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枝谷穗     
有一位师傅收了三个徒弟。他发给每人一枝谷穗,说:“明天告诉我有多少颗谷粒。”第二天,徒弟们来报告。大徒弟说:“一共1328粒。”师傅:“你怎么数的?”大徒弟:“揉碎了,放一张纸上,一粒一粒数。”二徒弟说:“1430颗谷粒,揉碎了撒地上,抱一只大公鸡来啄,数鸡头。”三徒弟说:“我这枝谷穗1350粒。”师傅:“怎么知道的?”三徒弟:“问两位师兄,取中间数。”师傅把大徒弟叫过来,说:“你办事耐得烦,是好事,以后要开阔心胸。数谷粒的时候,你是不是常常眼花,是不是做梦都梦见谷粒?耐烦之人还要学习疏朗心境,免得躁。”他对二徒弟说:“你比师兄机巧,…  相似文献   

2.
三枝谷穗     
有一位师傅收了三个徒弟。他发给每人一枝谷穗,说:“明天告诉我多少颗谷粒。”第二天,徒弟们来报告。大徒弟说:“一共1328粒。”师傅说:“你怎么数的?”大徒弟说:“揉碎了,放一张纸上,一粒一粒数。”二徒弟说:“1430颗谷粒,揉碎了撒地上,抱一只大公鸡来啄,数鸡头。”三徒弟说:“我这枝谷穗1350粒。”师傅说:“你怎么知道的?”三徒弟说:“问两位师兄,取中间数。”师傅说:“好,你们都出师了,明天下山吧。”众徒弟疑惑:“您还没教我们呢?”师傅把大徒弟叫过来,说:“你办事耐得劳烦,是好事,以后要开阔心胸。数谷粒的时候,你是不是常常眼花,是不…  相似文献   

3.
三枝谷穗     
有一位师傅收了三个徒弟。他发给每人一枝谷穗,说:“明天告诉我多少颗谷粒。”第二天,徒弟们来报告。大徒弟说:“一共1328粒。”师傅说:“你怎么数的?”大徒弟说:“揉碎了,放一张纸上,一粒一粒数。”二徒弟说:“1430颗谷粒,揉碎了撒地上,抱一只大公鸡来啄,数鸡头。”责任编辑/珊珊三徒弟说:“我这枝谷穗1350粒。”师傅说:“你怎么知道的?”三徒弟说:“问两位师兄,取中间数。”师傅说:“好,你们都出师了,明天下山吧。”众徒弟疑惑:“您还没教我们呢?”师傅把大徒弟叫过来,说:“你办事耐得劳烦,是好事,以后要开阔心胸。数谷粒的时候,你不是常…  相似文献   

4.
一位手艺精湛的木工师傅,带了一位爱发脾气的徒弟。那位徒弟遇到稍不顺眼的事,重则挥拳动武,轻则大发雷霆,不问青红皂白地直戳别人的脊梁骨,弄得人家十分尴尬。师傅对此十分伤脑筋。一日,他语重心长地对徒弟说:“你为人忠厚,做事肯卖力,就是爱发脾气。这种陋习不文明,得改呀!不然会影响你的人生……”徒弟表面上答应悔改,实际却又难以做到。  相似文献   

5.
三枝谷穗     
<正>有一位师傅收了三个徒弟。他发给每人一枝谷穗,说:“明天告诉我,上面有多少颗谷粒。”第二天,徒弟们来报告。大徒弟说:“一共1328粒。”师傅问:“你怎么数的?”大徒弟:“揉碎了,放在一张纸上,一粒一粒数。”  相似文献   

6.
重提常识     
师傅允诺徒弟说:“好好干,师傅会告诉你打铁这一行的秘诀的。”徒弟已埋头干了些年头,忍不住对师傅说:“师傅您不是要告诉我打铁的秘诀吗?”师傅说:“是啊,你过来。”徒弟赶忙凑过去,只听老头郑重其事地告诉徒弟一个常识———“铁热别摸”。我们这个时代的尴尬是:生活中我们已对常识有不浅的漠视,如产品说明书说而不明,雾里看花,亦真亦幻好困惑;我们获得了一张又一张的学位证书,却愈加频繁地陷入对常识的茫然中;我们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却越来越缺乏对外界事物的准确把握和判断;专家越来越多,问题却也日渐增加。19世纪…  相似文献   

7.
痛苦和盐     
印度有一个师傅对徒弟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感到非常厌烦,于是有一天早上派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当徒弟很不情愿地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徒弟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徒弟吐了出来,说:“很苦。”师傅笑着让徒弟带着一些盐和自己一起去湖边。他们一路上没有说话。来到湖边后,师傅让徒弟把盐撒进湖水里,然后对徒弟说:“现在你喝点湖水。”徒弟喝了口湖水。师傅问:“有什么味道 ”徒弟回答:“很清凉。”师傅问:“尝到咸味了吗 ”徒弟说:“没有。”然后, 师傅坐在这个总爱怨天尤人的徒弟身边,握着他的手说:“人生的苦痛如同这些盐有…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读过一本笑话集,我对其中一个故事印象特别深。那故事是说,一位铁匠师傅收了一个徒弟。徒弟学满三年,终于要出师了。铁匠师傅有些不甘心,想让徒弟请自己吃一顿。看看徒弟,好像并没有那意思,铁匠师傅就说: “不好意思,教了你三年,我还留了一手,从来没告诉过你。这么着吧:你找个饭馆儿,咱们师徒好好聊聊,我顺便把留的那一手儿教给你!”那年月师傅教徒弟,是喜欢“留一手儿”,免  相似文献   

9.
痛苦和盐     
印度有一个师傅对徒弟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感到非常厌烦,于是有一天早上派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当徒弟很不情愿地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徒弟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徒弟吐了出来,说:“很苦。”师傅笑着让徒弟带着一些盐和自己去湖边。他们一路上没有说话。来到湖边后,师傅让徒弟把盐撒进湖水里,然后对徒弟说:“现在你喝点湖水。”徒弟喝了口湖水。师傅问:“有什么味道?”徒弟回答:“很清凉。”师傅问:“尝到咸味了吗?”徒弟说:“没有。”然后,师傅坐在这个总爱怨天尤人的徒弟身边,握着他的手说:“人生的苦痛如同这些盐有一定…  相似文献   

10.
痛苦和盐     
有一个师傅对于徒弟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感到非常厌烦,于是有一天早上派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当徒弟很不情愿地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徒弟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徒弟吐了出来,说:“很苦。”师傅笑着让徒弟带着一些盐和自己一起去湖边。他们一路上没有说话。来到湖边后,师傅让徒弟把盐撒进湖里,然后对徒弟说:“现在你喝点湖水。”徒弟喝了口湖水。师傅问:“有什么味道?”徒弟回答:“很清凉。”师傅问:“尝到咸味了吗?”徒弟说:“没有。”然后,师傅坐在这个总爱怨天尤人的徒弟身边,握着他的手说:“人生的痛苦如同这些盐,有一定…  相似文献   

11.
痛苦和盐     
盐铺里的一个学徒总是对现状不满,觉得日子过得不如意,常常向师傅抱怨。这一天,师傅又听到徒弟在抱怨,于是让他去取两小包盐过来。徒弟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徒弟把其中一包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徒弟只喝了一口,就吐了出来,说:“很苦。”师傅笑着让徒弟带着另一包盐和自己一起去湖边。师傅让徒弟把盐全部撒进湖水里,然后对徒弟说:“现在你喝点湖水试试看。”徒弟不知道师傅是什么意思,只好去喝了口湖水。师傅问:“什么味道?”徒弟回答:“很清凉。”师傅问:“尝到咸味了吗?”徒弟回答:“没有。”师傅点了点头,坐在这个总爱怨…  相似文献   

12.
《考试》2007,(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自六祖慧能开宗以来,佛光普照华夏,某代出了两位高僧,一个是师傅,一个是徒弟。当年徒弟拜师学艺时,问师傅说:“师父,根据我的慧根,要修多久才能成正果呢?”师傅答道:“最少也要十年罢!”徒弟说:“哇!十年太久了,师父,假如我加倍地  相似文献   

13.
友与仇(上)──李永田答问(之五)问:你最珍视的人际关系是什么?答:同志关系。问:时下有些人不愿用“同志”这个称呼了。或称“先生”、“小姐”,或称“师傅”、“哥儿们”,这是不是一种“新潮”?答:我觉得没有哪一种称呼能够比“同志”更反映出我们社会人与人...  相似文献   

14.
吕海青 《下一代》2012,(7):27-27
开学不久,一位家长特意找到我说:“孩子可喜欢你上课啦,你说的话,对孩子来说那简直就是‘圣旨’啊!”我不由得感动,但同时也在思索:学生对老师更多的是害怕,为什么不怕我还喜欢我呢?在后来的谈话中我终于知道,原来,孩子喜欢我对他(她)们笑,喜欢我和他(她)们“拉家常”。我在课余时间总爱和他(她)们说说话,有时问问家庭情况、娱乐情况、饮食情况、身体状况、业余爱好,等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又拉近我和学生的距离。没想到我这极为平常的做法,竞使孩子深深地享受到被爱的幸福,老师在他(她)们纯真的世界里是多么崇高啊!  相似文献   

15.
日记三则     
1月10日 星期三 阴 早上,好友把我拉到一个没有人的角落里,害羞地对我说:“告诉你一个秘密,你要是敢告诉别人,我就恨你一辈子。”我有点莫名其妙,拉着她的手说:“快说是什么事,我向你保证不同别人说。”她低着头说:“我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位男生,现在每天都心神不宁的,满脑子都是他的影子。但是我每天都必须面对他,我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做……”我非常惊讶:“你……你一向都是苦钻学习的,怎么也会遇到这种事?真是让人匪夷所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胡林 《江西教育》2010,(4):32-33
【片段一】(出示课件)师:一只小鸟站在大树上,动情地为大树唱歌.大树正凝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啊!围绕一棵大树和一只小鸟.我们来说一个美丽的故事。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一个人读,可以几个人读.也可以把小凳子搬到讲台边读.(生自由读,师巡视指导)师:读着、读着.你想说点什么吗?你的感受,你的收获,你的疑问,都可以说。  相似文献   

17.
九、不可随意打开这本书的最后一页 诸葛不亮师傅说到这个“她”时,那种害怕、紧张、不安的神情,让我感到很诧异。我忍不住问道:“师傅,你说的这个她到底是什么人?” “她,就是老与我作对,千方百计欺负折磨我的那个人!”师傅生气地说着。  相似文献   

18.
山巅寺有师徒两人,师傅爱喝酒。一日,闲来无聊,师傅考徒弟的记忆力,说:“祖冲之推算出了圆周率,那么今天我把圆周率小数点后20位数写出来,你必须在一炷香之内背出来,否则不许吃晚饭。背出来了就赏你一壶酒喝。”一炷香后,徒弟一口气背出了小数点后22位数“3.1415926535897932384626”。徒弟赢了一壶美酒,师傅惊喜之余又有点不甘心,问徒弟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数字的,聪明的小徒弟说:“我把它编成了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把酒吃,酒杀尔(897932)。杀不死,乐尔乐(384626)。师傅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小徒弟巧背圆周率!…  相似文献   

19.
幸兴 《广东教育》2007,(4):12-13
1.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几句话表达你的感悟。(50字左右) 小艾米丽跑进房间,哭得伤心极了。父亲问:“出什么事了,亲爱的?”“我的洋娃娃,我的洋娃娃!比利把它弄坏了!”她抽泣着说。“他是怎么弄坏的?”父亲一边说一边为她擦去眼泪。艾米丽撅着小嘴回答:“我用娃娃打他的脑袋……”  相似文献   

20.
做这样一种形式的一期策划并不是我们的初衷。 我们的初衷就像在本刊今年第九期头条编者按中已经说过的,是采写一组老特级教师,再现他们的成长历程。具体到特级教师张兴华,就是采写这个人物,说出他的故事,让他的经历启发、激励青年教师成才、成长。我们也确实进行了采访——就在今夏最热的时候。但采访的结果却不如所愿,因为从张兴华嘴里,我们听到的全是与青年教师交往的故事;而采访青年教师们,听到的又全是他们和张兴华的故事。更有意思的是,他们中许多人都称张兴华为“师傅”,说自己是张兴华的“弟子”。不仅如此,我们还听说,今年11月上旬,在张兴华的家乡南通,有一个名为“张兴华和他的弟子们——一个名师团队的展示及其构建成因”的专题教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近年来在国内小数教坛相当活跃的华应龙、徐斌、张齐华、贲友林、施银燕、蔡宏圣、许卫兵等南通籍青年名师将开设观摩课——这些人都是张兴华的“弟子”。而要来参加这次活动的,还有南通市内、南通市外、包括江苏省外的更多的弟子。弟子多,而且层次高、影响大,这是张兴华留给大家的印象。这种印象被一些爰用“现象”一词的人称为“张兴华现象”。这种现象自然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第一、何谓名师?名师的作用到底有多大?第二、一个人在他热爱的道路上到底能走多远?就这样,我们改变了计划。我们同时还放弃了自己采写的故事,而把版面全部留给了张兴华和他的部分弟子。因为,在他们所讲的故事里,有我们所要的全部答案。而且,我们的初衷也几乎可以完美地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