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权”的几种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著作权作者的民事权利 作为民事权利,出版权属于著作权.出版权是作者(或其他原始版权人)行使著作权的起点,也是作者实现著作权的途径.著作权中的出版权包括哪些内容,我国著作权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世界各国版权法中规定不一.伯尔尼公约第3条(3)款及及其他一些条款中,规定"已出版"的作品,系指经作者同意而已经出版的作品;就作品的性质而言,无论它的复制本是以什么方式制成的,只要其份数能满足公众的合理需要,就应视为"出版".伯尔尼公约对"已出版"的界定,实际上包括了作者行使其发表权、复制权和最低限度的发行权.  相似文献   

2.
版权资源是出版社的宝贵财富,在出版业激烈的竞争中,谁占有丰富的版权资源,谁就占有优势。出版社的版权管理主要指版权贸易管理。版权贸易分国外和国内两种,此外,在一个中国的范围内,也存在与台、港、澳地区的版权贸易问题。 我国于1992年加入世界两个多边公约——《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出版行业开始与世界接轨。根据两项公约的规定,参加国际版权公约的国家政府要向其他任何缔约国作者的有版权的作品提供与本国作品同样的保护。我国1991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就是本着“政府管理原则”颁布的版权保护方面的法律。版权既包括作者的著作权,也包括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而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又包括出版者拥有的由作者授予的某一作品(著作、译作)的专有出版权和发行经营权。因此,获得国外优秀图书的出版权和发行权,是出版社优化出版结构、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什么叫侵犯版权?在目前我国还没有版权法的情况下,哪些行为可视为侵犯版权的行为呢? 为了保护作者的正当权益,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制定了版权法,授予作家对自己创作的作品种种“专有权利”(作者享有哪些专有权利,请见(《出版工作》1983年第四期《著作权、版权和出版权是一回事吗?》一文)。不经作者授权或法律允许,擅自发表和利用他人的作品,或者说擅自行使作者的“专有权利”,就叫做侵犯版权。  相似文献   

4.
一、版权术语all kinds of publishing rights 全部出版权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不得翻印arbitration 仲裁author's p 作者购书权basic royalty 基本版税Berne Convention 伯尔尼公约copyright 版权,著作权copyrighter 版权所有人copyright law 版权法,著作权法copyright page 版权页copy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copyright symbol 版权标记dramatic rights 改编权  相似文献   

5.
版权版权(Copyright)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这是对版权的狭义理解。版权在大陆法系国家被称为作者权(Author’sright)。在日本等国,被称为著作权。版权是英美法系国家的提法,现在已被有关国际公约和许多国家采用。我国《著作权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本法所称的著作权即版权”。版权从广义上理解,不仅包括作品的作者依法享有的权利,还包括作品的传播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后者又被称为版权的邻接权(Neighboring right)。我国《著作权法》中将这种权利称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在欧洲大陆法…  相似文献   

6.
著作权·版权·邻接权及出版者的权利———从某些杂志社的“郑重声明”谈起安徽工学院李力近年来,笔者屡次看到一些杂志社在其刊物上发表“郑重声明”,其主要意思均是:本社对本刊刊载的作品享有专有出版权,未经本社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等。更有甚者,最近笔者...  相似文献   

7.
论编辑著作权的存在与证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著作权亦称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所说的“编辑著作权”,不是指编辑人员从事著述活动而形成的著作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关于。著作扳属于作者”的规定,编辑人员以作者身份从事著述,与其他作者并无两样.他们对自己创作的作品(文艺作品或学术论著)无疑也享有著作权。这不在本文论述之列。  相似文献   

8.
在中美、中日续议通商行船条约(1903年)之后的数年间,中国国内版权纠纷频繁发生,并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在官方没有正式颁布版权法之前,原有的地方官发布告示保护版权的效力又不能令人满意,加上1904年初北洋总督袁世凯又无理地撤销文明书局的出版权,于是,中国出版界一方面强烈呼吁政府加快著作权保护立法,另一方面,他们要自发组织民间机构,设立版权公会、书业商会,自己起来保护版权。“美国教会某书局之西人,因闻有咨行商部撤消版权专利并罚办文明书局之说,大为不平。  相似文献   

9.
重视保护利用图书附属版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多我国实施著作权法,加入国际版权公约组织以来,著作者、出版者的版权意识不断增强。近几年以来国内各类版权纠纷案件不断增多,国际版权贸易日趋繁荣,使人们更进一步认识到保护和利用版权的重要。但著作者、出版者对版权保护和利用一般仍然停留在作品的原始版权,即:作品的著作权、专有出版权上,而对附属版权的保护和利用上即显得非常不够。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出版业,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也将大大加快,其中对外版权交易或合作出版,包括引进和输出对繁荣中国图书市场,对我国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我国图书的出版形成新的挑战。一、版权在出版工作中的作用作者自创作某一作品起就拥有该作品的版权或著作权。出版的经营,说到底,就是版权的经营,如果没有版权的归属或保护,作者的精神权利和经济权益就得不到保护,也不可能有创作的积极性。所以,版权保护是对作者和出版社的劳动成果用法律的形式予以肯定,并给作者和出版社提供出版作品的动力。版权是联系作者和出版社之间最重要的环节,作者将其版权或专有出版权在一定期限内转让给出版社,出版社则充分利用得到的转让权,最大限度地开发版权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主办的“中国版权保护信息网”近日正式开通。“中国版权保护信息网” (网址 :http://www.ccopyright.com.cn)是目前中国版权保护领域唯一的综合性信息网。该网站现已开通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版权管理、版权社会团体、版权教学科研单位、《著作权》杂志、版权要闻、法律法规文字资料等栏目。其中版权保护中心栏目详细介绍了版权代理、版权登记、著作权使用报酬收转、法律服务、版权鉴定等方面的知识 ,并向读者提供版权贸易信息、报酬收转、寻找作者等信息服务。中国版权保护信息网开通  相似文献   

12.
作者著作权与编辑的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著作权法》已经颁布十周年,十年来,著作权立法部门和著作权管理部门在宣传和普及著作权知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全国范围来说,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出版单位的领导和编辑人员,著作 权意识仍然十分薄弱,对身边侵犯作者的著作权和兄弟单位的专有出版权置若,罔闻,缺乏这方面的起码知识,致使著作权纠纷日渐增多,尤其是当前我国中入WTO已到了最后阶段,作为出版行业从事编辑工作的责任编辑们,如何尊重作者的著作权,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避免各种著作权纠的产生,是一个十分紧迫的同题,笔者从工作和学习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 问题,谈谈责任编辑应当尊重作者著作权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作者与出版商签订的版权转让或排他性授权许可协议对IR收录期刊论文的影响,立足现有著作权法规,深入分析学术期刊的著作权问题,明确其整体著作权和局部作品著作权的权利归属.对国内外期刊出版商的自存储版权政策及政府资助研究成果的强制性开放存取政策进行调查研究,提出通过机构资助获得出版商对机构作品开放的整体授权、作者保留IR存储作品的原有著作权、作者有权撤出IR已存储作品等基于出版商版权政策的IR期刊论文存储方案.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著作权法》实施已8年有余,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修改《著作权法》已成为必然,就与科技期刊有关的著作权在计算机网络上的版权的保护,广播电视向作者付费与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筹建等问题作了简要说明.最后就科技期刊如何正确处理常见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稿酬、二次以上使用作品,以及“一稿两投”、转载、摘编和刊社发出“邀约”的法律地位等问题,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浅析网络著作权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是著作权制度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经过这一时期的演变融合,著作权制度从电子版权时代走向了网络版权时代。著作权法规定合理使用制度,是出于利益平衡的需要,即作者利益与使用者利益、作者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平衡的需要。《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的相关规定在原则上均可以适用于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但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莉 《青年记者》2007,(24):114
著作权亦称版权,即法律赋予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创作者的一种专有的民事权利,也就是作者的权利。编辑工作与著作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从编辑向作者组稿起,到接受稿件、编辑加工、发稿、出书,以及出版以后,凡是涉及到书稿的问题,几乎都与著作权(版权)有关。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生成技术的发展使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传统作品区分困难,并冲击传统著作权法的“人类作者中心主义”。我国理论界围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法律定位,形成了可版权说、不可版权说、其他权属说等不同观点,经司法与立法上的利益衡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具有可版权性的正当基础。而人工智能的“非人性”特征、创作囿于固定模型等现实障碍,可通过法律拟制的主体创设和生成内容的创造性予以认知突破。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纳入著作权保护的标准是在主体方面应有实质性介入和贡献的人类,在客体方面应符合同等的独创性要求。在权利归属模式上应以人工智能使用者享有生成内容的著作权为原则,以合同约定为例外。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对图书来说,有多种形式的附加权,如电影电视版权、翻译权、外文版权、连载权、人物版权、商业版权(玩具和游戏版权)、录像带版权、读书俱乐部版权、文集和教科书许可权、缩编本版权等等。而在国内只笼统地分为著作权和版权。影视图书热潮,可以算得上是图书和其附加权互动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操作方式多是出版社寻求影视剧的图书出版权,而不是出版业主动地对图书的附加权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主办的“中国版权保护信息”(网址:http://www.ccopyright.com cn)主页,1月1日起正式开通。中国版权保护信息网信息量大,是目前国内版保护领域惟一的综合性信息网。现已开通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版权管理、版权社会团体、版权教学科研单位、《著作权》杂志、版权要闻、法律法规文字资料等栏目。其中的版权保护中心栏目详细介绍了版权代理、版权登记、著作权使用报酬收转、法律服务、版权鉴定等方面的知识,并向读者提供版权贸易信息与报酬收转寻找作者信息服务。中国版权保护信息网开通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本办的“中国版权保护信息网”(网址;http//www,ccopyright.com.cm)主页,1月1日起正式开通。 中国版权保护信息网信息量大,是目前国内版权保护领域性一的综合性信息网。现已开通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版权管理、版权社会团体、版权教学科研单位、《著作权》杂志、版权要闻、法律法规文字资料等栏目。其中的版权保护中心栏目详细介绍了版 权代理、版权登记、著作权使用报酬收转、法律服务。版权鉴定等方面的知识、并向读者提供版权贸易信息与报酬收转寻找作者信息服务。中国版权保护信息网开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