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湖南引发了一场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教学革命。空间教学集开放、优质、公平于一体,给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针对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于课程改革和教学的优势,讨论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开展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革命是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广应用引发的教育教学与学习革命被称之为“空间革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人人进、人人用所导致的全方位空间互动引起了教育关系和师生关系的根本变化,空间互动是“空间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学生用空间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革命是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广应用引发的教育教学与学习革命被称之为“空间革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人人进、人人用所导致的全方位空间互动引起了教育关系和师生关系的根本变化,空间互动是“空间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学生用空间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人人通"作为大型学习型互联网资源分享平台,具备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服务教育信息化等基本属性,是教育公用、共用和私有的信息化应用聚合的平台。农村学校在交通不便、办学规模小、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建立教师网络学习模式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人通"环境下,农村学校可以通过创设教师研修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开展网络晒课等活动帮助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80):182-183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转变的重要体现。翻转课堂实现了教学流程的逆序创新,由"先教而后学"转向"先学而后教",带来了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变化。用翻转课堂理念指导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将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服务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通过创建课程中心,探索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应用紧密结合,实现逐步培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及促进有效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临沭县依托“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在全国率先打造第一家县级基础教育“云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应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安徽教育》2012,(11):13-13
<正>本刊讯10月26日,教育部在长沙召开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场研讨会,就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简称"人人通"),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有效互动等工作进行阶段性交流总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A5):9-10
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作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长沙就是要以"人人通"为抓手,推进一个"融合创新、交互共享"的中小学智慧教育体系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简称"人人通",是一个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网络学习的基础平台,打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交流沟通载体,促进学习方式变革。通过智慧教育体系建设,就是要形成与当地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智慧教育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变革。主要内容包括:基于标准的智慧教育环境建设、基于"人人通"平台的数字资源开发、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人人通"的智慧教育治理、基于融合创新的教育教学能力提成工程。在推进过程中要加强平台建设、要出台标准体系、要注重项目推动。实践中要求推进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构建智慧教育云平台中心、打造可持续发展生态圈、以公共服务推动学校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作为教育部首批信息化建设试点学校,按照国家和省教育信息化战略部署,注重教育信息化实践建设,积极探索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机制与应用模式,不断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意见,做好学校"人人通"建设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工作。一、创新机制、共建共享,高标准建设"人人通"网络环境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校校通""班班通"赋予新的内涵,并对网络教与学环境的建设与应用提出  相似文献   

10.
正为引导和推动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便捷获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灵活开展网络教研和跨区域交流活动,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安吉县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作列为信息化建设2014年重点工作之一,多措并举,积极推动空间开通和应用工作。6月初,全县各中小学、幼儿、职业学校等基本开通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教师空间开通率达到78.7%。  相似文献   

11.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三通两平台"的一部分,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二五"核心目标之一,同时也是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转变的重要体现。本文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阐述了目前信息化现状,探讨了地方师范院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方案及保障措施,为同类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信息化"三通工酲"创新型践行者·示范者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三通工程")及智慧型数字化校园。技市60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实名机制、智慧管理。学1職?可以管理院校下属的所有老师、所有学生的云空间。可以汇聚本校所有空间优质资源,汇聚全国平台空间的优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三通工程”的最终目的.“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是实现中小学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山东省临沭县对如何利用好云空间实现中小学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陈小银 《教师》2014,(35):126-126
正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时任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信息化开始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而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是"宽带网络校校通",当前许多地区已经或正在规划建设教育专用城域网。建设一个地市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威海市以“智慧教育”云平台为依托,实现了教育资源服务、教育管理服务和教育教学服务的深度融通。该市“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教育信息化2.0”标准下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和应用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案例。  相似文献   

16.
教育信息化发展迈向2.0时代,网络学习空间不仅支撑教育改革发展,同时也是开展数据支持下个性化教与学的重要入口;在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工作中,教育部提出"吸引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空间建设",构建资源共享的良好生态.基于此,文章依托对广东省中山市基础教育领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构建与应用现状,立足该市教育城域网公共云服务体系的资源优势,针对所呈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一方面对全市软硬件的建设与发展中的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多个维度的共性因素进行提炼和归因分析,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社会资源从建设和实践方面开展问题讨论,从而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已逐渐普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正逐步推进。作为基层学校的一线教师,如何将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以助力小学生学习力的提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运用网络学习空间助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学习创新力等学习力提升的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18.
长治市潞州区东街小学创建于1925年,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学校。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战略部署,多措并举,积极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全面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目前,学校接入千兆光纤,校园内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所有教学班和功能教室都配有完善的"班班通"设备,教师、学生个人空间和班级空间开通率均为100%,实现了"一人一账号、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  相似文献   

19.
网络学习空间平台是一个以教师、学生和家长为服务对象的网络化社交学习平台,能够建立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让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推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实现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网络学习空间平台是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重要支撑,因此规划和设计好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参考国际空间站的设计理念,以未来教育空间站为例,详细论述了网络学习空间平台的发展构想,通过对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发展目标、功能价值定位和技术定位等方面进行建设规划,进一步分析设计出网络学习空间平台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逻辑架构层次关系,并总结得到网络学习空间平台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当前,教育部提出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工作,并作为国家“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三通两平台”建设中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更是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未来发展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网络学习空问人人通”必将助推新课改实现革命性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