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爱情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过去中学教材一向视为禁区,认为打开这道闸门,学校教育岂不乱了套?其实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呢?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都逐渐趋向成熟,他们对爱情题材的作品感兴趣又有什么大惊小怪呢?解读爱情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大量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带来冲击。学生关注爱情是一种完全正常的现象,对这种现象教师只能“导”而不能“堵”,与其让他们朦胧下去,还不如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高中教材里,涉及爱情的作品很多,仅在高二教材中就有二十多处。高中教材如此频繁的出现爱情题材的作品,教者又…  相似文献   

2.
我和学生“谈恋爱”——高中语文爱情题材课文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教育,自古是谈“情”色变,说“爱”语钝,爱情话题最为忌讳。因为许多生硬的教材太强调知识性、政治性,而缺乏人文精神,中学语文教师只能戴着镣铐跳舞。上海初中语文教材首次设立“爱情单元”可以表明现在的教材改革重视人性,重视人的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情题材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是为当前教育补充了“情感与人文”的元素。  相似文献   

3.
爱情教科书     
你知道吗?从今年9月1日起,上海50多所中学的初三学生领到了一本全新的语文教材,课本的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爱情如歌”,其中收录的3篇文章、4首诗歌全都围绕着爱情这一青春期的敏感话题展开。你认为如何?顺德大墩中学的同学反响很热烈,他们说:“真希望我也能够读到这本爱情教科书!”——戴江丰“我觉得语文课本应该有歌颂爱情的文章!”——廖小杰“爱情是美好的,早恋是不太好的。”——何丽“爱情上了课本?那上课不就成了谈情说爱?”——郭为民“不知道广东书店有没有这本上海的教材卖?”——郑华“这样的课本带回家,就怕妈妈不让我看!”——…  相似文献   

4.
浙江宁波镇海中学近日举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学校特意开出了别具特色的“少男少女爱情课堂”,把各学科中有关爱情的内容集中起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爱情教育。一整个下午的语文、英语、音乐、心理四堂课,每堂课上都是师生一起“谈情说爱”。教师在向大家讲授教材的同时,还与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众所周知,长期以来中学教育的内容体系中是没有爱情教育的位置的,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爱情教育实际上成了学校的一个“禁区”。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对学生在爱情方面的渴求心理,往往是当作“早恋”苗头加以扼…  相似文献   

5.
事件:新学期起,上海50多所中学的初三学生将领到一本全新的语文教材,课本中第二单元的主题定为“爱情如歌”,其中收录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普希金的《致凯恩》,舒婷的《致橡树》,苏童的《老爱情》,节选自《简·爱》的夏洛蒂·勃朗特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公刘的《只有一个人能唤醒它》以及南宋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从而引起广泛的反响。GDJY视角一“爱情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视角二“爱情教育”不该成青春禁忌情感教育也是教育内容中重要的一环。但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情感教育应当是全面的、综合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相互…  相似文献   

6.
初三语文(实验教材)课本中设立“爱情如歌”单元,几乎掀起“轩然大波”。同学们议论纷纷,我们教材的编审者又有着怎样的解释呢?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上海市二期课改的主持人之一、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步根海。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材收集了不少涉及爱情内容的课文,如《牛郎织女》、《王贵与李香香》、《孔雀东南飞》等。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这些爱情内容,对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引导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正确处理语文教材中的爱情题材呢? 1.转变教育思想,大胆处理爱情题材。 在语文教学中,还有不少教师谈爱色变,讳莫如深,他们讲授到爱情内容,常颐左右而言他,草草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直面爱情,培养学生平常心”、“品味爱情,培养学生审美心”、“剖析爱情,培养学生责任心”三个方面来探讨语文老师利用教材中的爱情篇章来培养学生正确爱情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爱情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为帮助中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萌动,上海市率先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增加了一个谈论爱情的单元——“爱情如歌”。这一主题过去在中国的教育系统里一直是个禁忌。因此它的增加引发了一场教育中该不该有爱情教育的大争论。人教版高中教材也有许多涉及爱情的课文,那么在教学这些作品时,要不要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  相似文献   

10.
课本中单独开设“爱情如歌”单元,你有特别的感想吗?你的父母呢? 爱情并不是不可以对我们启齿的事情,关键是用何种方式来告诉我们什么是“爱情”,让我们了解“爱情”的美好,也让我们知道“不成熟的爱情”的危害。课本中出现“爱情单元”,说明了老师将会以更开明的态度与我们讨论爱情,这是值得高兴的。  相似文献   

11.
王柏玲 《教师博览》2004,(12):12-13
新学期新鲜事还真不少。上海市初中语教材引入“爱情单元”,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编写《少年心事》,这两则新闻都因其“大胆出格”而备受关注。其异曲同工之妙正在于“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学生真正被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教育流水线上的“产品”。虽然这只是教材改革中的一小步,却是教育观念更新上的一大步,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2.
按一位家长,为自己孩子表现出的朦胧的“爱情意识”很焦心。今天,我说说对此的看法。光明老师:今天的我们(指成人:家长与老师),面对孩子朦胧的爱情意识,持什么态度是首先要弄清的——因为你的后续行为都是根据这态度决定的。首先,我们该不该对孩子进行“爱情教育”?学校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名字是“爱情如歌”的课文,这引起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社会中,误读爱情的悲剧屡屡发生,在我们的校园,摧残学生情感萌芽的现象亦屡见不鲜,还有不懂爱情的男女学生面对青春期心理变化的不知所措,以及充斥各种媒体对爱情五花八门的诠释,……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中学情感教育中应当占一席之地的爱情教育该不该“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答答地继续观望呢?请看:  相似文献   

14.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蓦然发现类似的标题在1999年的《当代学生》上已经出现过——《让我们一起谈爱情》。是从心理学角度与当初和你们同龄的少年谈论爱情的一组文字。“谈爱情”,可以理解;“读爱情”,似乎不那么顺口。真是这样的吗?其实只要想一想就会发现,无论是“轻舞飞扬”还是《乱世佳人》,“读爱情”陪伴着你们中的很多人一起成长。曾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语文课本也开始“解冻”了,出现了直面爱情的篇章。不过,“读爱情”并不简单.为什么要读?怎样读?读什么?回答起来真不那么容易。我们今天的专题就正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而做的一种努力。——编者  相似文献   

15.
丁华 《黑河教育》2010,(7):37-37
《致女儿的信》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论著中最富有文学色彩的一篇。本文也是初中语文教材第一次编入的有关爱情话题的文章。“爱情”对于初三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因此,上课之初我有很多顾虑,一方面我担心性格内向、情感内敛的孩子回避这个话题,不肯与同学、老师交流;  相似文献   

16.
爱情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学作品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人了不少爱情作品,教学这些作品时,要不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不少教师有所顾忌,有人认为,目前中学生早恋现象已相当普遍,教师如果在讲台上还和他们“谈情说爱”,会对学生的早恋起到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而我认为,在如今开放的信息社会里,语文课不能回避爱情教育。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识字,理解段篇,发掘学生的智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情商.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不难发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体现“情”的教育.浓浓的亲情、真挚的友情、纯朴动人的师生情、难舍的爱情、催人奋进的爱国情……学生在“情与爱”的教育中感受真善美,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8.
人生与爱情分不开,文学是人学,因此文学与爱情也分不开,中学语文教材就有许多作品涉及到“爱情问题”。教师对处在“花季”的中学生一定要讲好这一敏感问题,这对于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特別对于那些沉湎“言情”作品以及“追星”“发烧”的中学生正确把握人生航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古代戏曲《长生殿》争论最多的问题是:帝妃之间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爱情?历史上的李隆基与杨贵妃之间有没有真正的爱情?歌颂李杨爱情是不是美化封建帝王,歪曲历史?本文从“特例”和“通例”的关系上予以探讨,认为李杨之间确实存在着爱情,但它却是帝妃婚姻的特例。  相似文献   

20.
近来,随着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进行,新版中小学教材纷纷以新面孔出现,有些教材内容的改革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与争议,如“‘爱情’应不应走进初中课本”,“中学生该不该读《笑傲江湖》”,“彩票中奖概率写入教材引起家长担心”等等,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舆论担忧爱情、武侠小说、彩票等敏感话题写入新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