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和应用知识”是科学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实现学生自行探究的关键是实现教师“指导”与学生“自行探究”的和谐统一。教学实践中,以“指导”代替“自行探究”的问题。既是教学观念的问题,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问题。  相似文献   

2.
“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和应用知识”是科学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实现学生自行探究的关键是实现教师“指导”与学生“自行探究”的和谐统一。教学实践中,以“指导”代替“自行探究”的问题,既是教学观念的问题,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行探究”就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开展观察、实验、研讨,然后自己综合、归纳、概括,获得结论。让学生“自行探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进行感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如何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我曾有过模糊的认识,认为“自行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要求,自己去观察、实验、研讨,归纳得出结果,教师只要最后把正确的结论概括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下来就行了。只强调了“自行”,却忘掉了“指导”。结果“自行探究”变成了“放任自流”。最后,学生是一无所获。比如,我刚开始教《自然》第十一册第七课《杠杆》这一课时,就是这样让学生“自行探究”的,“自行探究”后,要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都摸不着头脑,他们的答案是“这堂课真好玩”。  相似文献   

4.
吉霞 《四川教育》2002,(10):38-38
自然课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行探究的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一、根据自然学科特点,激发“自行探究”的欲望。小学自然课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自然教学《大纲》强调:“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取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这里,“主动的认识”和“自行探求”突出了自然课的素质教育特点,也体现了让学生“自行探究”的重要性。自然课的…  相似文献   

5.
自然教学大纲指出 :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这是着眼于培养未来人才提出的要求 ,也是自然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让学生自行探求知识 ,意在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自行设计探究的程序 ,自行得出结论、规律 ,自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下面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怎样指导学生自行探求知识。一、激发自行探求新知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 :“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 ,同时又是促进儿童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师应在每次探究前精心设计“有结构的材料” ,使学生尽快地进入一种探求大自然的奥秘的境界 ,在头…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下面笔者就在自然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行探究知识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行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探求过程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与提高,有利于学生较容易地获取自然知识。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自然教学中指导学生自行探求自然知识的做法。一、引出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创设新颖别致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热烈的兴趣中探究自然知识,获取自然知识。例如:在做“小孔成像实验”之前,教师首先向学生讲  相似文献   

8.
“几乎任何完全陌生的材料都会使观察者产生一种想摸一摸、探索一下的愿望,想看看它到底能做什么……”“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创立者兰本达教授的论述,充分说明了材料对于学生自行探求知识的积极作用。因此,自然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指导学生自行获取知...  相似文献   

9.
小学自然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融“教法”与“学法”为一体。在自然课中进行学法指导的研究与实践,不仅是自然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是教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目标与内容学法指导是当前自然课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反映了一种教育思想,最终的目标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并掌握自然课的学习方法,实现由学生自行探究大自然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把传统教学的“教会学生知识”转向为“教会学生学习”。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自行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自行探究、获取知识,应该是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一条主要途径。生物课堂教学创新第一步:转变教师观念与其他学科一样,生物教学的目标是从生物学角度,开启学生认知自然世界的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从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新课标下,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革除。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必须让学生的内在潜…  相似文献   

11.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俗话说“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其自行获取知识,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样,学生才会终生受益。a.在自然教学中,解决教与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和运用知识。这种探究教学法能让学生在认识自然事物和获取自然知识的过程中建立科学的世界观、自然观,树立严谨务实和钻研探索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b.自行探究教学法的核心是推想与实验。虽然学生所探究的事物或自然规律已为成年人所熟知,但对他们而言,却是陌生的。因此,他们的每一次探究都是真正经历了一次…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行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探求过程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与提高,有利于学生较容易地获取自然知识.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自然教学中指导学生自行探求自然知识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自行探究是自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真正能自行探究,教师就必须把握好每节课的主要环节。在每个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各种认识活动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指导学生,把可能的自行探究方式变成学生可行的自己探究的方式。一、材料体现探究性材料是保证学...  相似文献   

14.
《植物怎样“吃东西”》一课是小学自然课本第四册第16课。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行探究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需要二氧化碳和阳光的实验。  相似文献   

15.
课堂探究活动中普遍存在“无效探究”、“低效探究”等现象,其基本原因是师生对学生探究活动指导不当。观察分析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对学生探究活动指导的差异,认识、把握教师指导探究的特征,“因材施教,引导≠提问;指导到位,绝不越位”是有效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强调让孩子自行探究获取知识,这是否意味着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放任自流?从前面案例不难发现,虽然从教学材料的准备到学生活动的亲历,从学生展开的交流到教师的鼓励性总结都是想体现“让学生自行探究获取知识”的新理念,但实际上教师在活动前、中、后期对学生的探究采取了“三不管”,致使学  相似文献   

17.
自然教学采用“探究—研讨”方法学习,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大自然的秘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对学生面临一个不明白的或尚未解决的问题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反复地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方法。那么,在自然教学中,怎样运用“探究—研讨”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自行探索获取知识呢一、为学生准备充足材料,做好物质准备在小学自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现“感性——理性——感性”的认识规律,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充足的材料特别重要。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为学生准备各…  相似文献   

18.
“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和应用知识”是自然学科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要想指导学生自行探究,我认为最基本要求是激发儿童自行探究的原动力,即包括早期意向、氛围熏陶、过程兴奋、褒赞激励、动静相宜、生活需要、新奇感受和表现欲望等方面内容在内的生理和心理相结合的范畴。在整个自然教学过程中,这些原动力往往不是以单纯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存在,它们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兼容的内容。故而,教师首先应提供条件,针对其产生、发展的规律实施主动而有效的牵引、激发,使儿童探索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释放与发挥。…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主体探究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目的的必由之路。而实现主体探究 ,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构建适应“主体探究”需求的新型模式 ,因此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初步构建了“迁移发现、主体探究”教学模式。一、模式的基本结构本模式以学生主动探究为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 ,按照“迁移——发现——探究——归纳——巩固——深化”几个环节设计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是 :“定向—引探—检测” ,确定学习探究的方向 ,激发探究欲望 ,启发学生思维 ,指导探究方法 ,检测学习效果。学生则通过“迁移—发现—探…  相似文献   

20.
深入推进学生探究学习是实现学科育人和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支撑。在明确探究学习内涵的基础上,建构以“我”为根基的“问、答、行、思”数学探究学习过程,并结合案例,对有“问题”“情境”即探究、有“活动”“对话”即探究以及无“专题”“项目”不探究等使探究学习虚化问题进行了诊断,并提出解决方案。探究学习符合学生学习天性、契合数学学习特点、满足深度学习需要,并能奠基问题解决过程。有效指导探究学习教师需要审视自己的数学观念、经历必要的数学探究并把握教学指导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