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钓鱼的人常说:“钓鱼的人不爱吃鱼”。这可能是鱼吃多了,产生了厌腻感,情在理中。但也有钓友这样反映:“平时钓的鱼太腥了,特别是人工饲养的淡水  相似文献   

2.
钓鱼爱好者往往为钓多了鱼冰箱里放不下而犯愁。我们都知道,有时出去钓鱼碰到天气好、鱼多,一次就可能钓到十几千克,除一家老小大吃一顿外,再给亲友们送去,仍有一些鱼无处存放。有的钓友就换大容量冰箱或买个冰柜,鱼是有地方放了,可鱼在冰箱、冰柜里放久了,味道也变了,烧出来不但味不鲜美,还有腥味,本来爱吃鱼的,慢慢也不爱吃了。爱钓鱼的钓友,钓鱼的积极性也慢慢减退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告诉大家一法,  相似文献   

3.
今天的“钓鱼人部落”里好热闹,“我钓我吃”家常鱼馆开张了。一不请名厨大师傅出山,二不用皇家御膳谱指导,咱钓鱼人的鱼馆就请咱钓鱼人掌勺。今天请的是北京农科院的李增玉钓友,他会钓鱼,又会做鱼吃鱼,还格外注意科学膳食,他的“油浸鱼”算是抛砖引玉,希望钓友们部能将自家饭桌上那道最拿手的鱼菜端出来让大家尝尝。——编者  相似文献   

4.
鱼护是钓鱼爱好者不可缺少的钓鱼工具之一,然而目前市场上的鱼护包大都由帆布制成,其携带不方便且价格不菲。现在有一种新型鱼护方便袋隆重上市,其体积大,可装入直径40-45厘米的鱼护。其特点是:钓完鱼后,鱼护是温的,装入方便袋内,袋也会温。方便袋底部有一海绵,装入鱼护后,海绵会吸干鱼护内的水,使鱼护变得干爽,且没有鱼腥味,广大钓友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有着20多年钓龄的铁杆钓迷,前些年因为只知道钓鱼而不会做鱼,所以全家人对吃鱼的兴趣不大,也就造成了对我参加钓鱼活动不是那么支持。近几年来,我通过不断摸索实践,学会了做几种鱼菜,家人和钓友们都反映不错。今“斗胆”献上“我的红烧鲤鱼块”,请大家也来尝尝:  相似文献   

6.
王大禄  曹保珠 《钓鱼》2007,(3S):67-68
这些年,垂钓之余与钓翁们闲侃,或阅读钓鱼书刊,常常涉及一个新概念:钓鱼境界。说钓鱼,有三种境界:一曰:为鱼而钓,即“渔鱼”,是钓鱼的初级阶段或最低阶段:二曰:在“渔鱼”之基础上,或者说“渔鱼”已不是主要追求目标,还有多种目的;三曰:就是”钓翁之意不在鱼”,已达“物我两忘”的“无欲”之境了。笔者对此议也颇有兴趣,闲暇之时多有思考,现侧重对钓鱼目的性思想境界试作剖析,以飨读者钓友。  相似文献   

7.
刘冬 《钓鱼》2005,(2):M002-M002
钓鱼人的生活中,“鱼”几乎是无处不在。嘴里说得最多的是钓鱼,家里墙上挂得最多的是钓鱼照,在餐桌上吃得最多的也是鱼鲜,静下来爬格子,也尽是写鱼文。这么多的“鱼“字围在身边,自然身边的钓友也不少,而且各种各样的钓鱼人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同钓有缘     
去年夏末的一天,我到市场上买小米,准备用药酒浸泡后钓鱼打窝。我问老板两种小米哪种便宜,老板反问我是人吃还是喂鸡,我说钓鱼打窝,老板笑着说:“半小时前也有一老头来买小米,说是钓鱼用。鱼还吃小米?”我告诉他是加工后打窝诱鱼。老板健谈,又说:“刚才买米的老头跟我讲价,说找到一个钓鱼的好去处,鱼好钓,钓多了吃不了就拿去卖,每天卖鱼就能挣一二十元,要是米价便宜以后会常来买……”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忙问那老头是哪里人,在什么地方钓的鱼。老板说:“哪里人不知道,钓鱼的地方好像在黄泥沟(排洪道名)附近。”  相似文献   

9.
刁余仁 《垂钓》2002,2(1):71-71
河北张仁来钓友:“钓鱼钓顶风,顺风钓鱼肯定空。”“钓鱼钓顶风,上鱼无处盛。”这两条钓谚讲的都是垂钓与风向和风力的关系问题。那为什么风向会影响鱼获呢?  相似文献   

10.
如何找鱼钓     
一、以味找鱼。鱼是带有腥味的动物,如水边腥味重则证明此处鱼多,钓鱼谚语有“河边水腥气,钓鱼好运气”,这就是以味找鱼的总结。 二、以泡找鱼。鱼在水中呼吸、活动所产生的气体排放出来,形成气泡反应到水面上,俗称鱼星。根据鱼星可以判断出鱼种和鱼的大小来。 三、粪便找鱼。动物吃了必拉,鱼也不能例外。鲢鱼粪便为白色长条状,好像煮熟的面条。草鱼粪便为微绿色的短条,有点像绿蚯蚓。岸边或水草上有粪便,证明这儿是它经常活动的场所。 四、习性找鱼。各种鱼有各种鱼的生活习惯。如草鱼、武昌鱼喜在有活水流入的地方活动。鲢鱼喜在有畜厩、厕所附近等有粪便的地方活动。鲤鱼觅食的场所,底部一定要有淤泥。可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到相应的水域内,即可找到它们。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从第一次钓鱼至今,少说也有了40年,但真正迷上钓鱼,也就是十来年的事。钓鱼的次数多了,获鱼的数量品种多了,钓友之间有关钓鱼的话题也就多了,于是就生出诸如垂钓座右铭之类的东西来。钓友们把我的“渔而不食,钓而不工”的座右铭戏谑为“违心论”,我却笃信不移,并拟此文以正言。鲜鱼煮成的汤,其美味令神仙也垂涎三尺,何况凡人!不去食用钓获的鱼?鬼信!是的,放着美味不去享用,那才是天字号的傻瓜哩。我是说,钓鱼之目的不在于吃鱼,而在于修炼身心,陶冶情操。中国几千年的垂钓文明史,并没有多少如何烹饪…  相似文献   

12.
锡纸钓鲅鱼     
《中国钓鱼》第四期刊出顾岳刚和毛喜良钓友的《蓬莱海边钓鲅鱼》一文,所及钓鲅技法甚佳。这里想补充两点,与二位钓友磋商、探讨。 其一,鱼类有较强的嗅觉,钓淡水鱼就是利用这一特点诱鱼咬饵上钩的。但对于以食用荤食活饵的海水鱼来讲,“活”是第一位的。饵只要是“活”的鱼没有闻到气味也会很快冲过去抢食。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还不知什么味就吞到肚子里去了。根据这一特点,我和我的钓友们在钓鲅季节,除了顾、毛二位钓友提及的用小白鳞鱼做饵外,大多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剪成小鱼状或干脆剪成一个小纸条,用线或胶绑粘在钩上。…  相似文献   

13.
陈诚  蔡迎红 《垂钓》2001,(6):77-77
要问:“钓鱼为了什么?”我可以肯定地回答:绝不是为了吃鱼!我从未听说哪一位是因为酷爱吃鱼才成为钓鱼迷的。首先,养鱼塘论斤收费,鱼价高出市场一大截,想吃鱼去买就是了,何必当那个傻帽儿;其次,在论竽收费的鱼塘里,苦守一天不一定能钓到几条鱼,一天下来,腰酸背疼的(也许长年累月天天钓的钓友无此感受),也不合算;再说,就算找野塘钓吧,没人管的沟渠水塘要么被污染,要么被电、毒、炸得面目全非,都不知到哪能找到像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牙膏除腥     
钓友们对在钓鱼时手上腥味的处理方法有很多好的经验,如用桔子皮及桔产品均可除去腥味。桔子皮虽好但受季节所限,不能全年都用它,且携带不便。我用牙膏除腥味效果很好,且牙膏携带方便,全年均可使用,如果用带水果味的就会更好。■  相似文献   

15.
美丽的危险     
李浩 《垂钓》2004,(3):58-58
做海员十多年了,和绝大多数海员一样,我也是个钓鱼瘾君子。但我的钓鱼经历告诉我,钓鱼可以“竿不择鱼”,吃鱼可不能“饥不择食”。真看准了,那次就是,钓鱼没什么,吃鱼时倒吓出了一身冷汗。  相似文献   

16.
邵晓华 《钓鱼》2004,(10):41-41
外出钓鱼,总希望能钓到鱼满载而归,此乃情理之中,但钓不着鱼时又是怎样呢,有的人一旦吃了“汤圆”(一条未钓着),就会咬牙切齿地感叹:“拉他网才痛快”而我却把钓鱼的整个“过程”作为追求的目的,作为种特殊的精神享受,从不计较是否钓到鱼。  相似文献   

17.
覃建谋 《钓鱼》2011,(16):28-29
这里讲的中午是指上午11点至下午1点。 有条钓谚说“神仙难钓午时鱼”。为什么神仙午时也难钓鱼呢?很明显是钓不到鱼嘛。连神通广大的神仙中午都钓不到鱼,人就更加钓不到了。因此,又有另一条钓谚说“午时到,钓翁睡大觉”。翻开各种钓鱼报刊杂志也不难发现,有不少钓友发表文章认为中午钓鱼等于白白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18.
有位钓友初学钓鱼,十次出钓九次空,但他每次都能找到没钓上鱼的借口。这天他又没钓到鱼,老婆见他又空手而归故意问:“鱼呢?”这位钓鱼新手一点也不感到窘迫,反而郑重其事地问:“今天农历几号?”“五月初五。”老婆茫然地回答,  相似文献   

19.
侯良臣 《垂钓》2002,2(7):68-69
水草往往让钓友们又爱又恨:“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鱼多“潜伏”在水草丰茂处;可由于水草挂钩而造成的断线跑鱼又是常有的事,也让钓友们头痛不已。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矛盾呢?笔者在总结了多年的垂钓经验和教训后,研究制作了一种用于防草的“勺头钓组”,钓友们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参照着做一个试试。  相似文献   

20.
夏夜钓鲤鱼     
钱邦伦 《钓鱼》2008,(14):46-46
夜间钓鱼,独有乐趣,也有其特技和奥秘。去年8月19日,气温摄氏41度,气候特别炎热,钓友约我到上游水库钓夜鱼。我有些犹豫,钓友劝道:“天气酷热,横竖12点钟左右才睡觉,晚上钓鱼像乘凉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