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家庭对学生的学业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对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些家庭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重点强调要辅导家长优化学困生的家庭学习环境,着重突出了优化家庭环境对学困生转化与培优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崔晨敏  秦建芳 《家长》2022,(4):41-42
在家庭环境因素对孩子学业影响的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美国的科尔曼报告和英国的普劳顿报告.两份报告都认为家庭环境因素与小学生学业有很强的相关性,且特别指出了儿童家庭环境的重要性.国内许多教育专家在研究家庭环境对学业的影响中同样得出了结论:在家庭环境因素中,尤其是原生家庭,其家庭学习资源、家长教育态度、亲子关系与小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环境状况。方法:使用自编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家庭环境中文版量表(PES-CV),对河南省5所学校299名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家庭父母一起外出比例较高、外出年限较长、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父母学历较低;2.不同外出类型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在家庭环境的情感表达和控制性两个因子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结论:应该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4.
采用心理幸福感问卷、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量表对950名城镇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与城镇初中生的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2)家庭环境与城镇初中生的幸福感呈显著相关;(3)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家庭组织性、家庭知识性、父亲过分保护和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能联合预测城镇初中生幸福感31.6%的变异量.从而得出,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与城镇初中生的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两者能够有效地预测城镇初中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沙盘游戏治疗在大学生原生家庭问题疏导中的运用。在学生原生家庭问题团体辅导过程中,将沙盘游戏治疗融入其中,借助于信息化手段,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探索,咨询效果良好,对于他们原生家庭问题的克服、自我觉察与体悟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年龄特点差异逐渐显露出来,后进生问题也随之而来.后进生心理调适与转化也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尽管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遗传、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体的偶然经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则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周刊C版》2017,(14):218-219
中职生的特殊性不仅因为其普遍的学困问题,更由于其非智力因素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思维趋向与情感状态的过激冲动与随意任性尤其让人侧目。导致这样结果的成因尽管复杂,但家庭环境是主因和根源。因此,这个学生群体需要来自家庭的关注,在家庭的亲情中重新净化思想,拉近情感,沐浴温情,点赞暖心。  相似文献   

8.
张秀琴 《成才之路》2021,(11):143-144
问题学生产生的因素千差万别,有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及学生个人的,因此,家庭、社会、学校可分别根据其不同成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家庭、社会、学校的无缝对接,以成功转化问题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文章从家庭、社会、学校、个人四方面分析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探讨相应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职校学生较普通高中生自律性和学习习惯各方面相对较弱,尤其是个别难管教学生,或会成为问题学生,难管教背后反映的是一系列的家庭问题,这些所有的问题均几乎与他们生活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从高职校问题学生家庭环境分析入手,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分析高职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以便高职校问题学生更快地回归到正常状态,更好地适应...  相似文献   

10.
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变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父母外出后,留守家庭的亲子关系出现残缺或断裂,稳定的核心家庭或主于家庭模式出现异化,从而引起家庭功能出现改变,家庭情感功能弱化和家庭教育功能的受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与功能上的变化,以家庭环境为中介对其发展与教育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大学青年状态与特质性孤独和家庭环境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和家庭环境问卷对342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状态孤独量表得分与家庭环境量表中的独立性有较高的正相关,与控制性有较高的负相关;特质孤独量表得分与家庭量表中的成功性、情感表达、组织性有较低的负相关,与亲密度、娱乐性有较高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积极、稳定的职业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许多师范生在最初选择师范专业时是基于原生的职业情感,即个人生活体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认可.原生的职业情感是师范生专业发展的良好根基,它能驱动榜样的定向观察,接纳积极的教育暗示,促进教师职业认同的深化,激活教师的职业效能感,使教师职业情感向稳定性专业情感转化.因此,基于其中的转化机制,师范生原生职业情感积极转化需要做到:树立优秀教师榜样,增强专业定向性;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培育积极的专业情感;引导自我调节系统构建,强化职业认同感;优化专业实践课程,增强职业效能感.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家庭环境、自我效能感和共情对青少年助人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从山东和重庆抽取768名初一至初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助人行为、自我效能感以及共情各维度(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和家庭环境各维度(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的得分均处于中上水平;(2)家庭环境、共情和自我效能感均与初中生的助人行为呈显著正相关;(3)自我效能感、家庭适应性和认知共情依次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助人行为,累计解释率达26%;(4)初中生家庭环境不仅能直接影响其助人行为,还能通过共情和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其助人行为,间接效应共有三条路径,分别为家庭环境→共情→助人行为,家庭环境→自我效能感→助人行为,家庭环境→共情→自我效能感→助人行为。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运用NVivo质性研究软件,以15名乡村小学儿童(简称“村小儿童”)家庭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其外部家庭环境和内在心理变化为切入点,探究村小儿童家庭的不利处境及成因。研究发现,村小儿童家庭的不利处境包括监护照顾不全面、物质供给与生活支持不匹配、情感供给资源弱等。据此本研究提出:要纠正村小儿童的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家庭监护水平;积极调节村小儿童情绪,改变不良情绪认知;提供良好家庭情感支撑,满足村小儿童的情感需求等改善策略,理清村小儿童的家庭处境的演化动态与内生因素,寻找促进村小儿童健康发展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教育公平理念,对转化“问题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何种方法对问题大学生进行转化,通常的做法是基于不同的类型然后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或是从高校、家长、学生、教师、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分开讨论.文章打破这两种做法,根据理解教育的理念,从情感沟通策略群、教育激励策略群、外围疏通策略群等三个策略群出发,来阐述该如何转化问题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自从出生那一天起,就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家庭环境中.每个家庭都有一部家庭发展史.家庭的变迁史、长辈的创业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童年时代就听父母或祖父母讲述家史的人,以后能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感以及价值观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编的家庭环境调查问卷,对安徽省凤阳县1295名初三学生家庭环境状况与中考成绩进行调查,以考察家庭环境因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教育背景、家庭结构、家庭学习资源对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家庭教育态度中其父母参与度、支持度、亲子互动对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监管度对学业成绩显著负相关.家庭经济水平、家庭教育背景、家庭职业背景、家庭结构均可透过家庭学习资源间接影响学业成绩;而家庭经济水平、家庭教育背景、家庭结构又可透过家庭教育态度间接影响学业成绩,家庭学习资源和家庭教育态度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苗春媛 《教育探索》2012,(6):144-145
初中“问题学生”成因主要有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因素.用平等、宽容、不断激励、委以重任、循序渐进等方法,能更好地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较易出现消极情感、性格缺陷和较多的行为问题等.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家庭、子女、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引导教育;营造良好社会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严苏凤 《考试周刊》2009,(41):217-218
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及个人原因等制约了部分学生的发展,造成学生出现一定的学习困难。学困生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均占有一定的比例,转化学困生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学困生的外因和内因出发,提出归因训练排除情绪障碍,学习策略指导,教育者本身的教育价值和情感关注等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