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文本内容加工须通过对文本主题意义的探究而展开.读者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理顺文本内容和逐步深化主题,进而提升思维能力.逐层深入的文本内容加工包括:理顺文本内容、了解文本主旨,感知主题意义;品析文本语言、思考文本意图,理解主题表达方式;迁移文本知识,个性化表达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2.
主题语境不仅规定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而且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当前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存在忽视语篇主题语境、忽略主题语境下语言的使用风格、缺少主题升华等问题,为此,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深度研读所给语篇的内容、结构、语言,分析作者的观点、写作意图,在续写中巧用段首句做好主题衔接,以问题为引导拓展故事情节,仿照原文的语言风格进行创意写作和主题升华。  相似文献   

3.
正一、研究理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3)要求:高中英语阅读课不仅要帮助学生对语言(词汇和结构)和信息(文本的主旨大意和细节信息)进行表层的理解,而且要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关注作者观点、情感和态度、写作意图,把握文本的脉络层次和结构特点,了解文本的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鉴赏语言文化[1]。其本质是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文本、体验文本内涵,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鉴此,笔者进行了高中英语深  相似文献   

4.
文本意义把握的基础是对语言的理解。但在实际解读中由于解读者文化学识、艺术素养及文本语言解读方法的欠缺等原因,会曲解甚至背离文本的主题或意图。对此,当代西方文论提出了语言解读的一些基本方法:系统的观点、发展的理念、分层的程序、科学的方法等。这对我们解读文本语言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对于文本的意义的来源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文章通过对这几种不同观点的批判,尤其是通过对“作者意图”和“文本意图”的区分、对语言两对内在矛盾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文本意义来源于作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critical reading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它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利用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和评判等批判性思维方法,达到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关注作者观点、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把握文本的脉络层次和结构特点,进而鉴赏语言和文化。  相似文献   

7.
主题就是文章所蕴藏着的观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会表露出来.如何引导学生捕捉文章的主题,值得研究.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以供参考.一、看段意.有些文章各段的段意有它们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往往是贯穿全文思想感情的线索,这就是主题.如《伟大的友谊》  相似文献   

8.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读写结合教学有助于解决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间缺乏连贯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在感知、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主题意义,并对所学内容进行迁移创新。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可以从探究主题意义、明确读写目标和设计读写活动三方面着手,创设真实情境,导入主题意义;感知文本内容,领悟主题意义;梳理篇章结构,深化主题意义;分析文本语言,凸显主题意义;运用读写模式,迁移主题意义;构建多元评价,优化写作技能。  相似文献   

9.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主旨的显现不能让学生先入为主,而是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依据文本自身特点,匠心独运,巧妙设计。不管是怎样的文本,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然后化繁为简,让文本主题水到渠成地呈现,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及文本主题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朱新萍 《考试周刊》2012,(11):28-28
阅读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在读的过程中能够走进文本,更好地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自主运用并创新。  相似文献   

11.
李菊蓉 《新教师》2019,(11):63-6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无疑,"评价与鉴赏"已经成为阅读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评鉴能力,即对文本的主题、内容、形式等进行鉴赏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文本解构是文本处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还原作者写作意图、建构文本意义、有效利用文本教学价值的基本前提.文本解构应着眼于文本的体式、外显结构、内在意脉以及语言表现等多种视角,力求做到“依体而教”“目有全牛”“以所见寻不见”“追本溯源”,在内容与其载体高度融合的视野下,深刻领悟文本所熔铸的思想艺术真谛.  相似文献   

13.
写作活动是写作主体制作表达写作意图并与写作受体产生共鸣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写作主体通过文本的语音——听觉层、语义——幻觉层、图式——填补层、意蕴——体验层四种语言表现结构模式来表达自己的写作意图,使文本能准确体现写作主体的写作意图,具有审美价值,更能与写作受体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4.
教师应将语言分析和语篇分析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体裁、主题、结构、衔接和文化背景等进行分析.以准确把握语篇的脉络,深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5.
认读、理解、概括、评鉴、创新是语文阅读这座金字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五层次的阅读能力从塔底到塔尖,依次排列,五者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它们犹如一条环环相扣的锁链,无论哪个环节,都不容断开。就评鉴而言,它是对文本的思想内容、文章的表现形式进行是非、优劣的价值判断,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思维形式,是阅读审美的高级境界。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评鉴能力呢?比较阅读是其中有效的方法之一。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或形式有所异同的词语、句段、篇章等放在一起比较,从而进行深度的阅读。通过比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品之间的异同关系,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评鉴能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在学生和文本间搭建起比较的桥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主题。  相似文献   

16.
课文文本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本,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素材,且不说编者编排的意图,仅从文本的遣词造句、意境创设等方面,它就囊括了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文章.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能仅从教学目标这个层次去认识,还要走进文本,充分利用文本这个共有资源,有机地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语言和历史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掌握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词的内涵、句子段落、篇章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  相似文献   

18.
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经典《变形记》。首先讨论以关键问题引导的方法,以期引发学生的思考。其次,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找到文本中的关键点,包括主题、象征、人物、情节、语言和作者写作意图。最后,深入讨论关键点的具体内容,特别聚焦于昆虫形象的象征、主人公的内在变化和外部社会压力,以及故事中的社会批判元素。  相似文献   

19.
母语思维的负迁移和英语写作图式的匮乏是造成学习者写作中介语石化的关键因素。传统的写作教学评价单一滞后,缺乏对写作思维过程的管理,成效甚微。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将翻转课堂的理念用于写作图式教学,指导学生基于文本自主构建相关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并辅以多元互动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语言产出质量,同时增强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众多学者对小说《白象似的群山》多着眼于对文本进行研究,涵盖了主题、象征手法、语言特征、写作风格等方面。就小说主题而言,研究对象不应只是文本,还应以语境为背景,探索在"冰山原则"风格下塑造的人物身上所隐藏的深层含义。弗洛伊德认为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受人格的三重模型支配,其心理分析方法在探讨小说主题时更加关注作者意图、文本表现和语境作用之间的关系,将男女主人公看成社会的缩影和海明威人格的化身,深入挖掘小说的深层主题——失落与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