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家恕 《新闻界》2006,(6):73-74
新闻写作/传播策略指的是为实观新闻写作/传播目的、目标而采用的对策或方案。由于新闻写作/传播的根本目的和目标,是实现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因此本文所探讨的新闻写作/传播策略,主要是针对受众的接受而言,即探讨为了达到让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目的而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陈芊芊 《新闻界》2006,(6):95-95,105
国际传播在广义上包括各种形式、各种信息的跨国、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狭义上只指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支柱,以国际范围内的受众为对象的国际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播。本文所提到的国际传播主要指狭义上的国际传播。在我国,新闻传播按使用的语言和针对的受众对象这一标准分为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对内传播是指用中文并针对国内受众而展开的新闻传播活动,对外传播就是用外语(主要是英语)开展的新闻传播活动,针对的受众是国际受众。  相似文献   

3.
名传播学施拉姆曾指出,受众参与传播,犹如在自助餐厅里就餐,媒介只是在为受众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饭菜,至于受众吃不吃、吃什么、吃多少,媒介无能为力。这里所反映的使用与满足的关系,折射出受众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接受和参与,受众本位意识在新闻传播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媒体传播的新闻信息只有为受众顺利接受,才算实现了传播的目的,达到了传播效果。新闻媒介的信息传递过程其实就是传播主体对受众的说服过程。  相似文献   

5.
贾文凤 《青年记者》2007,(11):44-45
受众本位,就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应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爱众获取多方面信息的需要为己任,以提高受众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而现在娱乐新闻的受众本位,更多的是因为经济时代媒体生存离不开市场,而市场化的主要手段就是招揽受众,取悦受众,于是就有了“冯小刚家庭地址被公开”、“王小丫结婚”、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具有多种功能,信息传播是其最主要的功能。探讨如何减少无效信息传播,避免传播中的信息失真及如何开掘潜在有效信息,是当前电视新闻传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强化信息传播意识,对新闻信息的线索或成品进行新闻价值或传播价值的评判,防止无效信息流入节目。无效信息流入节目,是造成一档节目失败的主要因素。以现代传播学的观点,信息的传播以受众为其终端(当然这一终端在下一个传播过程中可能又成为前端),因此,判别信息价值的大小,也当以受众的接受为标尺。凡为受众所乐于接受的,即为有效信息。凡为受众所厌于接受的,即为无效信息。…  相似文献   

7.
如何消除受众的逆反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杰  侯志强 《青年记者》2006,(22):36-37
新闻受众的逆反心理是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与受众之间的矛盾产物,它作为一个新闻现象和心理现象,广泛而长久、渐进而深刻地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效果。它可使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值为零或负值,即产生零效果和负效果。作为传播都在努力避免受众产生逆反心理,克服这两种效果的产生,但效果并不理想。究竟该如何应对呢?让我们从了解逆反心理概念说起。  相似文献   

8.
新闻不仅可以传播信息,还可给人乐趣。新闻在提供信息的同时,如何使受众得到一种乐趣、享受,这是业内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一定程度上讲,新闻的愉悦功能关系到信息的传播效果。受众爱读爱听爱看,能给受众以乐趣的新闻,其传播效果肯定好。  相似文献   

9.
尊重受众·了解受众·服务受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东升 《军事记者》2001,(11):13-15
受众作为大众传媒信息终端的接受,越来越受到理论的关注和实践的亲近。在大力倡导军事新闻改革的今天,改变落后传播观念,做到尊重受众、了解受众、服务受众,对于更好地发挥党的宣传舆论工具的功能,增强新闻传播效果,为“打得赢”和“不变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代传播要满足受众深层次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传媒应该怎样去深入了解和理解自己的受众?传播的信息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才能完全满足受众的需求,以及如何固守传播阵地,保证自身传播信息的内涵文化不悖于主流文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中,这些问题必须得到传媒的认真研究分析和解决。不然,我国传媒就难以把握更多的机遇,担负起以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而推动中国快速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就难以与国际强势传媒抗衡而为传播先进文化固守阵地;就难以在全球一体化语境下更多趋向同质化发展的过程中凸显文化、民族的异质性。一、现状:受众深层次需求远…  相似文献   

11.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方针。提高正面宣传质量是从业者的当务之急。提高正面宣传报道质量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新闻传播是传递与接收新闻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受众是新闻一次单向传播的终端,是新闻信息传播的目标,也是新闻传播质量的检验者。从理论上认识到受众在正面宣传报道中作为接收主体的地位,以人为本,以受众为本,这是科学传播观的本质与核心,是实现优势传播的必然,是提高正面宣传质量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接受新闻传播对绝大多数受众来说,不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自主的行为,有很大的选择性。如果受众对传播毫无兴趣,就可能不注意它,即使注意也不会持久。因此,符合受众的兴趣,对于新闻传播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受众的无意注意虽然主要是由新闻信息的特征所引起的,但也和受众自身的状态,如需要、情感、兴趣、过去的经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相同的外界刺激的影响下,由于受众自身的状态不同,无意注意的情况也就不同。因此,新闻传播引起受众的注意不仅取决于新闻信息的特征,而且也取决于传播内容和受众的关系。近年来,我国许多新…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是新闻媒体履行的一种大众传播职责。旨在向受众提供各类新闻信息,使受众能及时了解并正确认识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进而使受众按照传播者的意图进行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及自身的修养娱乐,以引导社会生活循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所以,失去了受众,离开了受众的接受,新闻传播就毫无价值可言。  相似文献   

14.
张磊 《东南传播》2021,(11):142-144
移动时代的到来,传播媒介深刻变革,人们的传播活动被分割为一个个不同的场景,不止产品消费市场,甚至政务都开始以场景为单位为大众提供服务.在场景化大背景下,新闻文稿作为单一的以文字为载体传播新闻内容的媒介,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只考虑文本的撰写,还必须将场景思维运用到新闻写作中,在新闻选题、撰写内容、发布内容的过程中将人们阅读信息的客观场景、信息能够带给受众的目标场景考虑其中,使受众置身于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场景中,从而感知、阅读、内化传播信息,最大化利用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体裁中,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信息为手段间接引导社会舆论,而新闻评论通过传播理性信息直接引导社会舆论,即传播事物状态的内在含义,阐述事物的价值、效用,发表评论者的意见、观点、思想和见解。无论是传播事实信息,还是理性信息,其传播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传播研究成果表明,大众媒介一方面可以向受众传递大量信息,但另一方面,也会由于媒体对信息的主观取舍及有意识地强化或弱化,而影响、甚至改变受众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正是缘于这种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使电视新闻传播在成  相似文献   

17.
新闻的传播过程,表现为媒介发出信息到受众接受信息的分享过程。确切地说,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信息从记者到受众的空间延续过程。新闻信息发出却没有被受众接受,称之为新闻半传播。新闻没有被受众接受,标志着新闻在传播中失落,是新闻半传播现象的外部特征,也是最基本的特征。 剖析常见的新闻半传播现象。我们可以发现这里存在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从客观上说,由于受众的多样化,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信息渠道多元化,使得  相似文献   

18.
摘要:分析了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传播中心的职能和信息传播模式。依据文化水平高低,将图书馆受众划分为民间受众、普通受众和精英受众三个层面,分析了各层面受众的信息需求特点,并重点探讨了图书馆针对不同层面受众的特性开展信息传播的策略与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闻传播的对象,受众对媒介的认可度决定了新闻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当前,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已深入传媒人的心中,新闻信息是否受到大众的认可与赞同,是检验新闻传播效果的主要标准。因此,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走向,遵循新闻传播的受众心理规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网络传播受众",一个在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一群能在互联网呼风唤雨的人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个专门的信息传播空间,相对于传统读书看报的受众相比,这部分人群是比较独立的,他们不仅能给互联网带来新的血液,更会注入很多鲜明的特点。网络媒体的受众与传统媒体的受众在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想要获取及时的信息,但是细分开来,使用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并不能完全地适用于新时代的网络受众。本文通过对网络传播受众与传统媒体的受众双方面的研究,根据传播受众的特点,提高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