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7—2021年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新刊的现状及问题,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新刊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遴选出我国在2017—2021年新创办或者更名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111种。通过期刊网站、中国知网、期刊微信公众号等采集新刊基本信息、发文量、新媒体使用和开放获取情况等数据,对新刊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刊发展建议。【结果】高校、科研院所和出版企业是创办新刊的主力军。新刊以季刊为主,也普遍重视新媒体传播,很多新刊来源于创办多年的集刊。人文社会科学新刊存在地区分布和学科分布不均衡、出版周期长、发文量少、国家扶持力度小等问题。【结论】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新刊,在优化新刊结构和布局的前提下,国家应该启动新刊资助计划。新刊自身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吸引优质稿件,适时调整出版周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现阶段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国际化所处的宏观环境,为推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国际化提供相关参考与政策建议。【方法】 运用战略外部环境分析工具——PEST分析法,以一种全新思路,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4个角度总结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国际化的若干影响因素。【结果】 综合考虑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后可以发现,充分依托“一带一路”等国家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办英文期刊并坚守学术自信、借力数字化出版模式等手段是推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有效途径。【结论】 全面了解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宏观环境,因时制宜、有的放矢地实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国际化策略有助于加快其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被Scopus数据库收录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人文社科期刊走出去的措施和建议。【方法】采用多元统计和分析法对Scopus数据库收录的我国主办的83种人文社科期刊,从收录规模、学科领域、语种情况、对外出版和传播机构、主办单位、是否有CN号、期刊版权归属以及是否开放获取8个维度收集数据,分析研究各维度的相关特征。【结果】我国人文社科期刊被Scopus收录的比例低;学科覆盖面较广,涉及较多的是社会学科,人文艺术学科,商业、管理和会计学科等;被收录的主要为英文期刊;大多通过国外出版集团对外传播;被收录期刊的主办单位以我国高校为主;多数英文期刊没有CN号;有些期刊的版权不属于中方;被收录期刊开放获取模式转型趋势明显。【结论】我国人文社科期刊应进一步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多举措办好英文期刊,加强中文期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期刊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增强自主化对外传播能力;相关管理部门和主管单位应加强期刊管理和提供保障,适当增加开放获取期刊比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我国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化学SCI论文的发文情况以及SCI收录期刊的现状与影响力,指出我国化学科技期刊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不平衡,提出创办我国化学优势学科英文期刊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ESI分析我国化学SCI论文的产出情况,结合《期刊引证报告》对我国化学SCI收录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学科分布、出版基本情况进行多方面分析。【结果】 我国化学学科论文发表量在全球居首位,但是我国化学SCI收录期刊数量仅有21种,出现供需不平衡,与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有一定的差距。【结论】 加强我国化学优势学科领域的英文期刊布局,使化学科技期刊的供给侧与需求侧达到平衡;创办前沿性和交叉性的化学学术期刊,填补学术期刊空白,增强化学学科学术话语权;与国际优秀出版集团合作,提升化学期刊质量,可以促进我国化学科技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国知网中英双语出版期刊的出版状况,为双语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方向上的指导。【方法】 以中国知网双语出版平台为统计源,对139种双语期刊的学科分布、发文量、下载量进行统计。【结果】 双语出版期刊主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卫生部,分属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的16个学科。已有1万余篇双语文章在双语平台上发布,并且一些文章已被国际读者下载并阅读。由于平台建立时间较短,所获得的下载量有限,国际用户数量不多。【结论】 双语出版为优秀中文期刊走向国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推进和壮大双语出版需要中国知网自身的努力和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学术影响力,分析社会科学领域发展现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以2002—2014年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获奖信息为研究对象,从获奖作品、作者、机构、施引者、施引期刊以及学科分布等角度深入分析,并与教育部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进行对比研究,力图全方位、多层次探讨获奖成果的学术影响力。【结果】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的整体学术影响力较小,在国内具有优势的研究领域为文学、历史学,但是某些学科存在较为明显的学术领军人才流失现象。【结论】 建议进一步完善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各领域优秀学术人才的识别与管理,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和讨论双语出版的发展困境和解决路径,为中文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结合《中国公路学报》双语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中文学术期刊双语出版面临的困境。【结果】 采用加强翻译工作、多渠道缓解双语出版的有限资金问题、厘清双语出版版权关系、充分调动双语出版利益相关者积极性等推动双语出版快速发展。【结论】 所提出的双语出版路径为中文学术期刊国际化提供了除创办英文期刊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盘点近年来中国主办的人文社科国际期刊的发展现状,预测其中ESCI期刊的发展潜力和未来趋势,为提升我国人文社科国际期刊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5—2021年JCR,结合各期刊官网信息,系统调研分析中国人文社科国际期刊的收录规模、学科分布、影响因子、自引率等相应数据。【结果】中国主办的SSCI期刊仅11种,A&HCI期刊2种,ESCI期刊50种,这与我国科研实力并不相称。虽然期刊影响因子、学科分区和期刊引证指数等指标表现优秀,但存在期刊总量少、学科单一、“借船出海”和竞争力不足等困境。【结论】未来应重视和扶持中国主办的人文社科国际期刊,鼓励期刊加入ESCI,以扩大SSCI和A&HCI收录规模,全方位加强期刊的国际化建设,推动中国话题的国际传播,打造自主国际出版平台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我国人文社科成果评价研究的脉络、队伍、热点、存在问题及趋势,为推动人 文社科评价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共词分析、 聚类分析等方法,从年度分布、来源期刊分布、核心作者、机构分布、高被引文献、基金支持,以及研究内容等7个方 面对1636篇文献进行了综合评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人文社科评价研究始于1982年,社科评价研究 主要集中在对期刊或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三方面,并且多数以对期刊的评价代替对论文的 评价。中国人文社科评价的主体不够健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评价对象不够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 学,必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宣传普及的缺憾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希舜 《学会》2005,(11):44-46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宣传和普及,应在积极疏导社科普及渠道的同时,将社科普及活动周打造成精品活动,将社科普及讲座深入到基层社区,对社科普及读物的编纂出版给予财政支持,建立优秀社科成果推广应用机制,在国民教育中加大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张云昊 《科学学研究》2011,29(7):984-990
 资助制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制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其优先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当下中国学术制度背景,从资助制度的理论基础、国际经验和发展趋势出发,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制度的组织体系、主要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聚焦陕西省14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数据,分别从获奖总量等级分布、获奖成果所属类别、获奖高校研究竞争力、获奖成果学科分布等维度进行分析,总结近年来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建设发展成效,为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获奖成果数量经历了高峰期、波动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评奖体系对具有学理深度和学术厚度的高水平、高等级研究成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对策建议类研究成果日益受到重视;相较于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获奖成果数量相对偏少且获奖等级不高,而理工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成果逐步凸显。基于分析结果,提出推动在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包括进一步强化研究成果的创新质量、学术贡献和学科特色;提高调研报告类成果获奖占比;培育和产出更多具有原创性、引领性的研究成果;推动构建多元化的学术话语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世界知名一流大学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人民大学讲话不仅第一次阐述了“建设什么样的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从宏观、战略角度重新审视并确定了对世界知名一流大学的认识,而且在充分肯定中国人民大学建校以来所做出的成就和贡献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把中国人民大学建设“成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一流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将积极响应,乘势而上,致力于实现这一宏伟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4.
杨珠  王旖旎 《情报探索》2013,(11):39-41
对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2011年6个版本的高校社会科学学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除1996年版外。入选的高校社会科学学报的数量和比例逐版增加;在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分布的期刊数量最多,在体育学科中占的比例最高:从总体上看高校社会科学学报入选专业性期刊的比例十分有限;各版的继承率逐版增加,已基本形成了一个逐步扩展并日趋稳定的高校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群。  相似文献   

15.
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三位一体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是人类科学体系中的三大主干门类,这三大科学门类之间相互差异和相对独立、呈三足鼎立之势,又相互依存和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了一个共生共荣、三位一体的整体科学系统。科学的这种三位一体关系要求我们在发展科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科学系统的整体优化和综合平衡,也即必须坚持和贯彻促使三大科学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哲学研究现状:基于CSSCI的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2002年五年间哲学论文的统计分析,力图从发文和被引两个方面来考察哲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机构、论著和作者等,为全面了解哲学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哲学期刊、机构、论著和个人的影响力提供有力的依据,从而为促进哲学研究、各机构的学术交流、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发展现状的实地调研,重点讨论省基地在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如机制体制不健全、实体化建设滞后、团队协同困难、研究方向发散以及社会服务意识较弱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和建议,希望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敏  赵雅兰  张艳 《现代情报》2017,37(9):23-29
[目的/意义]探究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科研工作者科技引文的态度、意愿和行为的形成路径。[方法/过程]在整合知觉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对引文态度、引文意愿和引文行为的形成路径提出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选取8所高校的78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团队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338份有效问卷数据,并利用SmartPLS2.0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文献质量和文献声誉正向影响引文态度;主观规范对引文意愿没有影响,引文态度和引文自我效能正向影响引文意愿;引文自我效能和引文意愿正向影响引文行为。  相似文献   

19.
摘要:社会科学研究依赖于正确的、不断发展的方法论指导。当代社会科学问题的系统复杂性特征,正不断向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提出新的挑战,并且进一步要求我们进行科学哲学的反思与探索。文章通过分析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方法论面临的挑战,提出学科综合集成以及交叉融合是建立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的重要原则,并结合国内学者开展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提出了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1978~1987年是改革开放的头十年,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经历了“文革”时期的低潮后迎来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报刊作为一种史料,它所描述和记录的“新闻事实”是观察和审视一个时代的重要文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主流报纸具有密切的关系。报纸不但是发布学术成果、激荡学术思潮的重要平台,而且,由于报纸具有传播迅速、覆盖面广、贴近普通读者的特点,因此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思潮,往往首先由报纸传播开来。通过分析主流报纸中与学术相关的各类报道,可以了解一个历史时期内学术流变的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