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初中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每单元都有共同的主题,由体裁、内容、特色等类似的课文及其相关内容组合而成。涉及到的篇目包括现代文和文言文共200余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讲读课文,顾名思义,讲读课文是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学习的课文,重点体现老师在教与学活动中的位置和作用;另一类是自读课文,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的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对于前者,老师们的态度显然都很一致:深挖教材;  相似文献   

2.
滕卫平 《云南教育》2005,(13):20-20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略读课文《鲁滨孙漂流记》节选自英国作家笛福的同名长篇小说。教学本课,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和写作特点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鲁滨孙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学习主人公勇敢、善良、勤劳的精神。根据上述教学目标,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学本课应抓住人物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自主研讨,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受到人文熏陶。  相似文献   

3.
《尊严》是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文章所反映的信息,把握其主要内容;在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每一个单元都有让学生独立阅读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根据本单元的导读提示和本课的要求,自行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熟读、理解,教师只是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从而让学生自己学会读、写、说、仿的能力.根据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领其自得"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科利亚的木匣》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因这篇课文所在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主要内容",所以不少教师导学这篇课文的步骤基本上是:先让学生初读全文,了解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有了初步了解后,  相似文献   

6.
把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是中学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是中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课文教学借助对某一优秀文章的剖析让学生认真领会课文的内容及写作方法。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写作教学是落实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二者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执教了苏教版第十册的《三亚落日》一课,课中当我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深层领悟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时出现了以下情境:  相似文献   

8.
教材在新课标指导下编排略读课文,其目的是通过对略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学习略读方法,提高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教学要求有两点:一是内容上“粗知文章大意”即可,不必探求其它方面;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文章。  相似文献   

9.
赵红 《现代语文》2010,(12):53-55
在现行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大约占了所有篇目的1/3,数量是相当大的。但是,略读课文的教学却往往出现问题。一些教师要么像处理精读课文那样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灌输“有方”;要么如蜻蜓点水一般只点课文要点,让学生知道内容大略;要么布置一些练习题、思考题让学生自行解决了事;更有甚者,直接将略读课文弃之课外。  相似文献   

10.
针对统编语文教材长课文难课文阅读耗时较长、背景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特点,提出用字词联结、化整为零,让思维外显、化零为整,用思辨激活、直指核心三大策略设计高阶学习,破解长课文难课文之困局,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堂语文课,课文的内容是《威尼斯商人》。为了让学生更加顺利地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我请了几位学生通过课本剧演绎课文的基本内容。当课本剧告一段落时,我遂请大家谈谈对夏洛克这个人物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许多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教师可以让学生研习文本,让学生从课文学本领,先仿后创,由扶到放。把课文当作“例子”“范本”来教,发挥课文的导写功能。课文中词汇、句子、内容,学生可以活学活用;审题、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都可以作为学生习作时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听说想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特别是对那些英语初学者来说;同时,用英语复述课文意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模仿讲述所学的内容,通过复述课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提高英语口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对传统的课文教学的模式扣教法应当扬弃。在课文教学中要突出“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心情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课文教学要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扣培养;课文教学活动要体现时代特征。只有用新理念、新方法,才能在课文教学中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邹春媛 《辅导员》2010,(14):95-95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难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英语课文整体教学,强调语篇的整体输入,不肢解课文而使信息传递支离破碎,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知识结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等。这样能使学生对课文有全面、完整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启发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步骤为:课文预习——整体输入——巩固复习——转移应用。  相似文献   

17.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里的一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其内容描写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骆驼最多,徒弟用细笔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试想。如果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学生相当容易理解,但感受不会很深。如何让学生拓展思维,只有时时处处“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做别人没做到的990唤起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思维拓展与创新意识,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爱动脑的习惯,所以我在课堂中设计了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18.
《孔子拜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我进行了两次教学,第一次教学,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最感动?说说你的体会。”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寻找感动自己的句子,相互说着受感动的原因。尽管课堂很热闹,但学生交流散乱,无法将对话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佘同生  黄朝霞 《广西教育》2012,(1):12+81-12,81
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导学卡的设计,与精读课文的设计思想是一致的,区别在于精读课文要凸显一个“精”字,略读课文要凸显一个“略”字。所谓“略”,主要指花时要少一些,读的速度要快一些,学习内容要简一些,教师指导要放开一些,其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自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复习课文中,老师仅仅是引导者,起辅助作用,学生是主体,占主导地位。他们在复习课文中应是处在最活跃状态,且是最有收益者。常见复习课文的方法,使学生积极性不高,他们偏重读、记,而忽视思、写,教师是不是应该找到一个好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复习课文的时候,把读、思、写三者结合起来,让他们打开课文这个“百宝箱”,并从中取其所需呢?在此,笔者作了一个有益的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