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发生在20世纪中期的中苏大论战,论题十分广泛,而有关社会主义运动所处的时代环境的问题则构成了大论战的第一位问题。苏共坚持“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观,并由此制定出和平共处等“三和”战略;而中共则信守传统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观,奉行“革命”战略。于是,中苏两党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理论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2.
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中苏论战不但中断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独立的、正确的探索和改革,而且加剧了中共和毛泽东从1958年开始的“左”的错误,促成了党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为了“反修防修”,毛泽东最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中国走向十年内乱的深渊。  相似文献   

3.
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苏论战曾经启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但是随着论战的加剧又使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历了几起几落的曲折过程.总结中苏论战期间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必须按照文化发展规律来管理文化,明确并紧密联系党的中心任务开展文化建设,充分信任和使用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参与了中苏论战的决策、辩论和文稿的起草,也是了结中苏论战的设计者和实现者。中苏论战对邓小平关于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尊重各国党和人民自己的道路选择;客观地评价领袖人物的历史功过等思想的形成,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中期的中苏大论战激烈地争议了“全民国家”、“全民党”、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关系的问题。论战双方都提出过许多重要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双方互有得失。这些就决定了论战的复杂性和激烈性,也给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久远的教益。  相似文献   

6.
关于个人崇拜问题的激烈争论是20世纪中期的中苏论战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中苏两党当时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和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达状况都缺乏正确的认识,以致于从理论原因上引发了这一不着实质的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7.
洪礼维 《考试周刊》2014,(70):27-28
中苏论战激烈争论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总路线问题。发生这一争论的理论原因在于,中苏两党坚持了不同而偏颇的关于时代环境的观点,造成了深刻的路线分歧。  相似文献   

8.
中苏论战对中共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作用。论战期间,中共中央组织翻译出版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编辑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整理发表了对苏共和其他党的批判文章以及相关修正主义者的言论和著作;在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介绍中苏论战情况和中共中央的政策观点。  相似文献   

9.
在中苏论战的十年间,作为这场论战的直接参与和实际领导的邓小平,直面苏共及其领导人,就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论战。本仅阐述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共同道路争论中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试析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苏论战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历史发展的客观效果来看,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消极方面大于积极方面,表现在中断了八大开始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形成了"现代修正主义"理论,把"斯大林体制"推向极端,错过了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拉大了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苏共二十大之后,赫鲁晓夫提出了以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为核心的对美缓和战略,妄图实现苏美联合主宰世界,要求中国服从服务于苏共的对外战略,并把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正义行动一概看作是对其缓和战略的破坏,中苏两党在对外战略上产生严重分歧和冲突,对导致中苏两党论战和关系破裂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多次倡导要建设先进文化,这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认识,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建设先进文化的信心和决心。本文从世纪问题、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严峻形势、党在历史上对文化建设的探索和怎样建设先进文化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肩负的文化建设这一重要使命,旨在引起我党的警觉以致力于建设先进文化的宏伟工程。  相似文献   

13.
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而毛泽东思想却被排除在该理论体系之外,学术界对此态度不一。本文坚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是“形离神不散”这一观点,一方面认为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两个体系具有合理性,另一方面也认为二者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关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WTO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全球性经济组织,中国加入WTO是中国共产党做出的战略选择。“入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党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加强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从“科教兴国”战略任务的提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体现了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和任务的逐步转移和认识的深化,集中反映了我党在领导新时期建设中如何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和变化和要求,也体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措施与党的建设战略方针的内在统一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重要措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重视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赢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保障,学习促成了党的创立,促进了革命的胜利,推动了新中国的建设,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具有充分的党史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建国以来我党对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认识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党对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认识,一直是放在与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中来把握的。按照对其认识的进程划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对立阶段、统一阶段和确认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阶段。这一认识进程表明,我党是一个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建设实际相结合、不断接受实践检验、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政党,是一个勇于理论创新、坚持与时俱进的政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作风建设,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群众观点、俭朴意识和法律意识,才能纠正党风中存在的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