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韩静霆的《听泉》是一篇介绍不朽的传世之作《二泉映月》的散文。(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者首先从演奏《二泉映月》先声夺人的感受说起,是音乐天才阿炳用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创造了这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是音乐理论家杨荫浏先生发现了它,听懂了它,记录了它,并为它命了一个确切又充满诗意的名字《二泉映月》,  相似文献   

2.
《听泉》是鄂教版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美文。第四单元的阅读话题是“艺术长廊”,艺术的门类有很多,舞蹈、绘画、建筑诉诸人的视觉,而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听泉》是一篇介绍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文章。全文分四段介绍了《二泉映月》的产生、流传、内容和崇高的艺术地位。通过本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欣赏民乐艺术,情感得到熏陶,灵魂得到净化,并且在感受《二泉映月》音乐美的同时,更要学会运用多种手法、选择准确生动的语言。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描写、表现艺术。  相似文献   

3.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历尽艰辛的一生,描述了《二泉映月》这首二胡名曲的创作过程,用富含感染力的文句再现了这一名曲的丰富内涵,表现了民间艺人热爱音乐、热爱家乡、热爱生活、追求理想、不向命运低头、勇于抗争的顽强精神。《二泉映月》这酋不朽的二胡名曲创作的过程是课文的重点,它是阿炳苦难一生的生活积淀和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和《二泉映月》丰富的内涵;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  相似文献   

5.
前些天,五年级的语老师跟我借阿炳的《二泉映月》(磁带),说是有一篇课和这首乐曲有关. 我特地复印了这篇课,大意是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中秋之夜,阿炳在二泉边赏月时,师傅告诉他,长大后能从泉水中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当阿炳历经人生磨难后,又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泉声中似乎听到了很多声音.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听到的声音,终于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  相似文献   

6.
音乐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音乐艺术美的感受、理解的过程。情感是艺术的灵魂,情感也是艺术教育的灵魂,没有情感的艺术教育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情感的力量吸引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形象,从而对音乐艺术产生真正的爱。下面以音乐欣赏课《二泉映月》的教学为例谈谈我是如何激发学生情感的。《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独奏曲(小学音乐课本第十二册欣赏曲),乐曲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表现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展示一个刚直…  相似文献   

7.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传世的《二泉映月》二胡曲,内容深刻、结构严谨、艺术新颖、演奏手法有所创新,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今天,我们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对二胡教学与演奏的提高,而且对弘扬我们民族音乐优秀传统和创造民族的新音乐文化,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二胡曲《二泉映月》便流下眼泪,激动地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笔者以为.这里的“跪下来”应该不是形体的姿态,而是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姿态”。海德格尔说,人是“存在意义”的守护者,人理解世界.世界才不失去意义。诚如斯言.或许正是小泽征尔“跪下来”的理解.《二泉映月》才获得它应有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9.
[案例背景] 音乐能激发情感,开启心智,陶冶心灵,塑造人格,音乐与文学本身密不可分.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与生俱来的音乐才华,成就了《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世界名曲.课文《二泉映月》向我们展示了阿炳创作的艰辛历程.为了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品味和享受语言美、人性美,我尝试把音乐纳入教学中,在课堂上适时地播放《二泉映月》这首二胡名曲,借助音乐渲染教学氛围,发挥学生想象,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文本产生强烈的共鸣,借助音乐引领学生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始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情感。阿炳通过他的这曲《二泉映月》向我们展示了二胡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本文将根据《二泉映月》对阿炳、二胡进行讲述,结合《二泉映月》来用心聆听并揣摩阿炳与其二胡的独特而精湛技术。  相似文献   

11.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根据教材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音乐,可优化教学过程,生成精彩。  相似文献   

12.
《二泉映月》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后经储望华先生改编的钢琴曲《二泉映月》以其多声性而成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作者从钢琴曲《二泉映月》的音乐本体出发,论证其在曲式、旋法和音乐风格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并引伸出有关演奏法上的一些基本问题和探讨,试图全面解读《二泉映月》的音乐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生动地记叙了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文章真挚感人,曲子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丰富,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酷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课文内容真挚感人,语言生动优美,意境高雅深远。  相似文献   

14.
孙双金 《江苏教育》2006,(1B):15-18
师:(板书:二泉映月)读题目。 生:(轻声地)二泉映月。 师:声音再响一些。 生:(大声地)二泉映月。 师:《二泉映月》是一首名的曲子,是谁创作的?  相似文献   

15.
刘婧 《辽宁教育》2006,(7):77-78,81
一、文本分析 《二泉映月》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的精神。文章真挚感人,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16.
[教学案例]《二泉映月》是苏教版教材国标本的一篇课文,它生动地记叙了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课文内容真挚感人,语言生动优美,充分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酷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与《乐记》均成书于先秦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包括《素问》、《灵枢》二部分,它全面地阐述了传统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传统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理论经典著作,包括《乐本篇》、《乐论篇》、《乐礼篇》、《乐施篇》、《乐言篇》、《乐情篇》等11篇,它根据我国先秦时包括歌、舞在内的音乐艺术,详尽地论述了音乐的来源,音乐的创作,音乐的美感认识,音乐与政治、社会生活的关系,在我国音乐美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二书中均有大量文字论述古代音乐治疗实践,对于促进古代音乐治疗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课型:综合欣赏课授课年级:六年级教学目的:1.了解芭蕾舞剧《天鹅湖》,感受其音乐魅力。2.通过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教学重点:欣赏乐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学难点:准确理解音乐内涵,懂得音乐要素与乐曲情感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进教室,导入课题1.听《四小天鹅舞曲》进教室。问:刚才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四小天鹅舞曲》)想一想这四只小天鹅的心情怎样?(开心、高兴)2.听《场景》音乐比较乐曲情感的不同。问:我们再来听一听另外一首乐…  相似文献   

19.
更重要的事     
作为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誉为“不朽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的必听曲目。您能和我们谈谈它的诞生过程吗?  相似文献   

20.
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中央音乐学院第一次听到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时,泪流满面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该跪着听,坐着和站着都是不恭敬的。”在他身体力行的宏扬下,《二泉映月》被国际乐坛公认为世界上不朽的十大名曲之一。《二泉映月》是怎样保留下来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