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从南京大屠杀罹难同胞资料整理现实瓶颈入手,在回顾中日学界对南京大屠杀罹难者人数所存在的争议的基础上,从户籍管理视角探究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相关资料的缺失问题,从而实现对清末民国时期户籍制度的发展情况的探究及梳理.这些工作对于反思与总结南京大屠杀发生前后的户籍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京沦陷前,由于国民政府实施了"二年禁毒六年禁烟计划",从而使南京成为当时全国禁烟的楷模城市。南京沦陷后,日军与南京伪政权相互勾结,疯狂地向南京输送毒品,实行鸦片专卖政策。同时,日本特务、浪人及其商人也疯狂地走私毒品。"官土"和"私土"的盛行,导致毒品在南京地区迅速泛滥,给南京市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中国抗战时期,是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守沦陷后日军进行的大规模屠城惨案。日本在战时通过消息封锁、虚假宣传等手段掩饰暴行,战后得到美国的政治庇护,加上中国幸存者未对侵略者有力控诉,致使大屠杀在西方鲜为人知,几乎"被世界遗忘"。直到1997年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一书出版后在全球畅销,作为媒介的世界性畅销书对传播南京大屠杀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中外媒体对日本歪曲历史、挑衅和平等行径的披露,对中国公祭活动的仪式化报道,中国为保护历史真相、纪念遇难同胞所做的不懈努力共同促进了世界对史实的关注。2015年10月,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自此南京大屠杀凝聚为国际共识,从中国记忆上升为全人类的永久记忆。  相似文献   

4.
【合众国际社东京5月30日电】据参加编写历史教科书的一位人士说,日本文部省官员对新编历史教科书的出版商施加压力,要其修改教科书内容,把南京大屠杀中死难者的人数降低。 东京学艺大学教授君岛对《日本时报》说,负责出版新教科书的出版商屈从于日本文部省的压力,“自愿修改”大屠杀死难者人数。修改涉及详细列举中国死难者人数的那一章。文部省说这一数字太高。君岛是这一章的作者,他说,原来的高中课本引用的数字出自当时日军驻南京部队司令官的  相似文献   

5.
公元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次年清兵大举南下,攻陷南京。当时才15岁的夏完淳投笔从戎,在太湖一带作战,屡败清兵。1647年,他潜回沦陷后的家乡活动,不幸被捕,押往南京受审。提审他的是清延派往江南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洪承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南京"为主题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这引起学界的关注和热议。而在日本侵华期间,也有一些南京主题的文学出现,这其中就包括林芙美子的『女性の南京一番乗り』、『南京まで』『黄鶴』等以中国南京为背景和舞台创作的一系列文学作品。作为"记录皇军不灭之战功,建构战争文学之高峰"的日本"笔部队"中两位女作家之一的林芙美子放弃了自由主义个人奋斗的思想,在举国迷狂的战争宣传中迷失了自我的方向。由于几次访华的身份、时期及背景不同,她的中国印象也由喜爱变为敌意。昭和12年12月31日林芙美子作为《每日新闻》的特派员在南京大屠杀刚刚结束后抵达南京,面对惨绝人寰的事实,却为迎合当时日本的国策,而写出种种与事实不符的报道,扭曲战争的真相。因此,林芙美子笔下的中国人形象是负面和丑恶的。目前,在国内对于日本国策文学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而对于日本女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呈现的南京主题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文章以林芙美子寓华期间创作的描写南京沦陷的一系列小说为例,解析小说中的南京主题,揭示日本女作家在战争背景下的精神选择和扭曲的心路历程,从而对日本的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进行批判,以史为鉴,进一步探讨战争对当今社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松井石根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后,个人野心迅速膨胀,为了实现其“建功立业”的个人野心而对士兵的种种暴行采取纵容策略;日军占领南京后,其个人野心遭到失败而产生的报复心理,而使南京大屠杀达到空前残暴的程度,这是南京大屠杀发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有的学校在假期里,120名中学生被“关”进集中营,以便通过亲身经历,重温新加坡沦陷时期的历史,体验当时人们生活的苦难。 整个活动的高潮,是让这些学生到福康宁公园的战壕里度过一天。时候一到,空袭警报响起,轰炸声连天,日军大屠杀的片断就在他们面前再次“演出”。  相似文献   

9.
南京大屠杀已经为世人所知 ,二战中日本军队在新加坡对华侨进行的灭绝性大屠杀 ,也是让人震惊的。1 941年 1 2月 ,在日本军队偷袭珍珠港的同时 ,日军山下奉文大将率第二十五军袭击了当时英国在远东的要塞新加坡 ,并很快就迫使驻新加坡的 80 0 0 0英国军队投降。日军进入新加坡后 ,马上就开始了一场旨在消灭所有华侨的疯狂大屠杀 ,被杀害的华侨到底有多少 ,至今依然是个不解之谜。由于这场大屠杀是秘密进行的 ,战后审判战争罪犯时 ,美英也没有注重追究这一罪行 ,所以直到 1 95 9年人们发现了大量被害者的骨骸 ,这一暴行才为国际社会重视 ,但…  相似文献   

10.
差别     
法国一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走访了在二战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市。她对日本的广岛和中国的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记录得比较详细,现摘抄一些: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都保存完好;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的遗址。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6万人以上,纪念馆“哭墙”只刻有3000个死者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休闲时代的即将到来,迎合人们的休闲需求,休闲空间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许多研究者从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社会性等角度出发,提出了在休闲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休闲文化功能的拓展和建设问题。文章以南京图书馆为例,对南京市民对公共图书馆提供的休闲文化服务的需求及利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应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了南京市民对图书馆提供休闲文化服务的需求偏低,对图书馆的休闲文化功能认知程度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探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扩展图书馆休闲文化渠道;倡导健康、合理的休闲方式。  相似文献   

12.
张国松 《历史教学问题》2020,(1):27-32,164,165
教科书是形塑和传承历史记忆的重要媒介。作为日本侵华暴行的典型,南京大屠杀发生后不久即被写入中国教科书并延续至今。80年多来,不同时期中国教科书中的南京大屠杀的记述,在抗战动员、审判日本战犯、揭露国民党政权消极抗日、批驳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或淡化侵略历史的言行,以及国家公祭等不同语境中,被重新整合与诠释,其书写内容、角度和方式均有所变化。这并非意味着南京大屠杀历史本身发生了改变,而是在不同的语境中人们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认知不断深化。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是新时代中国教科书南京大屠杀历史书写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2011)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西方主流媒体对该片大多持否定态度。抨击主要集中于大屠杀叙事中性别元素的征用和以女学生为叙事视角的使用。本文认为西方批评话语的深层逻辑不是基于彼时的历史事实,而是基于今日的“中国想象”。  相似文献   

14.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185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双城记》,是他创作巅峰时期的作品。作家以这部小说来宣扬人道主义,褒扬和歌颂人道主义的精髓———博爱。博爱是狄更斯自身的精神追求,也是《双城记》的核心思想。西德尼.卡顿不仅仅要拯救露西,拯救曼内特一家,而且要抗衡杀戮的逆流,呼唤人类的良知。一个被社会排挤、遗弃的青年,却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以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来救赎社会。卡顿的救赎,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重点刻画的。狄更斯如实地以无限的深情描述了卡顿赴刑的场面,完成了卡顿由死颂生,由死到生的辩证转化。  相似文献   

15.
1927~1937年间,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科技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财政上的保障,主要内容有:一是加大对科研的支持和投入,设立中央和地方研究机构,鼓励和支持民间开办研究机构,使科学研究有了体制上的保障。二是发展科技教育,学校教育从政策到实践都向科技领域倾斜。三是制定科技奖惩制度,奖励工业技术的发明和创新。这些措施构成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科技政策,成了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王羲之青少年时代是在南京度过的,但南京留下他的遗迹和传说很少。他不愿做京官,而大都选择外任。王羲之与南京的关系可以用“冷多热少”来概括。种种状况,与他的家庭生活、学养和性格,及王氏家族在东晋政权中的地位升沉等等,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为五部分。在简要介绍江苏学政操持江阴南菁书院“大政”之后,主要阐述该院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特点,诸如:宽松自由的学风,严格的学术训练,“经世致用”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富于创新的精神等等,使“课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在书院转型时期,它的“维新”倾向于改革措施,尤具特色。它不过存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却培养了许多有用人才,引起胡适的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18.
焦竑是明代南京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文章家、藏书家。他一生除60至70岁在北京为官十年,其余几十年都是在南京度过的。他和当时的许多曲家如陈所闻、汪道昆、梅鼎祚、汪廷讷、王衡、汤显祖、张凤翼、余翘等都有交往。他们在南京进行了大量的戏曲活动。他以在文坛儒林的声望、丰富的藏书、开明的的治学心态,支持了戏曲家的创作和批评,为当时南京的戏曲创作作出了贡献。金陵故都居南北之中,是戏曲声腔、剧种南北传播之要路。他们的交游为我们今天考察明代戏曲活动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初等教育发展较为迅速,中小学教师培训随之进入制度化、规模化和多样化时期,在教师培训体制机制、理念和模式等方面均有创新,为后来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了一些重要经验,值得我们今天关注、研究和吸取。  相似文献   

20.
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其固有的文化形象。进入现代以来,南京的城市文化与文学形象发生了变化,学者们也与时俱进,观察着南京的城市形象嬗变。德国作家Roes的现代南京城市书写,以《白蛇传奇》为代表,他根据自己的观察,以文学化的手法记录了现代南京的城市形象,是南京城市形象的文学体现。在具体书写中,作者通过描写一个普通青年市民健的日常生活经历,书写南京传统文化的衰落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崛起,构建了现代南京城市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