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错行为指的是学生不经常产生的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学生的过错行为通常表现为恶作剧、故意违反纪律、无礼貌、骂人、打架、撒谎、考试作弊、小偷小摸、损害公物等。过错行为产生后,会对集体或他人产生不良影响,妨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如过错行为不断发展,甚至会导致违法犯罪。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过错行为,及时加以矫正。那么,怎样进行矫正呢?一、要摸清过错原因,教育做到有的放矢。每个学生都是不成熟的个体,犯有过错有其自身原因,如道德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等;也有其外在原因,如父母离异,…  相似文献   

2.
我对一些教师的行为、说话与教学等一直抱有看法,不明白这些行为、说话与教学的正面意义,直到我成为一名教师之后。否则,我的心中会误解老师们一辈子,甚至会影响将来教育我的儿女、学生时的心态和方式。这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相似文献   

3.
费璐 《考试周刊》2012,(31):170-170
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且厌学的现象愈来愈严重,学生的厌学心理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主要表现为:上课不听不记不做练习,教师你讲你的,台下我玩我的。逃课、逃学,厌学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有的学生甚至得了厌学症。厌学症是学生消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和行为的反应模式,表现为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见,情绪表现为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甚至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的过激的行为。学生的厌学心理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必须弄清楚学生厌学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尽早唤醒迷途的学生,这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遇到很多教学内容以外的问题。如:学生不遵守网络规则,随心所欲浏览一些不良网站;受好奇心驱使,在网上搞一些破坏行为,等等。对此,他们认识模糊,有时会竞相效仿。怎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我  相似文献   

5.
王春芽 《宁夏教育》2005,(12):68-68
我对一些教师的行为、说话与教学等一直抱有看法,不明白这些行为、说话与教学的正面意义,直到我成为一名教师之后。否则,我的心中会误解老师们一辈子,甚至会影响将来教育我的儿女、学生时的心态和方式。这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近几年来,一些小学生由于受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不好好学习,甚至布置的作业也不完成。特别是那些个体户的子女,学习积极性很差,有的甚至直言不讳地说:“不读书又怎么样,照样可以赚大钱。”我做了许多说服工作,仍然无济于事。请问该怎么办? 周萍周萍同志: 你来信提的是一个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问题。心理学认为,人们行为的差异,制约于行为的动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其主观原因在于缺  相似文献   

7.
我对一些教师的行为、说话与教学等一直抱有看法,不明白这些行为、说话与教学的正面意义,直到我成为一名教师之后。否则,我的心中会误解老师们一辈子,甚至会影响将来教育我的儿女、学生时的心态和方式。这是多么危险的事啊!当我走上三尺讲台之后,我的学生对我的行为、教学方式与语言等所持的保留意见和我过去对我的老师报有的看法很相似。他们对我的不理解和我对我的老师的不理解一样。他们不理解我嗦的一句话:“要态度认真。”为什么每次上课都会说起;他们不理解在他们完不成作业或练习时,为什么会说起他们的父母亲如何的劳累;他们不理解她…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总会有一些学习困难、调皮捣蛋,甚至“无可救药”的学生。如何让这些迟开的花朵也能灿烂、娇艳呢?我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总结出下面几点:一、教师要有一颗珍爱之心爱学生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可如何爱,也很值得深思。班上曾有一个行为捣乱、经常不写作业且屡教不改的同学。一次,他又在课堂上玩耍没写作业,我一时火冒三丈,一个巴掌重重地落向了他。全班同学都用一种异样的、恐惧的眼光看着我,学生的家长向我提出“抗议”,校领导找我谈话。我一时陷入痛苦之中,进行深思:我一巴掌的初衷是想惩罚不良,促其改正不写作…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我参加了永兴初中入学考试的评卷工作。从这次学生的语文科试卷中,不难看出: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掌握得比较牢固,基本上达到了大纲的要求。但是,也看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尚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生对“字词”的运用不熟练。如“我已经把功课温习好了”要学生改错,就有好些学生不会改;甚至有学生将“经老师教育以后,我在也不逃学了”一句改成为“曾老师教育以后,我在也不跳学了”。  相似文献   

10.
王峥 《班主任之友》2005,(12):27-27
小学生非规范行为的主要特征小学生在以课堂学习为主的行为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非规范行为具有以下一些特征:——自然性特征。如,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搞小动作等,是某些学生天然本性的显露。——偶发性特征。指小学生的课堂非规范行为的出现具有偶然性,在出现的时间上无周期和规律可循。比如,邻班上音乐课,有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独特性特征。学生的某些非规范行为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具有独特性。如,有的学生课堂上提出与教师所讲内容无关甚至刁难性的问题,有的学生请人代劳作业或抄袭或以旧充新等。——共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一些新老师总觉得学生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如:当面直呼其名,顶撞老师,背后叫老师绰号,有时甚至谩骂老师。对此,新老师往往只是生气、发火、失望,不知怎样处理。这样反过来使得学生不尊重老师的事件发生得更频繁、程度更严重,令班级工作难以开展。我也多次得到过学生的这些“礼遇”,并从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一些处理“不敬”事件的方法。态度:宜冷不宜热新老师大多刚从大学毕业或工作一两年,年轻气盛,血气方刚。面对学生的“不敬”,最易生气、冲动、发怒,有时甚至失去理智。在我任班主任的第一年,有个叫孔扬的学生,要他站起来,他就不起来。美…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阶段,师生之间时不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一些学生对老师的善意提醒不屑一顾,目中无人,依然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批评教育非但不虚心接受,反而出口不逊,恶言顶撞。有的老师领教过学生的无礼后,对学生的错误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听之任之;有的老师则被学生的不恭态度气得吹胡子瞪眼,忍无可忍时甚至会拍案而起,大打出手!如何改善这种不和谐的现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师生双方应相互感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惩罚?我理解的教育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这既可以体现在精神上,也可以体现在行为上。前者如扣操行分或纪律处分(警告、记过等等),对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甚至可以请出教室让学生反思其过(对所谓“请出教室”我认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好简单肯定或否定);或者是某些过失补偿性行为(比如做卫生不认真而罚其重做等等)。  相似文献   

14.
闭冬云 《中学文科》2009,(13):24-25
在文言文复习、考试当中,学生常常碰到一些课文中学过的字词句,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1翻译题第(2)小题中的“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中的“君”“兄”的用法就在《鸿门宴》中的“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里学过。可好多学生不懂如何翻译,甚至不知道自己曾经学过。这就说明学生对学过的文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思想方法,具有思想与方法的两层含义:当我们侧重其理论和指导价值时称之为数学思想(具有一定甚至是高度的抽象性);当我们侧重于其使用(如推理、解题和建模等)价值时,可以称之为数学方法(它是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和外在形式).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数学学习的作用是什么?我们知道,人的行为源自于思想意识,思想的混乱必然会导致行为的混乱,数学学习也是如此.为什么有许多学生解决不了一些并不复杂甚至是简单的数学问题,除了极少数学生不  相似文献   

16.
<正>赵盈老师作为一名“新手”班主任,平日里我与学生们的相处还算融洽,不过,最近因为“调换座位”这件事,我产生了不少焦虑甚至“emo”的情绪。我想尽量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但班级人数很多,我无法面面俱到。有部分学生因对所换座位不满意,而产生了一些逆反情绪,我与学生之间的相处也不再如以前一般融洽。我的本意是让学生们安心学习,现在却心生一种挫败感,我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7.
过去我在算术教学中,由于有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对一些认为考学校用不到的知识技能如统计图表之类就少讲,甚至不讲;而对那些考学校要用的知识就大讲特讲,旁征博引,补充很多难题。同时又不从学生实际出发,讲课满堂灌,课外作业多,致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教学效果反而不好,尤其严重的是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近来,通过对于党的教育方针和报刊上一些有关文章的学习,在减轻学生负担、改进算术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摸索,初步取得了一点成效,情况开始好转。现把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8.
根据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普遍规律。学生心理的个别特点主要在他们的学习、训练和纪律行为上表现出来。因此,我有意识地注重对每个学生的成绩和纪律行为上的表现做心理上的分析,从而能更好地做好训练教育工作。一、分析学生训练成绩不良的心理原因,进行因材施教我在教学、训练中发现,一些运动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训练态度不够端正。诸如对待训练马马虎虎,训练目的不明确,缺乏长远动机,兴趣分散而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如我校短跑组有个学生训练时注意力不集中,爱动,不能认真学习动作要领。我经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他…  相似文献   

19.
江双喜 《班主任》2009,(4):36-37
厌学是一些高中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行为上主动远离。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  相似文献   

20.
黄世言 《教书育人》2004,(10):34-35
一些新老师总觉得学生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如:当面直呼其名。顶撞老师,背后叫老师绰号,有时甚至谩骂老师。对此,新老师往往只是生气、发火、失望,不知怎样处理。这样反过来使得学生不尊重老师的事件发生得更频繁、程度更严重。令班级工作难以开展。我也多次得到过学生的这些“礼遇”。并从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一些处理“不敬”事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