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省档案界尤其是黄山市各级档案部门开始对徽州文化和徽州历史档案文化进行宣传和开发利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安徽档案》作为我省唯一的档案专业刊物,办刊宗旨之一是“宣传安徽的历史和新貌”、“进行档案学术研究”,因而自然少不了对徽州文化与徽州历史档案文化的宣传和研究。近些年来,《安徽档案》共刊发徽州文化宣传和徽州历史档案研究文章近90篇,既展现了古徽州地方文化别具一格的风采,又宣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徽州历史档案文化,还宣传了徽学,促进了徽学研究,《安徽档案》因此而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学术特色和较高的文化品味,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2.
《浙江档案》2007,(2):F0004-F0004
浙江大学灵峰山庄是百年学府浙大投资创办的三星级宾馆,是浙大倾情打造的文化主题饭店。位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对面南侧,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山庄拥有各种规格客房共100间,  相似文献   

3.
徐军 《湖南档案》2014,(4):30-3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档案在弘扬历史文化、挖掘历史社会价值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历史档案濒临灭失,而现有的历史档案由于没及时整理有可能遭到损坏。如何整理历史档案,保护好历史档案资源成了档案工作者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5月30日,《历史档案》创刊3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金台饭店举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馆领导班子成员、馆内各部门负责人和《历史档案》的历任社长、总编辑、编审人员出席了会议。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历史档案》的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国家档案局宣传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杂志  相似文献   

5.
《新上海档案》2006,(1):31-32
王玫娇在《山两档案》2005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在我国.“档案开放”一词是从“开放历史档案”逐步演变来的。1980年,中央决定向学术界开放1949年以前的档案。随着这一政策的出台.“开放历史档案”一词便频频出现在国内有关的政策文本中。1985年。根据中央的指示,国家档案局决定扩大开放范围,要求“各级国家档案馆不仅望继续开放解放前的历史档案.而且对于解放后的档案也要准备分期分批地开放”。由此“开放历史档案”演变为“开放档案”,它的含义是“档案馆将超过一定保管期限的档案向社会公开提供广泛利用的一项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6.
2、历史档案內容的廾发 <全国重点档案抢救补助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实施抢救的全国重点档案是指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历史和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利用价值,国家需要永久保存的珍贵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7.
刘若芳 《历史档案》2006,(4):121-123
2002年12月清史工程正式启动,这是新世纪我国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历史档案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要“保证编纂出一部高质量、高水平、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必须高度重视对清代档案的整理开发和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作为专责保管明清历史档案的国家级档案馆,理应为清史纂修工程提供翔实而丰富的档案资料,并欢迎清史编纂工作者和广大的读者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档案。  相似文献   

8.
档案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真实记录.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历史的真实写照。举办档案展览。就是挖掘档案馆藏,揭示档案内容,传播人类文明,弘扬先进文化。本文以英租威海卫历史档案展览为例.对档案展览的特点及社会效应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上海市档案局主办的第18次全国部分档案期刊研讨会于4月24日至27日在沪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档案文化的界定与传播——以档案期刊为例”。上海市档案局局长吴辰、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祝君波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上海市档案局副局长仓大放主持,《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历史档案》、《档案学通讯》等22  相似文献   

10.
由于历史久远,自然变迁和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珍贵历史很多档案濒临灭绝。这篇文章通过倡导文化多元化的理念,定义珍贵历史档案,分析我国珍贵历史档案信息的现状,提出了一些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档案开放是实现档案社会价值和作用的重要举措。本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开放相关政策由关注“历史档案开放”到关注“档案开放”的演进过程,阐述从“历史档案开放”到“档案开放”的政策演变逻辑:一是认知逻辑,“档案开放”包含“历史档案开放”;二是实践逻辑,“历史档案开放”易于且应快于“档案开放”。以此为基础,本文揭示了我国档案开放政策发展中开放范围扩大的趋势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流失海外历史档案是我国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部分档案的追溯、收集和开发对档案文化建设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既可以丰富馆藏档案文化资源的积累,也可以促进档案管理文化的建设,还会加强对我国历史档案的保护和开发,扩大档案文化产品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藏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流传至今的西藏历史文化遗产中,历史档案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仅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就收藏有明清时期的历史档案300万卷(件),加上区内各地市档案馆馆藏的有关档案,总数达到400万卷(件)左右。这些历史档案,是研究西藏历史、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由来的极有价值的原始材料。1990年7月25日江泽民同志视察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时,曾经指示要尽快将这些珍贵的档案史料编辑出版,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遵照这一指示,西藏自治区从1991件起组织有关专家着…  相似文献   

14.
2013年5月16日,一个旨在弘扬宜昌档案文化的专题栏目“触摸史迹”在《三峡日报》隆重推出.从此,宜昌尘封多年的历史档案不仅走出了“深闺”,还在整合加工的基础上形成了精彩的档案文化,充分展示出了其强大魅力和活力. 这是宜昌市档案局着眼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积极适应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和文化强市战略,与《三峡日报》社联合创办的一个宣传档案文化的平台,也是宜昌文化界精英共同挖掘和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的舞台.两年来,专栏已刊用档案文化专稿24期,10余万字.每期解密一件历史档案,讲述一个历史故事.既以档案为依据,原汁原味还原历史真相,又以营造正能量为己任积极弘扬主旋律,较好地发挥了档案的文化功能,深受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和赞许.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广州市、区档案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大力征集与广州历史相关的历史档案 ,与经济部门联手合作 ,以宣传广州城“古代商都”的历史为中心举办了多种形式的面向社会大众的展览展示活动 ,还出版了图书、画册 ,并借助大众传媒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在促进广州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也为档案馆拓展实现自己的文化教育功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杨浦区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曾是上海大型工厂和产业工人集中的区域,也是高等学府、科研机构云集的地方,有闻名遐迩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十多所高等院校。进入新世纪.杨浦的新目标就是建设一个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融为一体的“三区融合”的知识创新区。围绕这个新目标.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进发途中,杨浦档案事业同样能够体现其特有价值。近年来,通过开展“杨浦文化寻根”活动,对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梳理、保护.深化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档案编研工作实现根本性转变,从而拓展档案编研的新路。  相似文献   

17.
《四川档案》2013,(3):13-13
为隆重开展“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四川省档案局、省教育厅联合举办了全省“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主题活动”。此次主题活动由“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征文比赛”、“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论坛”“和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成果展示”三项活动组成,历时三个月,紧扣“高校卡当案与文化建没”这一主题,盘点档案文化成果,明确档案文化定位,聚焦档案文化发展,关注档案文化传播,推动档案文化创新,对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进行了交流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研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声像、模型等各种载体的历史真实记录,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城市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城建档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现实使用价值、史料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城建档案馆作为贮藏城建档案的“仓库”和基地.是城市建设档案文化财富的聚集地.也是国家和社会的文化宝库。由此可见,城建档案馆除了档案管理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学术研究功能和信息传输功能外.其历史文化功能亦是非常萤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围绕“档案文化的界定与传播——以档案期刊为例”这一主题.第十八次全国部分档案期刊研讨会于4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家及各省市档案局、馆,档案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主办的24家档案期刊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他们是:《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历史档案》、《档案学通讯》、《北京档案》、《天津档案》、《档案天地》、《山西档案》、《兰台世界》、《黑龙江档案》、《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档案与建设》、《安徽档案》、《山东档案》、《浙江档案》、《档案时空》、《湖北档案》、《档案管理》、《广东档案》、《云南档案》、《四川档案》、《陕西档案》、《档案》。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历史档案开发囿于形式和技术的局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利用需求.对此,文章引入“历史档案可视化”概念,对其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历史档案可视化开发的前景进行了探讨.同时,文章提出档案部门作为开发的主导者,应积极承担资料收集整理者、学术模式创新者和历史文化宣传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