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的秘密空间是儿童开辟的不被成人发现的场所,是儿童的另一个时空。儿童的秘密心理伴随着儿童成长,儿童不断生成着自我的秘密空间。秘密空间的存在不仅为儿童提供了体验秘密的机会,促进了儿童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而且为儿童创造了体验自我的空间,促进了儿童内在自我的发展,给予儿童存在感与安全感。成人要正确对待儿童的秘密空间,尊重并允许秘密空间的存在,照顾到儿童的秘密心理,必要时帮助儿童创设秘密空间。  相似文献   

2.
秘密是人类共同的经验,是儿童成长经历的一个显著特征。秘密不仅指那些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东西,也可指那些我们只愿意与某些人分享的东西。秘密影响着个人性格特征的塑造、自我意识的形成以及人际关系的发展等。秘密在儿童的成长中作用在于秘密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秘密促进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但目前我们对秘密的教育作用关注不够,学校、家庭、现代媒体往往明显或潜在地侵犯儿童的秘密。尊重儿童、关注儿童,需要我们为儿童创设一个秘密的空间,保持秘密和监管之间的平衡、加强对现代媒体的监督,让秘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秘密是人类共同的经验,是儿童成长经历的一个显著特征。秘密不仅指那些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东西,也可指那些我们只愿意与某些人分享的东西。秘密影响着个人性格特征的塑造、自我意识的形成以及人际关系的发展等。秘密在儿童的成长中作用在于秘密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秘密促进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但目前我们对秘密的教育作用关注不够,学校、家庭、现代媒体往往明显或潜在地侵犯儿童的秘密。尊重儿童、关注儿童,需要我们为儿童创设一个秘密的空间,保持秘密和监管之间的平衡、加强对现代媒体的监督,让秘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学的关注“关系”和“转向背后”的研究视野中,儿童的秘密是如何产生的。儿童的秘密有哪些类型,儿童秘密的内涵包括哪些,儿童的秘密和成人的秘密之间有何不同。研究儿童的秘密对教育的启示有哪些?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秘密。秘密是人对内心的体验和意识,"意识到属于内心的东西,知道隐藏什么,有隐藏、隐蔽、掩盖、掩饰、隐瞒、掩蔽、保护的意识"。[1]秘密不仅体现了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而且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它处于存在与不存在的中间地带,需要被保护。对儿童来说,秘密始终都有被泄露的可能,因此秘密既是儿童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意识,有时也是儿童人际交往中的一道障碍。关于儿童的秘密,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儿童的秘密?儿童的秘密有何价值?成人应如何对待儿童的秘密?笔者尝试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一、儿童的秘密与秘密观从古至今,人类对儿童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儿童是与恶联系在一起的。原罪说的儿童观曾长期左右人们对儿童的认识。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生而具有的本我是一个贮存着各种本能欲望的仓库,这些沸腾的欲望是与文明背道而驰的,所以要受到文明的压抑。在文明的抑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秘密在人们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人类共同的体验,也是童年经历的一个重要内容。普斯曼在他的《消失的童年》一书中说,秘密是童年的标志.没有秘密就没有儿童时代。对待儿童秘密的态度,父母应该是欣然接受它,从而更好地理解儿童,对儿童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教育,了解他们又不破坏他们的安全感和平衡感.帮助其个性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事实上,秘密不仅对儿童具有教育意义,理解儿童的秘密也能帮助成人更好地发现自己。儿童以及儿童秘密的存在,会唤醒成人对外在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发现世界对自我和儿童共同的价值与意义。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座秘密花园,弗朗西斯·伯内特笔下的《秘密花园》讲述了失去父母的小女孩玛丽闯入久已禁闭且荒芜的秘密花园后,和花园一起经历复活  相似文献   

9.
秘密是童年经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儿童的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此研究以一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4~9岁期间的秘密进行描述与分析,探讨儿童为什么会产生秘密,秘密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及教育意义。研究指出,秘密在儿童的生活中具有多种功能:满足儿童好奇的需要,满足儿童自我成长的需要,满足儿童建立稳定的社会关系的需要,满足儿童试图保护自己的需要。成人在与儿童相处时应允许秘密的存在,保护儿童的秘密;给予儿童更为宽松的空间,减少儿童的秘密;关注儿童的需要,洞察儿童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秘密与儿童时代密切相关,然而,儿童时代秘密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常常被成人忽视和误解。由于受到成人文化对儿童秘密的冲击,来自学校、家庭的过度监督,儿童缺少自主体验秘密的时间与空间,当前儿童秘密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为了"解救"儿童秘密,成人首先要走进儿童时代、尊重儿童秘密,学会辩证地看待和处理与儿童秘密的关系,为儿童创设自主体验秘密的时空,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秘密的教育作用,以期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秘密通常会被认为是阻碍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屏障,就像一堵墙将人与人分隔。但是儿童时代与秘密却是紧密联系的,没有秘密就没有儿童时代。秘密在儿童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改善儿童的人际关系行为,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形成。对于成人而言,一方面要认识到秘密对于儿童发展的巨大作用,尊重儿童的秘密;另一方面还要学会利用消除儿童内心不良秘密,不断改善儿童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2.
儿童的秘密     
刘良华 《中国德育》2009,(6):61-65,72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并理解孩子。一个世纪以前,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发表《童年的秘密》,呼吁教师和家长尊重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不做反儿童、反教育的事情。现在看来,这个任务依然没有完成。也许,这个任务原本就不可能一次性解决和完成,因为,任何一个父母或教师,一旦承担了教育孩子的责任,他就不得不从头开始,亲自去了解和尊重“童年的秘密”。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秘密?秘密对于儿童意味着什么?秘密怎样联系着成人和儿童的世界?秘密如何被儿童隐藏起来却又无处不在?它是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认知发展,儿童逐渐开始拥有秘密,秘密空间便是他们对于秘密的特殊体验方式。儿童秘密空间所蕴含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及观察法、访谈法的运用,探析儿童对于秘密空间的真实感受,发现在秘密空间中,儿童会与自我对话,享受着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秘密空间是儿童实现自我建构的场所。然而,身处“权威与服从”的语境之下,儿童秘密空间正经历着被破坏、被监督、被入侵的遭遇,甚至越来越多的儿童早已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秘密空间。这不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独立和觉醒以及道德人格的成长与完善。为此,家长和教师应适当地给儿童一些“失控”的空间,尊重儿童的个体发展,理解并保护儿童的秘密空间。  相似文献   

15.
秘密是伴随着儿童成长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然而长期以来,心中有秘密 却被视同为心中有“鬼”,是需要加以揭露和进行教育的。在这种秘密观支配下 的教育行为,往往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伤害。教育者要认识到秘密对儿童成长具有 的积极意义,给秘密以空间,即给儿童成长以空间。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教育者 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的秘密,保护和尊重儿童的秘密世界。  相似文献   

16.
秘密是伴随着儿童成长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然而长期以来,心中有秘密却被视同为心中有"鬼",是需要加以揭露和进行教育的.在这种秘密观支配下的教育行为,往往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伤害.教育者要认识到秘密对儿童成长具有的积极意义,给秘密以空间,即给儿童成长以空间.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教育者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的秘密,保护和尊重儿童的秘密世界.  相似文献   

17.
<正>这是一本20世纪末出版,却已经成为经典的书目——由马克思·范梅南和巴斯·莱维林共同完成的《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这并不是一本偷窥儿童而形成的著作,作者也没有从病理学、心理学等往常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是采用了现象学视角,聚焦于儿童的秘密经历和体验,并从中思考秘密对于儿童成长所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微 《现代教学》2005,(11):54-56
本书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和荷兰育奇特大学之间的一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成果,由马克思·范梅南和巴斯·莱维林共同完成。通过现象学的研究发现,秘密是人生成长的一个关键方面-它向我们展示了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秘密是如何让孩子们明白和意识到自己逐渐拥有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这种认识反过来又如何帮助他们形成一种自我感的。这项研究还让我们认识到能够拥有并保守秘密是儿童走向成熟和独立的一个标志,能够与自己最亲近的人分享自己的秘密更是儿童成长和成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文化空间研究的转向,儿童秘密空间作为特殊形式的空间,不仅是儿童发展过程中抵制外来文化侵袭形成的自我保护场域,也是儿童的空间使用与其他更大空间在文化权力博弈中的结果体现。本文基于文化视角分析儿童秘密空间,发现其正遭遇家庭文化的"围剿"、学校文化的"监督"以及消费文化的"异化"。有鉴于此,可以从家庭文化革新、学校文化变革和消费文化共建建构儿童秘密空间生存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的规训与监督使孩子们置身于被分割的时间中,从而忽略了教育的内在时间意识,耽搁了孩子们内在的精神成长。荷兰教育家兰格威尔德以现象学的描述方法对儿童秘密的教育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认为儿童秘密的体验对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和个体精神世界的建构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为孩子们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