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考试时间短、任务重,要想在短时间内拿到高分,考生应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考生在解答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非选择题时,应注意研读题干提取有用信息、厘清答题思路、规范答题语言等答题技巧。  相似文献   

2.
<正>生物选择题以知识覆盖面广,又能从多角度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而成为各类考试的必考题型.综观近几年来高考理综生物试题,选择题占了很大份额,考试成绩的高低,还得看选择题的得分率和答题速度,在高考中大有得选择题者得天下之势.而命题者为了提高选择的难度,加大对学生审题、分析、思维能力考查的力度,往往采取多种手段命题,如在题干的叙述中,或制造混乱,或隐含条件,或似是而非,或鱼目混珠,学生稍有不留意就会误入陷阱.  相似文献   

3.
<正>选择题组成一份生物试卷的基础,其主要功能是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同时也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思维的敏捷性。纵观近几年的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不难发现选择题均位于试卷的开始部分,题型较为稳定,主要是单项选择题居多,且分值占试卷总分值的比例较高。高考生物学选择题解答的是否顺利,对考生的考试状态及高考成绩影响比较明显。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命制试卷时,对选择题的质量很难把握,要么简单,要么难度太大,没  相似文献   

4.
非选择题是高考的主要题型之一,因为它较之选择题更能考查考生比较、判断、推理、分析和综合等能力。长期以来,很多考试在非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和规范性方面还有着许多的迷惘,致使学生生物成绩难以提升,相应的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面对高考生物。基于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之中教师应当注意教授学生非选择题答题技巧,进而对学生加以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生物考试成绩势必能够提高。基于此,本文以图表类非选择题为例,通过分析高中生物非选择题的特点和类型,进而着重探讨高中生物图表类非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希望对于提高学生生物答题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高考无论是各省市单独命题,还是全国卷,试卷形式虽有不同,但是考试的题型大体类似。选择题是必考形式之一,尤其是全国卷,生物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选择题相对比较简单,但每题相对分值却比较高,属于保分题不能失分,否则会影响总成绩;但是由于生物选择题在理科综合试卷的最前面,考生开始考试比较紧张,一不小心就可能出错,得分率并没有预期的那么高。下面就我近些年的教学经验对选择题的答题技巧谈一下心得。  相似文献   

6.
继广东省高考化学试行标准化考试之后,我省今年高考化学首次进行标准化考试。学生答题后普遍反映二元选择题较一元选择题难度大,灵活性强。且二元选择题和一元选择题混杂在一起,这就更增加了学生的思维量。有的考生将两个合理答案只答一个,有的则将一个合理答案选为两个。不少考生考试时感觉良好,  相似文献   

7.
高考历史选择题是取得高分数的关键所在,因此,选择题答题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历史成绩的高低,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一定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灵活的答题技巧。这样学生在答题时有思路,不再紧张。事实上对文字类选择题答题技巧,历史教师也讲得多一些。所以非文字类选择题也值得历史老师和学生的重视,掌握试题特点和答题技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每年的高考中,理综的考试都是绝大多数考生的噩梦。原因是理综试题题量大,而考试时间又有限,做题速度稍慢点的根本完不成。对于在生物的高考中如何实现快速、准确的答题,是考生及教师都非常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语文考试是高考中的第一项,所以语文试卷是我平生接到的第一张高考试卷,我接到试卷后,心里非常紧张。考前我就想过,自己应该立志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而上大学又是成才的最理想的途径,所以这次高考很重要,一定要考好。当我接过试卷后,心里咚咚地跳,也来不及想别的,只是默念着一句话:“一定要考好,一定要考好!”可是,越这样就越紧张,以致开始答题时,字迹都不端正了。我在答题前,先从头至尾看了一遍试题,看看有哪些类型的题目,哪些较易,哪些较难,然后决定答题顺序,安排答题时间。一般在答题顺序上是先易后难,在时间分配上是易少难多。  相似文献   

10.
选择题在生物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个六分,题虽不多,但它排在理综的最前面,对学生高考整体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些学生在考试中或因选择题耗时过多,影响了其他题的解答,导致考分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选择题的特点。解答这类题的方法不当,思维方式欠妥等。笔者为此对快速解答单项选择题的一些经验作一浅谈。  相似文献   

11.
王玉龙 《广东教育》2007,(6):35-35,48
一、高考生物答题方法高考题目虽然新颖,但考点都会落在我们所学的知识上。面对新问题同学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紧张、焦虑等非智力因素的干扰,认真审题,尽快进入答题状态。  相似文献   

12.
高考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是第一次,难免在进入考场后出现情绪紧张、手脚出汗、答题不知从何下手的情况,这些就是心理紧张情绪的表现。考试时,如何克服心理紧张情绪,如何沉着应试,答题又有哪些技巧,希望本文能给你一些帮助。一、容易出现的临场情绪紧张的表现和克服方法部分考生因心理素质不过硬而形成的心理障碍,表现为临场非常紧张,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实际水平。在考试前及考试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这几年的高考生物试卷,各省都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尤其是非选择题部分加强了对学生逻辑推理和对比分析两方面能力的考查,以此促进学生高考思维方式的转变.但是,许多高考生却无法在这一部分获得满分,甚至出现得分较低的情况,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因素所导致的.学生没有养成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缺乏相应的答题技巧,同时又没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这就必然造成学生在进行高考生物试卷非选择题得分较少的现象.因此,应当重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考数学命题在改革中稳步前进,1997年的主要改革之一是对全卷的难度布局进行了调整,选择题突出了速度测试的目的,解答题突出了难度测试的目的。今年的选择题降低了难度,要求考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选择题,尽快进入解答题,有更多的时间做解答题,同时解答题的难度有所提高,发挥解答题考查高层次能力的作用。统计结果,第一大题难度,理科为0.78,文科为0.67。第三大题理科为0.38,文科为0.33。全卷难度,理科为0.59,文科为0.50。各项结果达到预计的目标,效果良好,因此1997年试卷难度结构调整试卷难度布局的一次成功的尝试。本文主要讨论解答题的命题意图和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5.
高考数学试题中.选择题的分值占全卷的40%,同时它又在全卷的开始部分,所以解选择题的快慢和成功率的高低对于能否进入最佳状态,以至于整个考试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准确、迅速.对于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应该控制在40分钟左右,速度越快越好.高考中的数学选择题一般是容易题或中档题,个别题属于较难题,当中的大多数题的解答可用特殊的方法快速选择.解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下面是我对解选择题的方法做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6.
赵斯明 《新高考》2013,(Z1):21-22
高考在即,同学们经历了多年的拼搏,整装待发。如何在英语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应有水平,是每个考生关注的焦点。影响英语考试水平正常发挥的因素很多,答题的时间分配和顺序安排是其中的两项,处理不当则会导致答题时间不够,心理紧张,进入答题的恶性循环:遇难急躁,越急越乱,越乱越急。本文在答题时间的分配和答题顺序的调整方面回答同学们关注的问题。学生:老师,我在英语考试中经常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到了做第二卷时比较慌忙。如何合理分配作答时间呢?老师:考试时间是一个定值。以江苏省高考英语为例,英语考试时间总计为120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高考理综的考试中,生物科目的选择题变得越来越少,只有6道题,但是这6道题在知识角度上将整个高中生物教材的所有章节进行了覆盖,在难度上也进行了适当区分。高考理综生物选择题的分值比较大,在高考过程中解答好生物选择题,对那些由于非知识性因素造成的失分现象尽量避免,这是高中生物教师和学生都要注意的问题。本文结合高考理综生物选择题的审题和解答,给解题策略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希望可以对学生对理综生物的选择题的审题和解题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强 《考试周刊》2011,(29):3-4
针对考生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和紧张的答题环境里阅读能力较差、高考阅读理解得分较低这一普遍现象,本文从改变阅读思维、提高阅读技能入手,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的高考又将来临,高三复习教学工作进入紧张的备考阶段。纵观近几年理科综合的生物试题,题型、分值、难度等基本保持稳定,即有5道选择题,分值为30分;2道非选择题,分值为42分;两部分合计为72分。几年来的试题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强调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几年来一直倡导的能力立意在试题中体现的越来越明显,确保了试卷的选拔功能,同时对课程改革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考数学试题中,选择题的分值占全卷的40%,它又在全卷的开始部分,所以解选择题的快慢和成功率的高低对于能否进入最佳状态,以至于整个考试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