QZONE蔚然成风,每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属于自己的声音,所有这些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观民生新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民生新闻如何突出重围,重拾阵地、再现辉煌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用户量增长迅猛,这些平台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它们在新闻的传播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有很多的不同点,新闻在这些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也有着新的特点。研究这些社交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利用这些媒体。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7,(5):2-8
社交媒体作为一种参与性媒介,是当今中国新闻从业者重要的信息搜集和意见表达平台。本文以当代中国职业记者为研究对象,以他们的微博使用为切入点,考察他们的社交媒体实践与职业角色认知。研究发现,中国新闻从业者最为看重的职业角色仍是中立式的信息传播者,但参与性的"监督与影响"角色的重要性有所提升。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微博场域中,社交媒体的使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职业记者的角色认知,他们的媒介实践和角色认知都更多地受到组织宏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国际主流媒体在社交媒体时代不断调整媒介在新闻生产中的定位,经历了“新闻把关人”——“新闻看门人”——“新闻策展人”三个阶段.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国际主流传统媒体主导的新闻传播方式正逐渐被瓦解,在社交媒体环境中,新闻业从新闻生产过程到新闻内容呈现、受众消费方式,甚至新闻工作者角色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10月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显示,中国已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新媒体与社会的融合在深化,已经成为推进中国社会成长的新力量.互联网衍生出的新媒体目前已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深远、最强势的媒体,微博则是目前新媒体中的主导力量.①中国微博不仅是信息分享和社交的工具,"而且具备了改变事件走向、扭转个人命运、推动社会问题解决甚至再造社会管理方式的力量",不管上不上微博,现代公民已不可能脱离于"微博效应"之外.微博的发展催生了"新意见阶层".②社交媒体的"新闻媒体化",已在凸显.因此传统媒体近期大力开拓微博阵地,并视之为改进业务、拓展影响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5.
《新闻记者》2015,(7):92-92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撰写《移动媒体的创新线索与发展趋向》一文指出,从近期的趋势来看,中国移动媒体的发展将在以下五个方向深化。 一是新闻客户端社交化的深化。尽管一些客户端在采取技术过滤的方式来提供更个性化的信息,但技术的过滤总会有其局限性。而社会化媒体早已经通过社交关系网实现了信息的过滤功能。如何将社会化媒体的底层结构与新闻客户端的内容架构进行嫁接,将是新闻客户端创新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王慧 《中国广播》2016,(2):68-7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在微时代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化媒体创新广播媒体新闻报道模式,精心策划、组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报道,"做有思想的新闻,做有温度的新闻",强力塑造"以责任赢信任,责任至上"的媒体形象,传递正能量,恪守国家电台的责任和品格,彰显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7.
社交媒体被新闻工作者广泛使用,但在社交媒体上往往鱼龙混杂,虚假新闻不时出现。一些国际一流的新闻机构发布了社交媒体指南,帮助员工认识社交媒体的特性,远离网上的陷阱。本文分析了美联社等七家国际一流新闻机构的社交媒体指南,发现这些机构的社交媒体指南的目的是维护新闻机构的公信力,重申它们的新闻价值观,维护其组织的利益。这有利于读者认识国际一流新闻机构社交媒体特性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文建 《中国记者》2013,(6):19-20
从2009年开始,美联社就根据社交媒体实践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每年更新员工规范。迄今为止,《美联社员工社交媒体使用守则》(简称《守则》)已经历三次重要更新,才形成当前这个较为成熟的版本。回顾《守则》的"成长史",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李晓芳  封采 《新闻世界》2014,(7):233-234
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博和微信作为我国社交媒体的两个代表存在着许多差异。自媒体是依托社会化媒体应运而生的,自媒体在利用微博和微信这两种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时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本文以自媒体《罗辑思维》为例,着重研究微博与微信两种社会化媒体在营销方式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媒介技术的社会性干预和媒介文化的商业娱乐性使得高校社交媒体信息风险具有不可消除性;社交媒体有组织的把关"缺位"、新闻媒介"有组织的不负责任"、信息传播者的蓄意煽动"冲突",以及青年大学生对社交媒介文化的过度消费加剧了高校社交媒体信息风险的指数。因此,加强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及时进行群体性情绪疏导,完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及主流媒体的及时跟进是有效规避高校社交媒体信息风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