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位词,即表示方向和位置的名词,又称方位名词.在现代汉语中方位词是名词的附类,它一般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必须附在别的词或词组后合成表示处所、时间的名词或方位结构.而古代汉语中的方位词在基本意义上尽管与现代汉语的方位词大体相同,但在用法上却有较大的差异.目前,有关古代汉语方位词用法的论著甚少,为便于掌握其用法特点,本文试通过一些例句的分析,以探索其一般规律.由于笔者才疏学浅,管窥蠡测,不免谬误,务求指正.  相似文献   

2.
论古代汉语的处所方位名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几千年前,汉语就用处所方位名词反映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空间概念了.虽然古代对处方位名词的使用不像现代那样广泛,但是已经是很常见的了,使用情况也相当复杂了.可以看到处所方位名词能够单独使用或直接和介词结构使用.但常见的用法是把处所方位名词置于处所名词之后组成方位词组或把这种方位词组和介词构成介词结构.它们在句子的构成中也是多功能的.本文还认为古代汉语处所方位名词的数量不止一般说的十几个,应是比这个数量多好些.  相似文献   

3.
存在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有特色的句型,它由表处所的方位词(A段)+存在动词(B段)+表存在物的名词(C段)构成.一般认为存在句有很强的口语性和描写性,而且A段的具体名词表示的是具体的处所,C段所表示的是具体的存在物.我们发现现代汉语中有一种不同于上述类型的存在句,它的A段表示一抽象的处所,B段由"存在"或"存在着"充当,C段表示抽象的存在物,且此种存在句不具有描写性和口语性,常常出现在较严肃的语言环境中.  相似文献   

4.
<正> 历来,词学家都注重词作中的动词、形容同,积极对它们进行研讨和开掘。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方位词却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方位词作为汉语名词中的一个小类,就语法来说,它仅仅用来表示方向或位置,同别的词或词素合成表示处所、时间的名词,附在其他词或词组的后边合成表示处所、时间的方位结构。然而,它在唐宋词作中呈现出来的情况却有些微妙。 首先,方位词在唐宋词作出现的频率较高。如以朱东润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中,人体方所形式是空间表达系统中一个特殊的类,由于人体参照物的特殊性,在表达处所义时,粘贴在人体部位名词后的方位词的选用自成系统。方位词与人体部位名词组合后其选用和表义情况显示出诸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很少见.而古代汉语中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不仅时间名词经常作状语,普通名词也经常做状语,用来修饰谓语.使谓语带上与该名词相关的描写色彩,使之鲜明具体、形象生动,从而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作状语的名词所表现的语法意义归纳起来大致有表比喻,表凭借、工具,表情态、状态,表事理、标准,表对人的态度,表方向、方位、处所和表时间等,而其翻译法也不相间.  相似文献   

7.
方位词是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的类。它既具有名词的某些特点,也具有名词所没有的特点。把它归为名词的下位类,对全面认识方位词的特点不利,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方位词在语法上的最大特点是黏着性,在表义上的特点是不确定性。从词类系统的内部一致性,外部排他性的角度上说,方位词应是一个独立的类。  相似文献   

8.
贿、赂与赇     
现代汉语中有“贿赂”一词,古汉语中贿、赂常分别使用。贿、赂词义接近,一是表赠送的财物,作名词;二是赠送财物,作动词。《说文》云:“贿,财也。”“赂,遗也。”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说,“赂”字较多用作动词,“贿”字较多用作名词,其原因就在于此吧!不论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还是王力或郭锡良的《古代汉语》,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里,状语由副词充当,还可以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充当,介词短语、量词短语和其他一些短语也可做状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做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做状语却相当普遍。一、普通名词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有的表比喻,有的表对人的态度,有的表示处所,有的表示工具、凭借或方式。1.表示比喻。这是拿用做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例如:(1)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3)豕人·…  相似文献   

10.
从宏观参数[+/-分析性]角度来看,现代汉语具有相对分析性,而英语和古代汉语具有相对综合性。汉语、英语中的介词和方位词的结构则存在微观参数上的差异。现代汉语中的介词与方位词具有不连续性,两者的中间往往出现专有名词或名词短语,体现出汉语词类较高的分析性。英语中的介词常常表现为空语类(轻方位词),与方位词合并使用,体现出相对综合性。  相似文献   

11.
一、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游褒禅山记》)不论是在现代汉语还是在古代汉语中,“以”字和单纯的方位词(“上”、“下”、“前”、“后”等)连用时,就结合成一个方位词组,表示数量、时间、地方的界限。但上边句子中的“以”、“上”两字连用,却不是方位词组。其中的“以”是连词,它所连接的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所采用的词类标注体系中,时间词、方位词和处所词共同被划分成名词的附类。如果按词汇的意义进行分类,所得到的只能是概念的类或者说是语义的类,而不是服务于语法研究的类,文章试图利用去范畴化和再范畴化理论,从根本上探讨所标注时间词的词类地位。  相似文献   

13.
从语义上看,"存在句"作为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应是"存现句"的一个下位类型。从句法结构上看,其完整的句法结构应为"处所名词+有/是/V+名词",对于一般"处所名词+V+名词"类存在句不但要看它的句法结构,还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才能确定,如果说话人侧重于叙事,则是一般的叙事句,如果侧重于描写存在状态,就是存在句。一个句子句首主语位置上不是处所名词而是时间名词时,只有在句首主语位置上也能够明确地补出处所方位词语时才能看作"存在句",否则则不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回顾和评论有关现代汉语方位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关于方位词的科学定义应该从语法功能角度来进行,即能普遍地附在其他词(或比词更大的单位)的后面表方向或位置意义的词叫方位词.根据不同的标准,方位词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我们从总体上、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等三个方面对方位词的类型进行划分.根据定义,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中单纯方位词有17个,典型的单纯方位词有14个,合成方位词有138个,方位词总共有155个.  相似文献   

15.
中古时期尤其是中古的中后期是汉语方位词系统形式演变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汉语方位词的结构类型面貌与现代汉语已基本一致,但还有一些结构类型仍然处于形成期;这一时期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双音方位词种类增多,特别是后加“边/面/头”的复合式双音方位词的迅猛增长.而这类方位词已经开始成为与单音方位词对立和互补的一支力量.  相似文献   

16.
汉语表达序数范畴的语法手段,主要有使用标记、不使用量词、变更语序、省略中心名词等4种。“第”是使用最多最广泛的序数专职标记。汉语表达序数范畴的语法手段常常离不开空间因素的作用。借助方位词标记序数时,方向对立的两个方位词可以提供空间或时间次序,能为序数表达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次序参照。不使用量词,名词所指事物单个成员的个体空间就没有得到凸显,计量作用就被弱化或消除,转而表示事物的次序。基数表达式的语序总是数词在前,名词在后,这种空间顺序可以构成序数表达式的反向参照。用省略中心名词的手段来表示序数时,最重要的条件就是量词必须具有很强的空间性,能够提供一个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17.
施关淦先生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中把方位词分为以下三类: A.表示空间的方向和位置: 山上,河里,门外,房间内,树下 B.表示时间的方向和位置: 时间词+方位词: 元旦之前,国庆节以后表示时间的数量词+方位词:三天后,五天以前动词或动词短语+方位词:出发前,做完作业以后一般名词+方位词: 饭前,饭后,雨后(但雨前) 主谓短语+方位词: 衣服干了以后,日出前后 C.表示数量的方向和位置: 五斤左右,四十以上“表示方向和位置”,只是就方位词相对于它前面  相似文献   

18.
汉语介词的功能怎样,它能介绍一些什么性质的语言单位,语法界的看法还不是十分一致的.目前高校三种协作教材关于介词的不同提法,就是这些分歧的反映.张静的《新编现代汉语》认为,介词“只能介绍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这是传统的观点,也是最普遍最有影响的体系之一.近似这种观点的是黄伯荣的《现代汉语》,它说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词组前面”.跟这种观点不同的是胡裕树的《现代汉语》,它指出介词“附在名词、代词、动词前边”,但没有提及词组.可见,介词能不能介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所介绍的动词或动词性词组有什么特点,承认介动结构的存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价值,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N-L是以L为形式标记的结构式,经常表示时间和处所。N-L结构式由于汉语方位系统具有数量有限、后位粘着以及单独使用受到限制等特点而被看作一个半自足系统。该系统中方位词和方位语素两级单位并存,一般人依据韵律构词原则及形式标记将单音节认作方位语素,双音节认作方位词。可见汉语社团对“词”这一级意义单位的感知是受韵律因素的影响,N-L结构也不例外。因此正词法规则的制订应适当考虑这一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和公众词感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以X为中心"在古代汉语中使用较少,能够充当"X"的主要是处所名词和具体名词,表示"把X作为中心地点或中心方位"的构式义。在现代汉语中,"以X为中心"被大量使用,能够充当"X"的不仅可以是处所名词和具体名词,而且可以是抽象名词,其表示的构式义也有所扩大:把"X"作为中心地点或方位,把"X"作为主要部分,把"X"作为主体地位。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认知因素、社会因素和语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