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信息资源管理流程中公众的信息权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公众信息权利涵义的基础上,从信息形成或处理者、信息内容持有者、信息用户三个不同角色人手,研究了不同角色背景中公众所应享有的信息权利内容.建议从信息财产所有权、归档与建档权、信息控制决定权、信息服务质量保障权、信息知情与获取权等方面系统建构公众的信息权利体系.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2.
信息获取权利:政府信息公开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所确立的信息权利可以派生出信息获取权利,这是一种新的信息权利。信息获取权利是各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基础。有两种不同的信息权利:信息生产者或拥有者的信息权利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权利,信息公开立法主要依据第二种。保障公民信息获取权利是公共图书馆制度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共同基础。  相似文献   

3.
信息资源的利益平衡是建立在成本与收益、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效率基础上的利益选择。信息资源的准公共物品性质以及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的现实困难表明,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是保障信息资源共享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高校信息资源共享利益平衡机制应该是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平衡作为有效补充的平衡体系。实践中则要通过统一组织、合作协商、利益补偿以及相应的政策法律作为保障,来实现利益平衡机制的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4.
公民信息获取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早在1766年瑞典就制定了《出版自由法》明确赋予公民享有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一些国际法律文件确立该权利以来,世界各国都纷纷立法以保障公民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终于在千呼万唤后于2007年制定出台,而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信息存档权及其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信息长期保存需要以网络信息存档权的发现和确认为前提.文章分析了网络信息存档权的内涵和构成,认为公共图书馆、公共档案馆等公共信息机构是网络信息存档权的权利主体.网络信息存档权正当性和合法性的具体表现是:为国家积累数字文化遗产(或资产)提供保障,为公民信息获取权利的实现提供条件,为经济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资源.只有通过新的立法(如图书馆法)和对已有法律法规的修订(如档案法、出版法规)等途径,平衡各种信息权利的关系,才能有效实现对网络信息存档权的法律确认.在赋予公共信息机构网络信息存档权时,需要对其提出相应的义务要求.网络信息存档权的实现有赖于一定的管理体制与机制、良好的信息环境和信息能力以及科学的运作流程.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6.
信息服务中的权益保护与监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息服务提供者具有资源利用和技术享用权 ,具有产业权 ,以及信息服务业的经营权。信息用户有利用服务的权利、获取效益的权利和秘密受保护的权利。与信息服务有关的政府及公众在信息服务中也都具有各自的权利。信息服务权益保护的核心是产权保护与监督、资源共享的保护与监督和国家公众利益的保护与监督。信息服务中权益的保护、监督要形成一个社会体系 ,要有对策。参考文献 6。  相似文献   

7.
根据公平正义理论与信息权利冲突理论,对信息权利的法理基础进行详细论述,并对信息权利集合中的信息表达权、信息传播权、信息获取权、知情权、隐私权等子权利的权利限度表现给予详细阐述,此外,认为信息权利边界的确定方式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立法时界定,二是立法后界定。  相似文献   

8.
信息权利:伦理与法律权利的互动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信息权利的概念,认为信息权利分为信息伦理权利与信息法律权利两种类型。分析信息伦理权利和信息法律权利的关系。总结信息权利提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即有利于实施信息权利的全面治理;以信息权利保护为中心形成我国信息法律框架体系;以信息权利保护或治理为中心完善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9.
从信息获取角度研究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翠军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2):116-119
分析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基础,通过产权设定改变信息资源的分配方式,直接影响到信息的获取模式,产生不同共享效果。然后从知识产权角度将信息资源分为公共领域信息、专有领域信息和部分著作权权利信息。最后从信息获取角度分别研究了三种类型信息资源的共享方式以及如何建立不同的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0.
界定信息获取权利的内涵,指出信息获取主体、社会环境、信息通道是制约社会弱势群体信息获取权利实现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促进社会弱势群体信息获取权利实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信息立法的法律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信息立法的内容应主要集中在:建立完整的信息法典,网络信息立法,信息公开立法,信息安全立法。要建立以信息法为核心的信息活动调控系统,构建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一体的规范体系,与世贸组织法律原则接轨。图1。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2.
高树庆 《图书馆建设》2012,(4):20-22,27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采集的信息公开是高校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利于保障读者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升图书馆正面形象,提高图书馆采访工作的透明度。高校图书馆要明确文献资源采集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程序和形式,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信息公开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和监督机制,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将信息公开情况与图书馆领导和相关采访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从而保障文献资源采集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  相似文献   

13.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对开放存取的影响及版权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传播权保护对信息的开放存取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分析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背景、目的、范围和网络传播权的内涵与特点。《条例》在保护权利人权益的同时,通过“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方式对权利人权益附加各种限制,维系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信息公共获取的平衡。提出应尽可能地扩大“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的范围,为开放存取出版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知识和信息传播的社会效益最大化。最后,探讨提出在现行版权法框架下以授权协议为核心的开放存取版权策略。  相似文献   

14.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图书馆的影响和启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简述《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图书馆领域的利益平衡关系,指出其在拓展图书馆从事数字信息服务法律空间的同时,也给图书馆带来了某些不利影响,如没有使倾斜的利益天平完全得到矫正、图书馆远程在线信息服务的法定许可权利缺失等方面。提出应对信息网络传播权法律保护新环境的挑战,必须充分认识《条例》对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图书馆员和读者的知识产权素质,对照该《条例》规定建立健全著作权管理制度,认真开展图书馆藏的著作权评价工作,继续参与立法进程中公权和私权的博弈与制衡。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本解读的方法,对现有信息法律文本进行解读,系统总结和反思了我国信息立法的基本价值导向,希望有助于明确今后信息法治建设的思路.研究发现,<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等法律文本体现了以信息权利保护为中心的立法价值导向;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保密法>、<档案法>、<图书馆法(草案)>等则体现了以信息义务规定为中心的立法价值导向.笔者认为,我国应确立以信息权利保护为价值导向的信息立法体系.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6.
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如何解决网络传播中海量信息资源的著作权问题,已 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作品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著作权人对作品 的控制也越来越有限,而要求使用者逐一取得使用许可并支付费用基本上也不现实。因此网络环 境下我们有必要在坚持著作权保护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通过著作权的集体管理来加强对网络信息 资源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应确定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集体管理 机构的组织形式,明确其法律性质和职责范围,并弄清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获得著作 权人授权的方式和将使用权授予使用者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In modern society, we see the struggle to balance the proper functioning of government with the interests and rights of the people to acces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laying out all around u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berty and security implicated by government surveillance and citizen-initiated efforts to cast the gaze back at the government (so-called “reciprocal surveillance”). In particular,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a neorepublican conception of political liberty, defined as the absence of the possibility of domination, can inform future information policy research in this area.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o be fully non-dominating, government must respect and provide effective institutional and legal mechanisms for their citizenry to effectuate self-government and command noninterference. Establishing liberal access rights to information about government conduct and mechanisms that ensure that citizens can effectively command noninterference are justified on the grounds that they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arbitrary, and actual, interference with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govern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比较分析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个人信息权利与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中的个人数据权利,为健全我国个人信息权利体系和加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比较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从权利主体、权利客体及权利内容3部分比较分析我国个人信息权利与欧盟个人数据权利的异同,阐述我国个人信息权...  相似文献   

19.
促进中国科技文献信息开放存取的法律与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文献信息的开放存取涉及很多相关的法律制度,为实现开放存取,需要减少法规的限制并寻求法律的保护。作者建议,修订著作权法有关条款,把合理使用的范围扩大到非商业利用;制定与实施中国特色的出版物法定送存制度;制定和实施国家许可制度;建立防止信息垄断的机制;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维系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信息公共获取的平衡,为开放存取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制度空间,实现传播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我国企业信息公开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WTO规则条件下,基于成本效益原则,我国企业信息公开需要建立新的模式,以降低企业信息公开的成本效益比,使信息公开具备经济上的合理性。横向上,建立强制公开与自愿公开相结合的企业信息公开制度;纵向上,建立差异化的多层次企业信息公开制度;技术上,构建企业信息公开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