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网络伦理问题,网络伦理问题主要有四种表现的形式。其产生有理论根源、技术根源、法律根源和主体根源,但网络主体是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本根源。传统文化中“内省”、“慎独”思想在调控和规范网络伦理问题中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网络伦理问题表现在对人们的道德、民族文化、国家政治、全球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网络伦理问题的产生既与网络技术及其运行的不完善、网络规范的滞后性有关,也与网络行业主体的道德意识的淡漠作用有关。因此应主要从技术监控、法律制约、道德规范等方面构建网络伦理道德秩序,其中以道德规范为主。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网络社会和网络带来的伦理问题:道德冷漠、人际情感疏离、网络安全问题、计算机犯罪、信息垄断,分析了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加强网络伦理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更加突出。以网络伦理为切入点,突出剖析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现状表现,深刻分析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从法律、技术、内容、学校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对规范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自身的发展和网络伦理的教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网络谣言作为谣言的一种,其内涵与特点与谣言基本保持一致,只不过,网络谣言的发布和传播都是在网路中进行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网络谣言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它的产生与传播有其伦理根源。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不仅要从法律角度出发,更需要从伦理角度探讨和研究,制定相关的伦理对策,才能从根源上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6.
对网络伦理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重视。厘清网络伦理的概念,分析由网络技术所引发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种种表现,从网络自身的特殊性、网络技术的不完善、网络规范的滞后性以及网络行业主体道德意识淡漠等方面寻求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提出从技术监控、道德规范和法律制约等方面构建网络伦理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伦理危机与"数字化生存"方式结伴而生,主要表现在网上聊天语言失范、网络交友心理失衡、崇拜黑客、沉溺游戏、学术伦理丧失等方面.网络技术的虚拟性、道德相对主义盛行、商业网站利欲驱动等是其产生的内外部根源.大学生自身应养成良好网络道德,培养高尚的人文操守,教育部门应担负起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职责,同时,信息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管,互联网行业自身也要行为自律.  相似文献   

8.
网络交往伦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新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道德危机是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网络文化合理性的不足或缺失是网络道德危机的深刻社会根源。网络交往伦理的核心价值取向包括自由、开放与规范、秩序、理性的统一,公共意识与个体文化自觉的统一,对数字的尊重,有限共享与互惠的统一。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必须面向以网络文化为交往媒介的网络交往伦理的重建。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科技成果的网络技术发展得更加迅速。网络技术在变革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产生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伦理现象、伦理问题也越来越多,给社会伦理、传统道德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分析网络伦理存在的问题,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网络伦理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在促进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的同时,也产生许多伦理悖谬,其思想根源在于网络技术主体受道德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困扰,为消解网络技术伦理困境,应加强制度安排,完善法律保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世界,使网络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