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常用数学方法来解物理习题,存在着数学形式与物理本质的关系问题.物理本质与数学形式是辩证地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没有适当的数学形式,物理本质就不能精确地表现出来;没有一定的物理内容,数学形式就变为抽象的没有物理意义的纯粹形式.用数学工具解物理题当然...  相似文献   

2.
数学和物理有着不解之缘:复数的加减法的几何意义与力的合成与分解同出一辙;解析几何中直线的参数方程{x=x1+at y=y1+bt(t为参数)具有鲜明的物理意义;正弦曲线与弹簧振子的位移图象;二次函数的图象叫抛物线来源于物理中抛射体的运动;物理中的钟摆又叫数学摆;重心;导数与速度、加速度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李力 《物理教师》2005,26(1):9-39
本刊2003年第9期刊登了《物块速度垂直于悬线的数学证明》一文,文中用严格的高等数学方法证明了:绳不断地缠绕在光滑的平面凸曲线C上的过程中,绳端物块速度总是垂直于绳(如图1).读后感觉证明过程较繁琐,物理意义也不太明了.本文将给出一个物理意义明了、简捷的证明.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与数学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不仅因为数学是表达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而且利用数学还可以反映确切的定量关系。但数学知识也有负迁移作用。在理解物理概念或运用物理规律时,常常见到不顾物理对数学的制约,把物理问题当成纯数学问题看待造成对计算结果物理意义的错误理解和对物理问题的错误解答。 一、错误理解数学结果的物理意义 “ ”“-”号,在数学中表示正负数,即数的大小,也可表示相反数,但应用到物理学中情况就复杂了,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解释,如: 1.表示方向。如力、速度等各种矢量。  相似文献   

5.
向量,具有代数和几何的双重属性,是沟通代数、几何的桥梁,是重要的数学模型。在高中数学中学习向量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理解数学运算的意义及价值,发展运算能力,掌握处理几何问题的一种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增进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一、对向量的初步认识1.向量具有丰富的物理背景。矢量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量之一,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如,力、位移、速度等都是矢量。这些量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时,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只注意数学形式,忽视物理本质,具体表现存: 1.不能正确的理解物理公式的内涵数学揭示事物的数量关系,数学形式是函数,但并不表示公式中的物理量之间有函数关系.如有些物理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物理问题数学解已是师生共识。在解较复杂的物理问题时,先分析物理过程,再根据有关守恒定律、定律、定理和公式列出数学方程,甲乙丙只要方程数学上有解便行.笔者认为,数学是中学物理解题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方法,但物理中的数学处于从属地位,它的应用受到物理实质的制约。建立的方程符合物理实质,物理问题数学解是也;方程不符合物理实质,物理问题的数学解非也.1.数学上有解,物理上未必有解例1.光滑水面上一个质量为0.2千克的小球以5米/秒的速度向前运动,途中与另一个质量为0.3千克静止的球发生正碰,碰后第二个小球的速度为4…  相似文献   

8.
<正>俗话说"数理不分家",说明数学与物理有着本质的联系.数学是基本工具,可解众多的物理问题,反过来在求某些数学问题时,如果能够纵观全局,抓住数学与物理问题的内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微元法是一种深刻的数学思维方法,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辩证地看待变与不变的关系,其中的无限无穷蕴含着极端的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新课程物理教材编写中,微元法在物理中的应用得到了重要体现。让我们从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第一章第3节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认识开始。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工具,提供了对物理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的方法,提供了将物理概念、规律简洁明确的表达方式,有助于使学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因此,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果数学基础差,则将使学生的物理思维发生障碍,影响物理问题的解决,本文拟通过几例说明数列知识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的向量及其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量具有丰富的物理背景,向量既是几何的研究对象,又是代数的研究对象.是沟通代数、几何的桥梁,是重要的数学模型。在高中数学中学习向量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理解数学运算的意义及价值,发展运算能力,掌握处理几何问题的一种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增进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向量的教学应突出物理背景,注重向量的代数性质及其几何意义,关注向量在物理、数学、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数学从本质上讲,是整个现代科学的一种文化的精神或理性的基础的构成成分.虽然被称之为科学,但其含义与一般理解的探索客观世界物质运动机理的科学,(如物理、化学等)是迥然不同的,数学科学从本质而言,不能理解为与众多科科学中并列的一门学科.因此数学探究性教学也应当区别于物理、化学等的实验探究为主,而更为重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规律及其应用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试题更加注重对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考查.运用"对称思维方法"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往往可以避免繁冗的数学推导,一下子抓住问题的物理本质,使分析问题的思路变得清晰,解决问题的步骤变得简捷.下面举例说明对称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波传播中存在的质点速度、相速度、群速度的概念。分析了这三种速度在数学上的相互联系、在物理意义上的区别,推导了这三种速度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列昂纳德.欧拉(Leonhard Euler,1707-1783)是18世纪数学的中心人物.欧拉示性数是大量几何课题的源泉和出发点.本文从述评陈省身(1911-2004)求学和事业发展的历程及其相关言论的新视角,论述了欧拉对19世纪和20世纪数学的深刻影响及其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思想.数学的统一性反映了数学的本质.正如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名誉主席陈省身指出的,"我们甚至可以预见纯数学与应用数学的统一".它揭示了未来数学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王文兵 《中学物理》2012,(12):70-71
物理方法与数学方法是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两类方法,两类方法都需要对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等进行抽象简化、模仿建模,在此基础上应用物理方法或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物理方法的抽象必须保留原事物的物理本质与意义,研究具体的物理问题.数学方法的抽象程度大大超过物理方法,高度的数学抽象仅仅保留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17.
<正>学习目标:1.会测量平均速度2.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3.会测量物质的密度4.会用速度公式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兴趣导入:(多媒体展示)影片《速度与激情1》——无人遥控车比赛片段片中的情景主要与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速度和密度)导学过程:一、利用思维导图复习1.速度(机械运动、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测量方法、匀速直线运动)  相似文献   

18.
物理运动学问题一般是研究路程、时间和速度三量之间的关系的.但在近些年来的数学竞赛中却出现了大量的运动学问题,当然同时也是物理竞赛中的热点问题.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问题,都同时出现在数学竞赛和物理竞赛中,可以说数理一家在运动学问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9.
徐评 《今日中学生》2006,(27):16-18
比和比例,不仅是数学中研究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也是物理中用来定义物理概念(物理量),描述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在物理中,常把不同类的物理量相比,就引出新的物理概念.例如:(1)路程时间=速度(st=v),单位:米/秒(m/s)(2)质量体积=密度(mV=ρ),单位:千克/米3(kg/m3)(3)压力受力面积=压强(FS=p),单位:帕(Pa)(1Pa=1N/m2)…………这些公式都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1)式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是速度;(2)式表示: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即是这种物质的密度;(3)式表示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即是压强.这样的公式,被称为该物理量的定…  相似文献   

20.
物理概念的学习不能限于公式的数学表述、定义的简单记忆及其在问题解决中的生搬硬套,而是要在“物理本质”“先决条件”“情境解释”三个维度上生成物理意义,从而实现学生对概念的深度理解。为了探索中学生生成物理意义的情况,以“浮力”概念为例,基于三维结构模型编制测试问卷,对八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浮力”概念的物理意义生成情况尚不理想,在“先决条件”维度上的生成相对较好,其次是“物理本质”维度,而“情境解释”维度最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