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孔军强 《青年记者》2009,(14):102-103
根据CNNIC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如今我国网民数量、CN域名数量以及宽带网民规模均大幅增长,已跃居世界第一。同时,越来越多的网络新闻也成为新闻关注的对象,成为新媒体传播的热点新闻,由于网络媒体传播迅速,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泛,网络媒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胡锦涛总书记去年视察人民日报人民网时,对网络媒体给予了高度重视。他说:“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以及网民数量的迅速增加,网络媒体正在成为新闻传播领域中一只重要的中坚力量,伴随而生的网络舆论正在成为引导主流舆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网络热点事件传播中的心理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在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日益壮大的网民规模使得网民的声音不再仅仅只是回旋于网络这个虚拟空间,而是越来越有介入现实社会的趋势。回顾2008年发生的系列社会热点事件,有很多都是直接或间接发源于网络,随后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和参与,最终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此类热点事件的形成和迅速传播,既有源自于网络媒体自身特性的影响因素,也有网民在虚拟空间中所形成的心理效应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匡文波 《传媒》2013,(1):65-67
自从手机诞生以来,手机始终被定义为移动电话;但是当今的手机已经不再是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具有CPU、存储卡、操作系统等计算机本质组件.手机已经演化成为具有通信功能的迷你型电脑,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 据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手机网民的数量首次超越台式电脑网民的数量;中低端智能手机降低了上网门槛,使用手机收看视频的用户已经超过1亿人.显然,在2012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手机媒体并非独立的媒体形态,即并非第五媒体,而是网络媒体的延伸.  相似文献   

5.
正确设置议题,引导网络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网络媒体要从网络传播的特点入手,正确设置议题,引导网络舆论。具体方式包括网络媒体要主动设置议题,旗帜鲜明地引导网络舆论;及时开通民意传递通道,获取网民的关注点,并对网民关注的热点进行正确引导;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让各种媒体的议题设置,相互呼应、补充加强;设置一些地区性议题,使之通过网络传播成为全球性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电视剧的网络营销也越来越重要。群体传播是网络传播、网络营销中的一个重要方式。《后宫·甄嬛传》这部电视剧贴合了群体传播中大众的心态,提供了许多可供网友解构的内容和视角,获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微博、BBS等网络媒体方兴未艾,网民数量持续攀升,网络热点层出不穷,网络问政大潮初起,网民对军事、部队、军人等话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近年来,网络上部分网民对军人私进娱乐场所、军车违纪、飞踹军训学生等涉军敏感话题大肆炒作,别有用心的人甚至制作假照  相似文献   

8.
<正> 网络媒体的赢利问题一直令人关注。实现赢利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市场容量是否足够大,是否拥有愿意为网络媒体的服务支付金钱的足够数量的网民;二是网络媒体是否有一个适合的、能够赢利的模式。对于前一个问题,随着我国网民的快速增长(估计已经超过5000万),随着网民对网络的逐渐适应、了解和依赖,已经可以不再关注和强调。我们的注意力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放到网络媒体的模式上,确切地说,关注网络媒体应该怎样走模式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从事新媒体研究和教学的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通过大量的定量分析,发现网络传播中的一个规律:“网民注意力的马太效应“,通俗地说,就是越来越多的网民去看越来越少的网站。换言之,网民数量越多,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就越激烈,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内容永远是媒体竞争的核心、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环境已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由微博、论坛等构成的网络媒体传播,在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公共领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两者相互激化,催生了舆论传播的新生态.在网络传播的影响下,拟态环境的构建主体由传统媒体主导逐渐转向大众、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三者.哈贝马斯曾说过:“大众传媒影响了公共领域的结构,同时又统领了公共领域.”①在新媒体时代,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公共领域影响剧增,特别是微博的崛起,以网民为主体的传播群体正显示出强大力量,在网络舆论阵地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并成为部分舆论议题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13亿人,互联网已成为覆盖率仅次于电视的大众传媒.如此庞大数量的网民成为网络公关传播快速发展的坚实根基. 非法网络公关传播危及网络诚信 网络公关传播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公关传播的依托新载体的传播形式,覆盖面越来越广,并且因其互动性,更加契合企业迫切的市场需求,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相似文献   

12.
李进 《青年记者》2016,(33):36-37
据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7.10亿。①网络媒体作为新的传播方式更广泛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此同时,网络媒体传播中的伦理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姬婵 《新闻世界》2012,(1):86-87
近年来,网络传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信源保障、受众互动、议题设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网络媒体主导的新媒体事件也逐渐引发受众的关注。本文以在网络上传播并发酵的“天价过路费”事件为例,试图确定网络传播议题的设置及由此形成的舆论发展及其影响,剖析网民的多元复杂心理及媒介融合对事件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媒体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日益增强,其所应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要,对网络传播来说,讲究社会责任不仅仅是网络媒体传播者的事,每一个参与传播过程的人——网民都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以保证自己传播内容的健康、有益,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李娜 《今传媒》2011,(8):50-51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在海量信息的网络中如何抓住网民的注意力,使网民能长期关注某一特定的网络媒体、某一网络事件则成为媒体人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网民心理、网络媒体自身特点以及网络事件的研究,防止在网络上出现"热舆论"冷化和"舆论倒伐"现象的出现,从而促进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宋守山  庄莹 《青年记者》2010,(10):25-2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体正在迅速赶超传统媒体,形成舆论风潮,引导舆论方向,为公众所关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离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而选择在网络媒体上获取新闻资讯。网络媒体具有迅速性和交互性传播的特征,这使网络媒体具有难以操控的特征。网络媒体如何进行议程设置,如何不被网络推手所绑架成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所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中,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与赞誉。相较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特色明显,如传播的及时快捷性、传播的立体多元化、独具一色的议程设置及引导功能。同时,网络传播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网媒与网民的自律与成熟、网络传播圈传播、网络信息沟通方面的新特点等。此次汶川地震中,网络媒体本身媒介特色没有改变,甚至得到了某种程度加强。  相似文献   

18.
邢瑶 《新闻世界》2012,(9):136-137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作为网络营销的新生力量——网络推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网络推手利用虚假、低级的信息制造噱头,来获得网民的关注。这种炒作行为使网民对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信任度大打折扣,混淆舆论视听,甚至触及道德、法律的底线。  相似文献   

19.
新浪网体育新闻报道特征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越 《传媒》2009,(10)
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中国体育的影响力有很大的提升.目前我国体育运动迅速发展,人们对体育运动也越来越关注,体育已成为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主要内容之一.网络媒体在传播体育新闻的过程中,表现出它所独有的特征,如网络媒体开展的电子竞技比赛、网络直播、滚动报道等体现了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个性化特征,而且对体育宣传与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论速览     
全媒体时代网民四大诉求王通文在2011年第8期《网络传播》撰文说,网络媒体自由和开放的特点,为网民在网络社会表达愿望或诉求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平台和渠道。由于网民所属群体不同、地位不同和经历不同,他们关注的焦点和议论的角度也必然不同,我们可以把网民的愿望或利益诉求,即想借助网络媒体形式实现的目的分为以下几大类:1.对以政府为代表的公权力进行舆论监督。这类网民诉求占有很大比例,主要表现为通过施加影响解决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问题。据对中国210起重大舆论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