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我国企业报大都办有社会新闻版,结合《独山子石化报》办社会新闻版的得失,以及社会新闻版办得比较成功的一些晚报、行业报、企业报的经验,谈一谈如何使企业报社会新闻版充满活力。 报道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可读性 企业职工群众的生活看起来确实很平常,但这种平常中又确实有令人欢喜令人忧的挂心事,如物价、住房、供水、供电、交通、孩子入托及上学等等,这些发生在职工群众身边的司空见惯小事,恰恰是反映普通职工群众的生活,抓住百姓思想跳动脉搏的社会新闻素材。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北平版在王府井大街原.国民党华北日报社址出版,新华社北平分社在石碑胡同原国民党中央社北平总分社旧址挂牌。国民党的机关、团体历来不提供职工宿舍.我各系统例如新闻系统的入城人员.包括长江在内,当时都在办公室打地铺。就这样因陋就简,一个人当几个人用。使两个重要新闻单位运转起来。3月15日,华北人民日报从平山移至北平出版,人民日报北平版同日终刊,同时在钱粮胡同出版北平市委机关报北平解放报。  相似文献   

3.
报纸专版,依附在报纸新闻版后面,是报纸上的非新闻版面。它不像新闻版那样,以报道新闻信息为主;也不同于专门的副刊版,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而是介于新闻版和综合性副刊之间。就《战士报》这样一张四开报纸的情况来看,专版一般安排在三四版,数量占报纸版面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4.
田炜 《军事记者》2007,(7):35-36
没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不过是一堆材料。对于事件性新闻来说,只有实现了新闻事实与新闻价值的统一,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硬新闻。2007年1月4日,《空军报》一版头条刊登了题为《“战斗”在新年第一天打响》的消息,由于此稿在处理过程中找准了真正的新闻点,强化了事件性新闻特征,从而在官兵中引起了反响。此稿被评为《空军报》一季度优质稿。  相似文献   

5.
魏莉 《青年记者》2004,(1):43-44
长期以来,企业报留给读者的印象是一副“专业、数字、呆板、枯燥、生硬、乏味”的面孔。那么,怎样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处理好企业报经济版稿件的新闻严谨性和可读性的关系,找到经济版稿件的新闻宣传价值与可读性、趣味性之间的交叉点,提高经济版的可读性呢?笔者认为把握好以下几点是提高经济版可读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当下的读图时代,笔者通过对山东省内各家地市报的观察发现,各报有不少图片新闻线索和稿件来自基层通讯员.因此,地市报培养高新闻敏感度的摄影通讯员,让他们成为记者发现新闻的“眼睛”,对于提高报纸图片新闻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 加强与通讯员沟通,建立信息网 莱芜日报每周共出6期报纸,每期8个版,每版至少用新闻图片2张,8个版是16张新闻图片.我们只有3名摄影记者,每天每位记者拍摄2张新闻图片也只有6张,这样还有60%的新闻图片来自于基层摄影通讯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纸媒为寻求发展,报道逐步向深度报道迈进,在版面的设置上也相继出现了评论版、社区版。笔者认为,社区版正是为出现社区报试水之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报是城市社区演进的必然产物。随着报纸服务性的增强,社区新闻渐渐成为一种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新闻样式。  相似文献   

8.
在党报日趋讲求可读性的今天,党报社会新闻“如何区别于晚报、都市类报纸”、“如何在这一类新闻中发挥导向的旗舰作用”、“如何处理好与党报传统新闻的关系”等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笔者仅以《河北日报》近期新辟社会新闻专栏中发表的几篇读者关注度较高的稿件做一点浅析。 今年8月15日开办的“社会之窗”,为《河北日报》重要新闻版(第二版)历史上第一个专门刊载社会新闻的专栏。稿件全部由总编辑及主管副总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发展变化备受职工的关注,社会的方方面面无不与职工密切相关。1999年1月山西工人报开辟的社会新闻版(二版)是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和广大读者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也是本报首次开辟这类版面。如何办好“社会新闻版”,办出工人报的特色,使广大职工读者喜闻乐见,还得结合本报每周仅三个版,且信息需求量大的特点,着实令我们动了一番脑筋。 根据山西工人报“面向企业,面向工会,面向职工”的办报宗旨,我们将社会新闻版定位在“关注社会,面向职工;呼吁公正,惩恶扬善;体察民情,关心疾苦”这几点上。本版共4人,编采合一,采访、摄影、组稿、编辑一条龙,人人都是多面手,既锻炼了队  相似文献   

10.
浅议新闻的二次挖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贵在新。新闻又是易碎品。一个重大新闻发生了,作为记者和所在的新闻媒体,如因种种原因未能抢到第一手新闻,那么这个新闻还能报吗?还能作重要版面、重要位置的重量级报道吗?一般同仁认为,这是“马后炮”,炒冷饭,是做新闻的大忌。但我认为,不但可以报,而且可以报得更新、更深、更有可读性。我在《中国妇女报·家庭周末》担任一、二版编辑期间,曾做过多次成功的尝试。 1998年3月28日下午13时许,北京市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市的重大案件。一名19岁的中学生朱宇在同学崔楠的帮助下,将事先准备好的安眠药磨碎后,骗正患…  相似文献   

11.
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2000年3月,河北日报社做出一个令全体采编人员颇感震动的决定:辞退韩某某。同时,以编委会的名义做出《关于杜绝采编虚假新闻的规定》。 事情缘于《河北日报》1月10日第三版的一篇报道——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各大媒体主打"社区新闻",以其作为提高报纸阅读量的突破口。社区版(报)发展潜力巨大,事实上人们也非常关注当地或身边发生的新闻和事件。报纸的扩版也需要更多的新闻内容来充实,除时政、经济、社会、国内国际等要闻和文化等一些专题类报道外,社区新闻无疑是受众的阅读亮点。  相似文献   

13.
例一:“男子助残、20元义卖晨报”(重庆晨报2006年5月22日7版头条) 5月21日.是全国助残日。这天.重庆A报与有关部门在重庆主城区主办了义卖活动.即用20元义卖一份A报以支持重庆的残疾事业。晨报记者来到义卖现场.他们看到和拍摄的场面。均是义卖A报。但是,记者在写稿时,却隐瞒了这一新闻背景,在稿件中对义卖主体有意不作交代。  相似文献   

14.
娱乐报道走向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芬 《新闻知识》2004,(6):31-32
在传统新闻人的眼里,娱乐新闻不入主流,是一张报纸,或一个电视台的调味剂,但是随着城市化的丰富和市民报的崛起,娱乐新闻在读和观众的心里却是五光十色,不可或缺的,而且有着越来越受欢迎的趋势。尤其是在近几年来,娱乐新闻报道以前所未有的高调在市民报的化版上劲风猛吹,乱花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上世纪末互联网在我国登陆,河北省网络新闻媒体应运而生,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河北新闻网、长城在线、河北广播电视网等已初具规模.不仅满足了网民对地方新闻不同层次的需求.还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了解河北的窗口。但是,以网络文化作为开发对象和盈利点的河北网络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它的产生和发展还是近几年的事。无论是河北新闻网.还是长城在线、河北广播电视网等省级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16.
李玫 《新闻与写作》2003,(11):20-22
2003年7月,北京晚报将原本一个版的《热线新闻》扩展到两个版面,并将其放置在新闻版面的“中心”位置:周一至周五固定为第8、9版(新闻版面共16版),周六、日为第6版(新闻版面共12版)。据笔者调查,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羊城晚报、今晚报、深圳晚报的热线新闻版,版面位置没有北京晚报重要,所占比例也不及北京晚报大。北京晚报独树一帜地将《热线新闻》版提  相似文献   

17.
社区新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是媒体发展由“大众传播”走向“分众传播”的产物。南湖晚报于2009年开设“社区版”,每天以两个整版的篇幅报道社区新闻。2010年,开设了报中报“社区报”,分为社区·关注、社区·市井、社区·互动、社区·网事等版面,每天出版,在地市级晚报中率先推出了“社区报”的概念。“社区报”以特定的定位、鲜明的特仁.、创新的思维.得到了市民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8.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09,(16):2-3
台湾首份专门报道大陆新闻的报纸《旺报》创刊 《旺报》由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创办,为8开版小型报,平日40版、周日32版。  相似文献   

19.
柏士文 《新闻三昧》2003,(11):37-37
一般情况下,企业报的版面是这样设置的:一版是要闻,二版是综合新闻,三版是经济新闻,四版是副刊。就这四个版面相比较而言,综合新闻版实际上处于不轻不重的位置,内容杂,俗称为“杂货铺”,其他版面上不了的稿件都可以上综合新闻版,是“一块不好耕作的田地”。虽然综合新闻版的位置“不尴不尬”,但报纸又不  相似文献   

20.
雷鸣  丁兴业 《青年记者》2006,(24):54-54
当前有许多地市报都辟有经济新闻版,但长期以来,经济新闻版留给读者的却是一幅“专业、呆板、枯燥、生硬”的面孔,往往“业内人不愿看、业外人看不懂”,经济版很难“活”起来。地市报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打造自己的经济新闻品牌,已成为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地市报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