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派遣”者(政府、机关、团体 上级、长辈等)命人到某处做某事之谓也.从上古至今,汉语派遣义用词常见的有10数个,使、遣、发、差、差遣、着、打发、派、派遣、差派、委派等.就派遣义而言,这些词都是同义词,只是盛行的时代有所不同.大体说来,上古和中古多用“使”和“遣”;近古除用“遣”外,又用“差”和“着”;清代始用“派”字,至乾隆时渐多;最后随着白话文的普及和北方话影响的扩大,统一用“派”.本文试从派遣义用词的历史演变“派”字优势地位的确立及其派遣义的产生根源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留学生》2010,(2):61-61
“留学生”这个词是日本人创造的。 唐朝时,日本政府为了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曾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遣唐使团是外交使节,在中国停留的时间不能过长.因而难以更好地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所以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起,就同时派遣“留学生”和“还学生”。所谓“留学生”就是当遣唐使等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还学生”则在遣唐使回国时一起回国。  相似文献   

3.
劳务派遣对缓解我国就业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法律关系区别于传统劳动关系,具有“三方主体、关系复杂”的特点,各方权利和义务的界定一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建立“派方与要方成本分担均衡模型”和“试错博弈均衡模型”,分析了劳务派遣市场的均衡及其实现过程,并得出政府确定保障成本、政府与派遣方和要派方三者持续博弈和试错是实现劳动者权益最大化的两个条件。在模型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四位一体”劳务派遣市场的构想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一、劳务派遣的含义劳务派遣,又称“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指派遣单位根据接受单位(即实际用人单位)的要求,与接受单位签订派遣协议,将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派往接受单位,受派劳动者在接受单位的指挥和管理下提供劳动,派遣单位从接受单位获取劳务费,并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特殊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劳务派遣对缓解我国就业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法律关系区别于传统劳动关系,具有“三方主体、关系复杂”的特点,各方权利和义务的界定一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建立“派方与要方成本分担均衡模型”和“试错博弈均衡模型”,分析了劳务派遣市场的均衡及其实现过程,并得出政府确定保障成本、政府与派遣方和要派方三者持续博弈和试错是实现劳动者权益最大化的两个条件。在模型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四位一体”劳务派遣市场的构想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戴欣欣 《小学生》2007,(7):94-94
有些同学经常写错别字,比如把“娱乐”的“娱”写成“误”,把“派遣”的“遣”写成“遗”,这样,不但字音变了,字义也就变了。那么,减少错别字有哪些方法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首次四批留美幼童的派遣,是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滥觞,开创了清季教育史的新纪元,诚如曾国藩、李鸿章所说的,“固属中华创始之举,抑亦古来未有之事”。它冲破了传统教育的樊篱,标志着传统教育的坚冰解冻,不仅因此推动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写下重要篇章。派遣留学,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也是洋务教育思潮发展的必然。“学齐语者,须行而置之庄岳之间”,遣派留学生当然是向西方学习的最直捷途径之一。洋务人物虽然早有此议,却因提不出可  相似文献   

8.
一明神宗万历(1573—1619年)年间,全国范围内许多城市,掀起了反对矿监税监的群众性的“民变”。促成这些“民变”的导火线是矿税监对人民进行公开的掠夺。明代对矿产的开采和商税的征收并不始于万历年间,但正式派遣大批宦官作为矿税监则始于万历二十四年。自万历二十四年“遣中宫开矿于畿内”以后,“无地不开,中使四出”。税监也是万历二十四年开始派遣的。自“命中官榷税通州”后,“各省皆设税使”。为什么万历年间,会正式派遣大批的矿税监,  相似文献   

9.
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的《自序》和《正语作词起例》中,曾三次用“鞞”字作为入声字的代表,但是,各个韵部的入声派入三声中都没有这个字。《中原音韵》原刊本至今没有发现,这个疏漏将难以得到弥补。本文假定“鞞”字是“鞸”字之误。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太守派人求婚一段,高中语文第五册的注释不甚明确,教学参考书也未作详细解释,下面谈谈我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这一段文字有两句是难点;一是“寻遣丞请还”。“遣丞”的是谁?“丞”是谁?“请”什么?“还”到哪里?二是“说有兰家女”。“说”,是谁说?这个“兰家女”是姓兰家的女儿,还是兰芝呢?  相似文献   

11.
有些同学经常写错别字,比如把"娱乐"的"娱"写成"误",把"派遣"的"遣"写成"遗",这样,不但字音变了,字义也就变了。那么,减少错别字有哪些方法呢?第一、记字义。许多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字的偏旁部首往往能表明这个字所指的意思。"扌"旁往往与"手"有关;"氵"旁往往与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败,海禁大开,无情的现实迫使人们从“天朝大国”唯我独尊的自我沉迷中清醒过来,发现所谓“礼义教化之国”、“昌明隆盛之邦”实际上与那些“未闻礼义之风,仁者教化”的蛮夷之族相去甚远,希望通过遣派学生出洋留学,“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习,然后可以渐图自强”。本文试就清末官费留学生的选拔派遣、管理监督和考核录用等几个方面作一考察。一从清末40多年来政府所颁行的外部留学生政策法规来看,清政府对留学生的选拔与考核是极其重视的。早在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在其著名的《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中就针对当  相似文献   

13.
遣≠休     
“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见《孔雀东南飞》)课本对这个“遣”字是这样注释的:“‘遣’,休。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这个注释以第一个句号为界,后面是对的,前面是错的。刘兰芝确实是“被夫家赶回娘家”的,但她决不是被“休”的。任何一本  相似文献   

14.
汉字传入日本,为日本的零文字历史填补了空白,同时也为中日两国相互了解,文化沟通与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主要阐述了汉字的传入途径,以及汉字在语音,文字,词汇方面对日语产生的影响。汉字的输入,使日本产生了“假名”,日本人又根据汉字的特点,用“六书”遣字法,遣出了日本“国字”,最终使日本形成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5.
《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遗媒来”至“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六十五句,都是述刘兰芝再嫁情节的。对于其中“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四句,历来讼讼纷纭,至今还是叫人莫衷一是。鉴于此,笔者想来一个大胆的假设:将“遣丞”不作动宾短语解,而作偏正短语解,即变“派遣丞”为“遣归故里之丞”。此解一旦成立,则六十五句诗所叙情节可一气贯  相似文献   

16.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年间,某个地方发现了金银矿和原砂矿,皇帝就派遣宦官前去管理,官衔是:“某地某矿提督太监”;朝廷本有户部主管税收,但皇帝又另设一个征税系统,也派宦官负责,官衔是:“某地甘税提都太监”,人们称之为“矿监”和“税监”。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素养问题,说到底是字、词、句的遣用能力问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到底如何呢?据笔者观察,不少学生在阅读时习惯于“蜻蜒点水”,并不留意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在习作时将课文中的语言“置之一旁”,不能灵活地学以致用,导致“语言贫乏症”的出  相似文献   

18.
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发表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讲话.指出:“留学生的数量要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这是五年内快见成效、提高我国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唐代中国日本之间的海上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兴旺发达的时期。“日本有识之土,由于遣隋使而一度接触到优秀的中图文化,并多少吸收了一些以后,决不会就此满足,必然益加赞叹向往,狂热地试图汲取、模仿。遣唐使的派遣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手段。”(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第62页)以上是日本学者木宫太彦对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的高度概括。日本在“大化改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第五册《触龙说赵太后》有句云: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课本:“恣”注为“任凭”;“使之”注为“派遣他”。均是。独独于难解的“所”字未予注释。从语法结构上看,“所”不能与后面的“使之”结成一个语义单位。“所使”是名词性的词组——所派遣的人,它不能再带宾语,且与后文的“之”(长安君)抵牾。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