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育信息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是教育全面实现信息化的发动机。高等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高等教育变革既体现在打破教育空间的局限,使教育走向国际化、开放性,也体现在它所带来的高等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上。面对社会信息化和信息化教育的挑战,高校教师必须适应信息化的要求,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和多元化并不是削弱了教师的地位,而是更加强调了教师在整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浪潮,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革新的要求,正如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所指出的:人类社会正在转变为知识型社会,“高等教育本身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且必须进行从未要求它实行过的最彻底的变革和革新”(引自《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创新正是教育回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21世纪的教育创新不仅是教育形态的整体性转变,也是人类文化传递方式、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即探索如何架构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教育与学习。对于中国教育工作者来说,我…  相似文献   

3.
网络高教:中国高等教育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 ,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高等教育必须在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上进行重大变革。智能化的“网络高校”是2 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创新的办学模式 ,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教育和自我实现型教育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变革,信息化浪潮已波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教育的信息化,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有其突出的特征和丰富的内涵,同时,它也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1 引育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它更多的是依靠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发展、分配和应用来推动社会的发展的.面临着悄然到来的新时代,作为为未来社会培养的教育,理应思考和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而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新的变革和新的教育理念面前,更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科教育,作出跨世纪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变革与创新:走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对未来21世纪的高等教育的变革和创新的趋势作了研究。未来社会的变革,如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经济科技的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化等,必将对高等教育产生深刻而全面的影响。文章从教育发展大众化,教育类型多样化,教育体系社会化,人才培养综合化,教育技术信息化等6个方面,论述了在时代的要求和高教自身逻辑演进下的高等教育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7.
2019高等教育版《地平线报告》于2019年4月在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的官网上发布。该报告采用德尔菲法,预测了2019—2023年间影响全球高等教育变革的6大趋势、制约高等教育领域技术应用的6大挑战和推动教育变革的6项技术。6大趋势包括重新思考高等院校运行模式、模块化和分解式学位、推进文化创新、学习测量广受关注、重新设计学习空间和混合学习设计等;6大挑战包括提高数字流畅度、教学设计专家和数字化学习体验需求不断增长、教育与教育技术策略不断发展、成就鸿沟、推进数字化公平和对教学实践的再思考;而6项技术包括移动学习、分析技术、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报告内容丰富,对教育技术发展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通过解读该报告,分析其预测趋势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人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漩涡中,课堂教学正面临着重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等产生深  相似文献   

9.
一、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当今社会,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它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使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它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创新和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从大众高等教育到普及高等教育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新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对普及高等教育的本质进行反思 ,并对其所需条件的认识进行更新 ,这涉及到高等教育制度结构和对待高等教育态度的深刻变革。精英形式的高等教育需进行重新定位。本文在比较的背景下主要分析了美国及欧洲社会的高等教育在走向普及形式的过程中面临危机的原因 ,认为美国特有的结构特征和文化特征赋予了其独特优势。而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及各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通过新技术扩大入学机会将采取不断实验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很值得研究。本文从教育劳动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功能入手,论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瘾含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度及其规律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article I seek to reconsider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purposes of higher education. It begins with the premise that there appears to be a general trend towards governments positioning higher education primarily in terms of the economic role that it can fulfil. Such a trend, however,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criticism.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that the problem for higher education is not it having an economic role, but the narrowness of the way in which that role is often conceptualised. Drawing on critical theory I explore the interrel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wider society in which it is situated. This article argues for a redefinition of the purposes of higher education to ensure that both universities and workplaces are sites of human creativity and that the profound and exciting work with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benefits all members of society.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提升,社会参与高等教育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也随之发生着正向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特征.扩大高等教育治理的社会参与,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对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基层民主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促进高等教育治理的社会参与程度,实现高等教育良治,需要政府、社会和高等教育机构共同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高等教育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不仅要主动为社会发展服务,而且要引领社会前进。国外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通过在高等教育规划融入城市规划,促进大学与社区一体化建设,构建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等路径来实现。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协调机制、优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环境,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水平。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联动,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域特性、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提出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开始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转变,其显著特点表现为高等教育资源不断由中央集中计划配置转向受市场约束的分散性配置的方向过渡.学术治理作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一部分也具有这个特点.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学术治理变迁始终受到传统制度安排和外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术治理的变迁必须放在整个经济社会转型的格局之中进行考虑,既要考虑初始状况,也要从历史分析的角度考虑模型的起点格局和演变过程,及其为制度变迁设定的可能演变路径.  相似文献   

17.
对成人高等教育进行社会评价,不仅有利于成人高校之间的竞争和发展,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更贴近社会,更好地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也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监督。本文在专家对教育评价和社会评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成人高等教育社会评价的内涵,指出了开展好成人高等教育社会评价需解决的三个问题,构建了成人高等教育社会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社会属性的真正转变源自于高等教育活动本身的质变,而非高等教育活动的量变及它与社会其他活动之间关系的变化。因此,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及其壮大无法诠释高等教育的经济基础属性。只有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活动本身发生了质变,即它直接参与了社会生产活动,这才导致了高等教育社会属性的部分转变,即经济基础属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Significant changes in state economic priorities are likely to have a formative and fateful effect o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Yet economic accounts cannot themselves explain changes in the economic priorities of nationalist states, in part because of the ideological character of such states. The nationalist state's influence o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s often indirect, involving the interactions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actors who are themselves influenced by prevailing social ideologies. Social ideologies contribute to shifts in state economic priorities, and these changes can indirectly bu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trajectory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of a Canadian distanceeducation university demonstrates the means by which nationalist sentiment encouraged a shift in state economic priorities, which in turn created a welcoming social climate for a new university's consumerist model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区域中心是一种宏观视角下的新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突出强调高等教育资源的集聚模式,及其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人才资源积聚、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区域竞争力等多个方面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辽宁高等教育资源较为丰富,但区域资源分布不均衡。新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明确思路的同时,也使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矛盾更为突出。充分利用辽宁现有高等教育资源,结合三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通过一系列手段促进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加强高校的区域积聚效应,弥补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现有不足,才能实现辽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