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近毕业,学生请我给他们写几句毕业留言,在留言中,我写道:“智者的一生,应该是怀疑的、冷静的,并且是自由的。你能成为一名智者。”“要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愿陈寅恪的这句名言伴你一路同行!”一学生看到留言后对我说,老师,谢谢你这三年里告诉我“思想”两字。是啊,“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人的生命如芦苇般脆弱,但人之所以显得高贵,全在于他有思想。我想应让学生成为一名具独立意识的人、一名思想者。而我们有些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  相似文献   

2.
临近毕业,学生请我给他们写几句毕业留言,在留言中,我写道:"智者的一生,应该是怀疑的、冷静的,并且是自由的。你能成为一名智者。""要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愿陈寅恪的这句名言伴你一路同行!"一学生看到留言后对我说,老师,谢谢你这三年里告诉我"思想"两字。是啊,"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人的生命如芦苇般脆弱,但人之所以显得高贵,全在于他有思想。我想应让学生成为一名具独立意识的人、一名思想者。而我们有些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  相似文献   

3.
北师大肖川教授曾经说过:“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特级教师黄艳枫老师也说过:“一个老师的思想有多远,就会带着学生走多远”。我想,一个语文教师,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渊为只有有思想的语文教师,才能成为有独特风格的教师;才能成为有所建树的教师;才能教出有独立思想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江雪娇 《南昌教育》2005,(11):22-22
哲人说:“人是有思想的芦苇。”语文老师说:“学生也是有思想的芦苇。”科学技术日益精湛,人类物质力量也渐趋强大,但是人的生命人的精神还是有脆弱的时候,学生尤其如此,他们是秋风中的芦苇,但不是枯萎的芦苇,而是有思想有情感的芦苇。俗语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语文老师说:“教师只是郭橐驼(柳宗元笔下的遵从树木本性种树养树的园艺大师)。”  相似文献   

5.
蔡爱朵 《成才之路》2010,(25):15-15
面临毕业,还没学写赠言就有学生悄悄写赠言了。我没制止也没顺时指导,于是写赠言的人数攀升,且不再暗地进行。一日,翻翻学生留言册,“没有什么好说的。”“没有跟你交谈多少,不了解你的性格。后会有期吧!”等随意之语跳入跟帘,难觅合格之语。这些估计也是每个毕业班老师遇到过的自由赠言现象吧。面对这一现象,我想让学生知道赠言是一辈子都不舍丢弃的语言,不是随意之语。那我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6.
梁红 《教育文汇》2003,(7):29-29
“老师,请您为我留言”。每当临近毕业时,总有许多毕业班的学生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精心准备好的毕业留言纪念册捧到你面前,于是昔日宁静的校园中同窗好友及师生间又掀起了一年一度的毕业留言热潮。尽管这种现象在各级各类学校司空见惯,屡见不鲜,但我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敏锐意识到毕业留言这种校园独有的文化现象,看出她所蕴含的不容忽视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是思想的芦苇。”尽管做教师人人不可能成为思想家,但他必须是一位思想者,应该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当我对这些还存有“疑惑”的时候,我走进了特级教师薛发根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徜徉其中.我体验到了思想家的魅力,更感悟到做一名“自由思想者”的幸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思想与叛逆     
读完郭老师的这篇案例,我想起了帕斯卡尔的名言:“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说句老实话,中小学的语文课或者其他社会类课程,是很难与学生思想的深度联系起来的。这些学科的课堂,那些采用传统的灌输方式的自不必说,就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新方式的,也很少鼓励学生自由地思想,更不用说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许多老师不习惯面对有独立思想的学生。而独立、自由,是思想最重要的品质。郭老师的课因此而可贵。不管怎样,他向学生展示了,作为一…  相似文献   

9.
认识她的人,都被她的“拼”劲所感动。“在这样的熔炉里锻炼,想不成钢怕也很难了。”这是家长对她的评价:“能遇上这样的好老师,真是一辈子的福气。”这是学生写给她的毕业留言;“覃老师,你敢跟我打一局羽毛球吗?”这是活泼好动的学生给她下的战书;“覃老师,你看我的教学设计行吗?”这是年轻老师对她的信任……  相似文献   

10.
孙开元 《新读写》2012,(6):56-56
在伟大的智者哈桑去世之前,他的一名学生问他:“您那么有智慧,请问您的老师是谁?” 哈桑回答说:“我有几千个老师,要是把他们的名字全都说出来,恐怕几个月、几年也说不完。但是其中有三位老师,我一定要告诉你。”  相似文献   

11.
“老师,请您为我留言。”每当临近毕业时,总有许多毕业班的学生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精心准备好的毕业留言纪念册捧到你面前。于是,同窗好友及师生间便又掀起了一年一度的毕业留言热潮。尽管这种现象在各级各类学校可谓司空见惯,屡见不鲜;但我想,毕业留言这种校园独有的文化现象,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却是不容忽视的。第一,互通性。俗话说“言为心声”。无论在留言本上写下什么,都表白了写者的心声。尤其是毕业班学生,因为即将毕业离校,思想上没什么顾虑,彼此留言比起平日来格外的大胆直率,有什么说什么。这也正是一届又一届毕业生为什么热衷于…  相似文献   

12.
仲玲 《课外阅读》2010,(11):76-76
思想昭示着一种生存状态,人,正是因为有思想才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帕斯卡说:“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以芦苇喻人,象征着人性的忍耐和坚毅。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为人师者,要想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棵会思考的芦苇,成为一位行走着的思想者。如何才能让自己闪耀着思想的魅力和光辉、成为一个思想者呢?我觉得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做起:加强实践、注重积累、学会反思、探索科研。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不知道你们感到最幸福的是何时?是看见一张张学生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是发表一篇篇教学文章?是桃李满天下的富足,还是两鬓斑白的无悔?对我而言,最幸福的时刻,却是翻看一届届学生给我的留言:“老师,又梦见你给我们讲《红楼梦》了!…“老师,老板夸我口才好!”“老师,我成为系里的‘作家大人’了!”  相似文献   

14.
三重门     
从前有一位王子,他问他的老师——一位年长的智者:“我的生活之路将是什么样的呢?”智者回答说:“在你的生活之路上,你将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到时候你看了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自然的生命,是重要的,但丰富的思想才能使生命光辉灿烂。先贤对此有精到的论述:巴尔扎克说“一个有思想的人才是有力量的人”,苏格拉底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思想”,韦伯有一句名言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相似文献   

16.
三重门     
《内蒙古教育》2007,(6X):23-23
从前有一位王子,他问他的老师——一位年长的智者:“我的生活之路将是什么样的呢?”智者回答说:“在你的生活之路上.你将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到时候你看了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17.
吕新辉 《班主任》2009,(6):29-30
新学年,我新接了一个班。开学第二天,我就在书里发现了一份题为“炸弹留言”的挑战书,内容只有一句:“我很讨厌你的教育方式,我恨你的陈旧思想,我要和你斗。” 两个月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给我“炸弹留言”的是小马同学,并由此展开了我的“卸弹”工程。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时空》2009,(11):13-13
老师说:“王小明,把你的作文给大家念一下!”王小明站起来念道:“老师,我多像你妈妈……” 看见一名同学扰乱课堂秩序,老师气愤地说:“你给我站到墙上面去!” 同学跟人争执,一着急张口就来了句:“哄谁呢?你以为我是吃饭长大的呀?”我一直很纳闷,他到底是吃什么长大的。  相似文献   

19.
宋雷 《中学教育》2004,(5):52-52
一、背景描述上学年,我接任了五年级四班的班主任工作,该班学生纯洁、善良,集体荣誉感强,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五年相处,学生之间感情很好。在临近毕业前夕,班级出现了一股互留赠言之风,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十分精致的同学录,找各自较好的同学留言,也有学生让老师留言。我随意打开看时,发现其中有些赠言内容存在一定问题,如:“祝你找一个苗条的漂亮老婆!”“希望你将来做一个大老板,到时我们天天上饭店吃饭就由你来买单!”  相似文献   

20.
用爱培植爱     
潘:每次学生毕业,我都沉浸在爱的海洋中。我记得曾有一位学生在毕业之际写了这样一句话:“千言万语浓缩为一句话——我们爱你。”这样的留言很多,每当我看到孩子们给我的这些留言,我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