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特有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求知探索的情感和对学生期望的情感有机地融在教学过程中并生动地表达出来.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分析,学习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感觉--思维--创造,这是认知过程;二是:兴趣--情感--意志,这是意向过程.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对某种体验需要发泄的动态反映。情感表达贯穿整个歌唱过程。准确真实的情感表达对于歌唱有着内在的助推作用,可以帮助歌唱者达到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双向的交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一种倾向。教师把握好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师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为此,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人们特有的一种心理过程,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运动能激发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情感,师生间共同活动,教与练的密切配合贯穿于整个课堂。在良好的情感环境下教学,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有利于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培养,对提高课的质量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知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应把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使之彼此促进,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当朋友。  相似文献   

7.
美学原理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根据自己所面临或所接触的对象,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一定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心理形式就是“情感体验”.情感则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它“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因而“情感和认识过程不同,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感则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好恶倾向.”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能够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消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和情感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能满足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如愉快、喜爱、认同、渴望接近或得到等等。人不可能对自己没有感情的东西发生兴趣,语文教学应该通过情感的调动来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进而创设一种“乐学”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兴趣(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