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一生对教育事业是极为重视的,他不但充分认识到了教育巨大的社会意义,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主张和方案,而且身体力行,亲自办学。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孙中山的教育主张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哲学观点是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具有革命性的突出特点,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始终没有忽视教育鼓动革命的重要作用,把教育看作中国革命的一个条件,也是中国革命的希望;他认为一切“知”都来源于“行”,知识的获得在于由浅而深,日积月累,强调青年人应该立大志和明确学习目的;普及教育和平等教育观也是孙中山教育主张的重要内容,他把人人都有受教育之机会作为革命的理想之一;他认为人才是成大事的基础,强调在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上要做到:养以备用,用有所养,人尽其才。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未走上革命道路以前,他希望通过兴学强国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只能是一种理想;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将教育作为一种工具为革命服务,为民生建设服务,初步形成现代教育思想体系;伴随着孙中山行知哲学观的形成,他的教育理论也日渐完善,最终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举世瞩目的伟人,他曾提出许多远见卓识的教育主张,本文从教育宗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孙中山先生的改革思想,旨在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发展教育以振兴中华,是孙中山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振兴我国教育,孙中山特别重视普及教育,重视师范教育;在教育方针上,主张学问和道德并行,强调“注重道德”,使学生确立为国为民的求学目的;此外,他还主张教育和引导学生关心政治,以促进国家政治的改良。  相似文献   

6.
本论述了孙中山关于“兴学养才”的教育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初,孙中山就将教育列为“立国根本”。他不仅提出要废除封建私塾教育,建立欧美新式教育,而且强调成人职业教育。还要求学生要体、智、德全面发展,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张学强 《文教资料》2009,(16):112-114
孙中山的“普及教育”思想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方面,他主张全体青少年都有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机会,应创造条件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主张成年国民要接受革命理想教育和科学教育以提高自身素质。孙中山的“普及教育”思想具有超前的真理性价值。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1866—1925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袖和思想家.孙中山是二十世纪初叶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他在教育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总结和研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孙中山这位伟大人物的认识,而且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有着我国传统教育与近代西式教育两种背景,他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终生关注。他认为教育不平等是晚清社会人权不平等的突出表现,强调受教育是国民的基本权利;主张国家推行普及、免费的基础教育;指出教育要培养现代国民,为民主社会建设服务。受教育者亦应抛弃官本位思想;他还主张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重视他们的兴趣与体悟。民主性是孙中山教育思想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在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革命生涯中,在民主革命思想形成的同时,也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他将教育作为实现民主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目标的手段和方法,在普及教育、道德教育、社会教育及成人教育和女子教育等方面,都有广泛而深邃的论述。他强调教育是社会进步、民族强盛、人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他的凡国民都应该享受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