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份报纸,与文化最贴近的是副刊。不论是地市报的副刊,还是晚报类、都市报类的副刊,文化都是副刊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晚报是各类报纸中较早走向市场的报纸。生存空间原本就相对狭小的地市晚报,面对省级和省会晚报的不断拓展、猛烈辐射,本地读者对报纸职能及内容形式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疲于应战,深感不易。在严峻的态势和过去少有的重压下,怎样自立自强呢?我认为从下面三个方面下功夫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文化报道是地市报纸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地市报纸中的晚报,文化报道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很多地市报纸对这一块并不重视,之所以不重视,是因为很难为自己拿出一个恰当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我国报业市场化的历程已逾十年。晚报作为社会生活类综合性报纸,在经过了十多年的辉煌后,目前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发展的新考验。作为地市级晚报,我们面临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在区域性报纸的压力下,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何另辟蹊径创新模式?如何实现可持续式的发展?这些都是摆在我们晚报同仁面前不容回避的命题。在本期“姑苏晚报杯”征文里刊登的一组文章,对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进行了探讨,尤其是《扬州晚报》、《宜春晚报》和《莆田晚报》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大家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何星辉 《新闻窗》2012,(5):21-22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都市类报纸如何求新图变?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升级转型和华丽转身,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带着这样的命题,8月28日至9月2日,来自全国35家省级晚报(都市报)的总编辑和4家门户网站的负责人,在贵州贵阳参加了第17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  相似文献   

6.
随着晚报、都市报迅速崛起和影响的不断增强,为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进行成就类报道,成为生活服务类报纸尤其是其中的主流报纸必须承担的一项政治任务,但同时也成为一个难题。应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在前不久第十一次省党代会报道中,扬子晚报锐意创新,为晚报、都市报改进成就类报道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地市级晚报是都市类报纸,属纳入市场经济轨道的“市场报”,办报在保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必须追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如果没有效益,报纸办得再好,也没有办下去的可能。随着报业经营市场化的深入,报业竞争正不断从中心城市向地市级城市大面积转移、延伸和扩散、地市级晚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地市级晚报如何经营?  相似文献   

8.
申文勇 《青年记者》2012,(11):31-32
地市晚报要靠浓郁的地域特色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做到导向正确、个性鲜明、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厚.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背景下,地市晚报以地方文化新闻报道作为打造地域特色、完善报纸内容、提升报纸品位和可读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必将大有可为.近年来,宿迁晚报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报道地方文化新闻,增加了报纸的厚重感,也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白立辉 《声屏世界》2011,(9):188-190
2011年5月,辽沈晚报整体转企改制。这是国内首家晚报都市类报纸按照采编与经营业务整体转企改制,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国有文化系统资本绝对控股的报业公司。辽沈晚报整体转企改制是传统报业集团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报业自身发展的要求。面对新媒体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报纸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市场属性也日渐凸现出来。从市场和经营的角度看,读者是报纸的终端消费客户。那么如何经营好晚报和都市类报纸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1.
李傲 《记者摇篮》2005,(5):13-13
晚报作为市民报纸,文化报道是其重要的报道内容之一,文化报道质量不仅体现这张报纸的水平,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其所在地的文化氛围,因此挖掘文化新闻的深度,增强可读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郝永勃 《青年记者》2007,(10):61-61
尽管副刊在许多家晚报中的地位不断下降,生存空间逐渐缩小,然而晚报副刊在报纸中的分量、在读心目中的地位并非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晚报的化传播跟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当今所面对的问题是怎样去开发与拓展,如何将晚报副刊重新定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晚报、都市类报纸大都是以社会新闻为主打,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很多媒体都是靠社会新闻在当地迅速打开局面的。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全面推行阳光政务,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时政新闻。很多晚报、都市类报纸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并逐步加强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的探索。然而,由于晚报、都市类报纸的受众与党报不同,对时政报道的要求也不同。晚报、都市类报纸不仅要做时政新闻,而且要做得好看、可读,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那么,晚报、都市类报纸如何才能把时政新闻做得更可读呢?近年来,《天中晚报》在做时政新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报业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数目庞大的地市级晚报何去何从成为新闻界关注的话题。众所周知,地市级晚报相对于省级报纸、全国性报纸来说,存在诸多的劣势,但相对于其他类别的报纸,却也有着不容抹杀的优势。这就是在本土新闻资源和本土文化的挖掘、建设上的天然贴近性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5.
贾学清 《新闻界》2006,(2):121-121
随着上世纪80年代晚报的突起,特别是近年来社会娱乐文化的发展,社会新闻的地位迅速提高。具有浓郁城市特色的都市报、晚报、生活类报纸等,更是把社会新闻作为重要的看点、卖点。社会新闻以街谈巷议为特色,反映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社会风气、社会问题、风俗民情以及自然界和社会上的奇闻逸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较强的人情昧,增强了媒介与受众的接近性,因而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要做好社会新闻,就要在写作中很好地揣度受众心理,确立正确的写作理念,写出大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那么,受众对社会新闻的阅读心理是怎样的?与此相应,社会新闻的内容侧重点是什么?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简单的疏理和剖析。  相似文献   

16.
5月30日,《辽沈晚报》整体转企改制暨辽宁北方报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仪式举行。作为非时政类媒体改革试点单位,《辽沈晚报》的整体转制成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标志着全国首家晚报都市类报纸先行完成了整体转企改制,也标志着辽宁晚报都市类报纸在全国率先迈出了采编、经营整体转企改制方面的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17.
刘明洋 《青年记者》2009,(18):21-21
传统的新闻奖对晚报生活类报纸来说不能充分发挥价值导向作用,而办报理念和价值导向,正是一个媒体所必须确立且需要内化为文化的。  相似文献   

18.
<张家口晚报>伴随着全国社会文化生活类报纸异军突起而诞生,但是,她没有迅速成长为一个健壮的"小伙儿".1994年--1998年的5年间,全国晚报的第一个扩张潮已过,但<张家口晚报>始终为4开4版,发行量万余份,广告收入几十万元.  相似文献   

19.
詹爱华 《新闻窗》2005,(1):46-46
面对激烈的报业竞争,如何用好新闻源?怎么在新闻实践中直面来自于各方的压力?对仅诞生四个春秋的《六盘水晚报》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新闻策划就成为支撑这张报纸的脊梁。  相似文献   

20.
冯浩 《当代传播》2005,(1):30-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加快,带动了全国报业的兴旺发达,晚报的突起引人注目。据统计2001年晚报总数已达170多家。晚报成为满足市民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信息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晚报业构筑起了全国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然而进入新世纪,晚报面对电子媒体、综合类日报以及都市报为代表的文化生活类、经济信息类报纸的激烈竞争,可以说处境并不乐观。而且晚报自身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如反映市民呼声和要求往往事无巨细有闻必录,流于生活琐节;渲染都市闲情乃至消遣类夜生活,囿于私趣;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哗众取宠,对犯罪和一些社会粗俗心态的纪实化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