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象微言》(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是晏乐安同志出版的第三本书。他的第一本书是《一个记者的理论与实践》.出版于1994年。第H本书《给“上帝”送去温暖》(通讯选),出版于1996年。作为一个四十刚出头的年轻人,在短短的三四年间就出版了60余万字的新闻作品,足见其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专业能力的丰厚。如果说《一个记者的理论与实践)},是晏乐安步入新闻专业理论阶梯的话,那么,《世象微言)}(以下简称《微言》)则标志着他攀上了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又一个制高点。他写的这本书是报纸言论集(也称新闻评论),不论是思想深度,理…  相似文献   

2.
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守住生活的阳光——晏乐安笑谈人生随笔集》,于6月13日开始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上柜发行。该书是孝感日报社副总编辑、湖北新闻名人提名奖获得者晏乐安撰写的第五本书。此前,晏乐安曾出版了新闻论文集《一个记者的理论与实践》、通讯集《上帝需要温暖》(该书入选当代中国记者丛书)、言论集《世象微言》及头版头条通讯集《心路通途》。  相似文献   

3.
近来有机会多读报,发现“社论”、“本报评论员”、“述评”、“编者按”、“浪花集”、“闻涛集”、“吴山晨话”、“大众论坛”、“借题发挥”、“微言轻语”、“x x漫笔”、“x x偶得”等言论在报纸的版面上十分活跃。面对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报纸的言论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历史重任,在传媒中运用得更加自如。  相似文献   

4.
1998年7月10日,河南电视台在“黄金30’”开始播出四集下岗系列纪录片(每集30’)。第二集《下岗时刻》记录了中原油田某水厂宣布职工下岗前后的过程;第二集《择业红娘》记录了下岗职工创办“生产自救服务中心”,义务为下岗职工牵线搭桥找工作的历程;第三集《走进阳光》记录了下岗职工不甘沉沦创办阳光午托部的事迹;第四集《走出国门》记录了河南新县组织下岗职工劳务输出到韩国打工的经过。  相似文献   

5.
所谓“《春秋》笔法”(也说“春秋笔法”),是指一种“寓褒贬于记事”的写作手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回避了明确的褒贬之词,而在“微言”之中流露出“大义”,让人们自己去揣摩、体会作者的倾向性。这种写作手法据说一开始主要用于历史著作《春秋》,后来广泛地用于一切需要表达作者倾向性的文史作品,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具有很深远的渊源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四、集部在古代文献四部分类中,集部居第四位。(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是集部的源头集,指诗文集。所以称“集”,意取集聚众篇为一书。两汉以前,无“集”之名,抒情明理之文与辞赋诗歌大都以单篇形式保存在史传中,《史记》、《汉书》、《后汉书》都录载了不少。所以,《汉书·艺文志》分六个部分著录图书,无集部之设,于“诗赋略”中著录诗赋作品,类分五种。《隋书·经籍志》以经、史、子、集四部著录图书,于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三类著录诗、赋、文集。棉志)集部序:“班固有‘诗赋略’,凡五种,今引而申之,合为三种…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为响应江泽民总书记要抓好长篇小说、电影、少儿文艺作品“三大件”的号召,去年组织实施的少儿电视节目创作“六个一百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六个一百工程”由百集童话剧、百首新儿歌、百集游戏节目、百集人物系列片、百集科普系列片、百集动画片构成。“百集童话剧”中的50集现代儿童生活系列剧《好孩子·坏孩子》、26集人偶剧《玉米人农庄》、20集木偶剧《葵花镇》和中澳合拍的20集人偶剧《神奇山谷》等剧目已陆续和小观众见面;全国近20家电视台参与制作的“百集游戏节目”,包容了100多个运动游戏、语言游戏、智力游戏、…  相似文献   

8.
当今在新闻评论园地里,盛开着一株惹人喜爱的奇葩——微型化的专栏评论,简称专栏小言论。它可以1980年1月2日面世的《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发表的新闻性小言论为代表。就地方报刊而言,目前尤以《新华日报》“细流集”、《四川日报》“巴蜀小议”、天津《今晚报》“今晚谈”等小言论专栏能经常坚持并办得富有特色,“细流集”专栏选题广泛,贴近生活;“巴蜀小议”专栏文画配合,相映成趣;“今晚谈”专栏置于报头之  相似文献   

9.
“总集”是自《隋书·经籍志》开始使用的我国古代四部分类法集部类下的一个类目,但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总集”乃至今天的“总集”概念已与《隋书·经籍志》之“总集”有了很大的不同,本文考证“总集”概念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世象微言》(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是晏乐安同志出版的第三本书。作为一个四十刚出头的年轻人,在短短的三四年间就出版了60余万字的新闻作品,足见其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专业能力之一斑。 《世象微言》这本书是报纸言论集(也称新闻评论),不论是思想深度,理论底蕴,还是语言文字,都达到了相当水平。据统计,收集在这本言论集的共有242篇文章,总共刊登在67家报纸上,其中有9家中央级报纸,19家省级报纸,39家地市级报纸。 古人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正由于这些言论具有一定的质量,才得以在东西南北中的各类报纸上发表,并且连续五年获中国地市报好新闻和湖北新闻奖的好言论奖。 晏乐安十分勤奋,他常常黎明即起读书写稿。不管晴天雨天,节日假日,只要有线索,都是闻“新”而动,真正是全天候记者,《微言》中的言论,大都是1995年至1997年发表的,平均4天就有一篇言论见报,可见付出的辛劳。  相似文献   

11.
《历代名画诗画对读集》(共三册)吴企明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历代名画诗画对读集——花鸟卷》25.00元《历代名画诗画对读集——人物卷》23.00元《历代名画诗画对读集——山水卷》24.00元该丛书按画科分“山水”“、人物”、“花鸟”三卷。每卷先作综合论述,介绍相关画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洪湖报把认真写好新闻评论作为办报人的“庭园经济”来经营,撰写编发了不少有一定分量和影响的新闻评论,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如何使地方小报的新闻评论写得有分量,做到“报微言重”能服人呢?洪湖报的作法是: 注重新闻评论的指导性。评论一定要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大主题。去年初,洪湖报针对社会上轻农业、挤农业、挖农业的现象,连续发了《居安思危话农业》、《重视粮食兴农业》、《减轻负担保农业》等9  相似文献   

13.
今年7 月中旬以来, 《人民日报》有关市场经济的宣传报道,视野开阔、丰富多彩、版面显要,特别是抓住“热点”采写新闻,同时传播新观念。比如《集贸市场成为山东解决“卖难”的“功臣”》(《人民日报》1992·7·19二版,下简称《集》),就抓住集贸市场这个人们关注的“热点”,出色地传播了几个新观念。  相似文献   

14.
《青楼集》[花旦]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夏庭芝《青楼集》主要记载的是元代一百多女歌舞艺人(作者所谓“伶人”)的生平事迹。《青楼集》为后世看重,主要在于它为我们研究元代社会,特别是元代的戏剧表演提供了形象的资料。夏庭芝在精楼集冲数次提到“花旦”,如在《青楼集·志》中说:杂剧有旦、末。旦本女人为之,名妆旦色;末本男子为之,名末泥。其余供观者,悉为之外脚,有驾头。闺怨、鸨儿、花旦、披秉、破衫儿、绿林、公吏、神仙道化、家常里短之类。他也曾特意解释过“花旦”,精楼集/李定奴”条谓:“凡妓,以墨点破其面者为花旦。”据此,王国维先生哈剧脚色考》作…  相似文献   

15.
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以下简称《丛刊》)第114册中收录了“据明成化十一年郑、郑琥刻本景印”的《麟溪集》,集前署名为“明郑太和辑郑玺续辑”。查阅《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两书在著录《麟溪集》时也一律作“明郑太和辑”。其实,此集最初应为元代的郑文融(一名大和)所辑。《丛刊》本集首为元人程益所作的《麟溪集序》,序曰:“《麟溪集》者,郑君大和之所类也。大和之家,九世同,海左无有之者。朝廷有旨以旌别之。台阁暨公侯及山林文学之士或发于诗,或形于颂赞,或见于…  相似文献   

16.
现今仍有许多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总集多有收录某些作者的个人作品集存有争议,如“毛伯成诗一卷”、“江淹拟古诗一卷”等;清朝的大学者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也对“毛伯成诗一卷”、“百国诗四十三卷”等作品集何以被编入总集存有疑问。对此,文章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序与《隋书·经籍志》总集之小序所述进行比较,并对《隋书·经籍志》总集中的多个作品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隋书·经籍志》总集的概念与《四库全书总日提要》总集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所理解之总集的概念有所不同;后两者的“总集”是单纯的总而集之,而《隋书·经籍志》总集是“选而集之,而后总为一类成为总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23,(23):2-3
<正>新华社推出系列纪录片《大道之源》11月7日至9日,新华社推出系列纪录片《大道之源:改变中国的“第二个结合”》,每天一集,共三集,分别是《文化根魂》《治理智慧》《文明之光》。中国记协组织开展“守护理想之光——好记者高校行”11月16日,中国记协组织开展的“守护理想之光——好记者高校行”首场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此活动是全国新闻界共同参与的一项树立新闻理想、展示新闻人风采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傻阿甘》第十六集阿甘当替身演员这一情节中,演员把“男主角”的“角”念成了“jiǎo”,很明显是错误的,“主角、名角、角色”的“角”应念“jué”才对。1999年12月10日18:00《大风车》节目的  相似文献   

19.
对汤显祖的三封尺牍《与吴亦勉》、《寄叶增城》、《与岳石梁》内容进行考释,指出“吴亦勉”是“吴兹勉”之误,“叶增城”是“叶曾城”之误,他们分别是临川人吴之甲、桐城人叶灿,这两处错误从明刻本《玉(?)堂集》中存在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改正;并根据岳和声的日记来解读《与岳石梁》一信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全宋诗》册七卷三八三、三八四收张伯玉诗二卷,与他人重出者凡二十首,其中能确知误收的为十六首。1·误收葛闳诗册七卷三八三页四七三一至四七三四张伯玉《寄睦州朱少卿》至《题新定红蕖阁》共十五首,册五卷二六三页三三五三葛闳名下入“存目”,出《宋诗纪事补遗》卷七引《严陵集》,并有整理者附注:“此诗及以下各诗共十五首,文渊阁四库本《严陵集》题葛闳作。然《提要》罗列作者姓名,不及葛闳。清光绪二十三年刻本及渐西村舍汇刊本《严陵集》,均无葛闳姓名。察其诗意,应上承前列作者,为张伯玉诗。”查页四七三二《题思范轩二首》其二“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