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可能是在作家头脑里凭空产生的,一个伟大作家的创作必然离不开那个时代创作实践和文艺思潮的影响,鲁迅作品《野草》的诞生也是如此。在比较中探讨鲁迅与同一时期作家创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对鲁迅文学作品的艺术来源做出科学认识的最佳方式。相比于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鲁迅《野草》集的创作主要取法异域文学,离不开那个时代外国文艺思潮和创作实践的影响。在《野草》的创作中,鲁迅批判地借鉴了法国诗人波特莱尔和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现代散文诗创作中的经验并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创造性转化,为现代散文诗创作的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也为现当代从事散文诗创作的作家提供了汲取养料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王永剑 《文教资料》2011,(36):77-80
人们把何其芳进入延安后“思想进步,创作退步”的现象称为“何其芳现象”。“何其芳现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主客观因素促使下形成的。本文主要从时代环境的促使、作家本人的自我角色认定、特定历史时期文艺思潮和文艺政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论述“何其芳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吕茭晨 《文教资料》2014,(32):13-14
张洁的小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新时期文艺思潮发展的影响,本文从时代语境的角度,审视张洁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的创作路径,探讨作家是怎样将这些因素置换为个人的艺术体验从而构筑她的文学世界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命题不是最佳概括。文艺不是泛泛地以社会生活为“唯一源泉”,不是以社会生活和作家主观世界为“两个源泉”,也不是以创作主体为“直接源泉”和以社会生活为“最后源泉”,而应是以创作主体艺术生产实践为源泉。社会生活并不能离开创作主体自在地无条件地成为文艺源泉,只有当创作主体在艺术生产实践中同其建立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化关系时,相对于主体来说,它才构成文艺源泉的对象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体现出中共早期文艺理念的路径依赖。中共早期文艺理论工作者和领导者从文艺与革命、文艺与群众、文艺与生活等命题,构建了涉及作家论、创作论和作品论的体系完整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其后中共文艺理论、文艺政策乃至中国的文艺生态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养气》篇是《文心雕龙》中文艺生态思想最集中的文章。刘勰以“养气”为核心,并根据文学创作的规律和特点,论述了作家创作所需要的生理心理条件、创作对作家生命生态的负面影响及“养气”对于创作和作家生命存在的意义等文艺生态学问题,提出了“养气”、“卫气”的具体方法。《养气》篇的文艺生态学思想具有普遍的规律性,因而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实用性和理论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及至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女性作家群体是一道令人无法忽略的亮丽风景线,而来自上海的王安忆是她们中一个极为出色的代表。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受到社会经济剧烈动荡的影响,同时,西方文艺思潮的大量涌入,也令作家们找寻到了更多的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文艺创作的内驱力,是艺术形象的血液,是作家艺术家进入创作的灵感状态的激素。社会主义文艺要求作家艺术家具有对社会主义、对人民无限热爱的真挚感情,热衷于描写“自我的感情世界”、无意识的情绪、情爱、性欲等等的创作倾向是有背于社会主义文艺的要求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对云南本世纪三四十年影响较大的作家马子华的专论。从生平及文学活动,创作述评;生活、思想和文艺素养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童年是人生旅程的第一站,它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某种底色。童年的悲惨与不幸往往会构成一个人对童年的缺失性体验,这种体验对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本文试图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讨论婚姻与爱情缺失性体验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商业时代的来临,文学艺术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景观,作家的创作也随之出现了从“遵命”写作到走向民间立场、从非物质功利性写作到为市场制作、从话语权利中心到边缘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寻根作家的文学理念呈现出较多的文化保守主义色彩,在创作上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和整合。但“寻根作家”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主要还是缘于文学创作的权宜之计,和真正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3.
托洛茨基与中国现代左翼文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托洛茨基关于文学与革命的关系的理论,影响了鲁迅为首的一部分左翼作家及其在左翼运动中采取的姿态;他的“同路人”理论成为鲁迅等人对抗和修正左联初期关门主义倾向的话语策略;他的关于革命语境中艺术独特性的论述被以鲁迅为代表的若干左翼理论家认同;在左翼文学中引起共鸣或反对的还有他的对无产阶级文艺的取消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4.
论左翼文学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价值高于审美价值。是左翼文学价值取向和政治化倾向的具体体现。是左翼文学追求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左翼作家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化、时政冲击作家艺术个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武装左翼作家文学观念的必然结果。这种美学选择。既限制了左翼作家的艺术胸襟。又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价值有了新的内涵。美学风格发生变化。崇高美悲壮美成为左翼文学独特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15.
诗的神奇魅力在于“场”效应和“混化”效应,这里所说的“场”,就是对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时空环境三者互动的整体把握。这种“整体把握”,又叫“混化”。三者的相互渗透,能使诗句产生“易染性”,哪怕是熟语套话.甚至枯燥的数字,在整体中,也会受感染而有了诗意,产生魅力。这种“场效应”和“混化效应”,在古文论中谓之“气”,有了“气”,诗就会被激“活”。  相似文献   

16.
泰华文学是泰国的华侨华人用汉语进行的文学创作.虽然泰国政府的华侨华人政策和我国的华侨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所变化,但泰华作家坚持以汉语创作的姿态,却鲜明地表现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身份的建构.因此,泰华作家在不同时期与祖籍国的联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精神还乡,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自身身份的文化表述.  相似文献   

17.
作家文学思想的形成依据,一是社会环境为其创造了有利的发展契机,这是外部条件;一是“母根文化”的影响为其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这是内在依据。撇开所谓主流文化的影响,从客家文化视野的角度对郭沫若的文学创作思想进行内在的逻辑论证,认为郭沫若文学创作思想的形成与客家传统文化有着一种天然血缘承传的潜在关系;客家文化的深厚浸染,锻造了郭沫若的创作品格,这是郭沫若文学思想的形成原因及其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8.
从比较化视野观照20世纪中国学“创生”的多元化或化磨合的背景,可以领略到上一世纪中国作家渴望创造新型化的激情岁月和精神风貌-“永远的化创造精神”,这是他们留下的最值得我们珍视的精神化遗产,也是我们对新世纪中国学充满期待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于文学创作活动,并反作用于文学创作活动。本文选取唐以前的诗文创作理论,从创作目的、创作思维、内容与形式、作家的修养与创作的关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探求古人文学创作活动的一些经验和规律。  相似文献   

20.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从1946年问世以来,就备受世人关注,此部作品奠定了钱钟书先生在中国文坛甚至是世界文坛的杰出地位。整部作品以诙谐幽默的格调著称,尤其是语言的幽默艺术,对后世其他文人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围城》语言的幽默艺术主要表现在语音上的幽默,修辞格造成的幽默以及成语活用造成的幽默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