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爸爸是我最亲近的人,怎么会讨厌呢?不信,我就说几个他办的“好事”给你听。先说吃饭的时候吧,不管你想不想吃,他总爱往你嘴里塞菜,你们说我能乐意吗?再说洗脚的时候吧,我自己会洗,他偏偏来帮忙,好几次碰到我的伤口,你说他不是好心办坏事吗?爸爸,如果你能让我自己做自己的事的话,你就不再是“讨厌”的爸爸$江苏省江都市双语实验小学二年级@王点  相似文献   

2.
刘玉秀 《学前教育》2011,(11):27-27
我在班里的一角做玩教具,桌子上堆了各色卡纸和剪刀、胶水、水彩笔、铁丝、大纸盒等工具用品。孩子们去厕所时,围在我身边问:“刘老师,你要做什么呀?”我说:“给你们做一个小轿子。”“啊?轿子是什么呀?”“我在电视里看见过皇上坐轿子。”“庙会里也有。”……孩子们好奇地议论着。我说:“等我做完你们就知道什么样了,现在快小便去。等会儿还要去做操呢。”孩子们陆续走了。  相似文献   

3.
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说蜡烛会开花吗?我猜你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不会!”可是今天下午我就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书中看见了《开在水面上的蜡烛花》这篇文章,一开始我不相信,可又一想,既登上了书,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吗?于是,我决心试一试。  相似文献   

4.
郭金霞 《班主任》2013,(5):44-45
“郭老师,这两天你们班收了每个学生100元钱吗?”电话那头是校长浑厚的声音。我一惊,顿感不妙。“是家委会收的,”我忙纠正(乱收费可是高压线,碰不得),“怎么了?”“是这样的,有人向局长反映,说你们班乱收钱,收的钱也不知干了啥,而且也不是第一次收了。你了解一下情况吧!”说完,校长就把电话挂了。我手握电话,大脑一片茫然:“又不是第一次收费,家长们难道不知道家委会收钱干什么?  相似文献   

5.
作为班主任,常常听到有学生在羡慕别人:“你昨天过生口,有那么多同学给你送礼物.你真幸福”;“你又买厂新衣服了,还是名牌,你真幸福”;“啊,你们家都买车了,你让我们好嫉妒哟,你真幸福”……在感叹别人幸福的同时却不断发出“唉、唉”的叹息声,仿佛自己是多么的不幸:学生问我:“老师,你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吗?”我说:“说不好,  相似文献   

6.
张老师到我家去过。”“张老师也到我家玩过。”孩子们边玩玩具边漫不经心地说着。这时吕倩茹走到我身边说 :“张老师 ,你为什么不到我家去做客 ,有好几个小朋友都说你到他们家去了。”我摸了摸她的头 ,让她坐到了我身边 ,又招呼其他小朋友过来 ,我们围坐在一起聊了起来。“小朋友 ,你们喜欢老师到你们家做客吗?”“喜欢。”“前几天 ,张老师已经去过好几个小朋友的家了 ,还有好多小朋友的家张老师过几天再去 ,你们欢迎吗?”“欢迎。”“那么 ,小朋友知道张老师到你们家干什么吗?”“做客。”“对 ,小朋友只说对了一点 ,还有一点 ,张老师…  相似文献   

7.
开学不久的一节科学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来这节课是研究“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上课前,有几个调皮的学生找到我,兴奋地说:“张老师,我们抓到了许多苍蝇。”边说边向我展示他们的“战利品”——装在矿泉水瓶里的苍蝇,那种兴奋的神情天真又可爱。我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的?”“我在学校的垃圾箱旁边。”“我在校门口的农贸市场里。”“我在街道旁的垃圾场。”他们争先恐后地说。“你们为什么要抓苍蝇呢?”我又问。“我们想知道苍蝇为什么在那么脏的环境里生活,却不生病呢?”“它们的生命力为什么那么强呢?’’说实话,我也回答不了他们的问题。按照课程计划,这不是这学期学习的内容,但学生有这样的探究热情,问题又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虽然我心中没有太大的把握,但我还是决定尝试一下,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探究“苍蝇”的奥秘。于是我就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苍蝇的生命力为什么那么强呢?”立刻,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调”音量     
小朋友们唱歌时,一个比一个声音响,仿佛在比谁的嗓门大。待幼儿唱完,我微笑着说:“老师要和你们做个‘调音量’的游戏。”孩子们都瞪大眼睛好奇地望着我。我接着说:“你们看,录音机上有一个音量调节钮,是用来调节声音高低的。老师的手也是音量调节钮,往左拧,就说明小朋友的声音要轻一点;往右拧,就说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男孩,有着不少男孩的特点:聪明、调皮、爽快,还有贪玩。说到玩,我总是说“一会儿”。说到学习,我总会说“已经做了很长时间了”。做作业时我还爱犯点小马虎,不是漏了标点就是忘了进位。总之,脑子里就想着一个字:“玩”。“飞飞,怎么又出去玩了?”你听,妈妈又在屋里大声叫着。我对妈妈说:“我已经做了很长时间作业了,怎么还要我做?”话是这么说,两条腿还是朝屋子里跑。没办法,妈妈是家里的“总司令”,连爸爸都不敢违抗,何况小小的我?我坐在椅子上,怏怏地做起了作业。没过一会儿,我趁妈妈不注意,悄悄地溜了出去…  相似文献   

10.
在《手》(五年制第八册7课)这篇课文中,主人公陈秉正针对学生的不正确看法说了这样一段话: “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这段话含义深刻,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是教学的重点,又是理解的难点。教学时,可以抓住“手”,层层剥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手”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案例描述】 转眼到了六月,临近期末。 踏着铃声,我走进教室。“今天我们上这学期的最后一课——《阿德的梦》。”照惯例互相行过礼之后,我就开始导人新课。“说到梦,你们一定都做过吧?”一个简单而又平淡的开始,我自己都觉得有点乏味。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一声响亮的“做过”之后,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著名的演说家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人群问:“谁要这20美元?”人群中一只只手举了起来,演说家又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员.在此之前,请允许我做一件事。”演说家把钞票揉成一团,问:“谁还要?”人群中还是有人举起了手。“那我这样做呢?”演说家说着把钞票扔到地上,用脚踩了踩,接着问:“还有人要吗?”人群中依然有人举起了手。演说家说:“朋友们,无论我如何对待这张钞票,你们还想要它,因为它没有贬值,它依旧是20美元。”  相似文献   

13.
<正>多年前有节课讲评作文,问学生:“你们有吃过沙丁鱼的吗?”大家面面相觑,都说没吃过,也没见过(当年食品供应不像后来那样充足丰富,刚取消“肉票、鸡蛋票”)——我说:“那我就奇怪了:为什么你们的作文中经常出现‘挤得像沙丁鱼罐头’?”写过这句话的几个同学有些尴尬,说“学的,常有文章这样说”。是的,我也在小说散文中读到过“挤得像沙丁鱼罐头”,我没吃过那种罐头,我因此猜想:罐头里能塞进很多鱼,会不会是很小的鱼?多年后我见到真正的“沙丁鱼罐头”,果然。  相似文献   

14.
去年教的一个班,今年不教了。可是有一天,原来班上的几个男生一起走,碰到我,其中的一个调皮的男生突然叫我“缪老大”,我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只好仓促地对他们说了句:“你们以后别再这样叫我,再这样我跟你们急?”大家—起大笑,就过去了。  相似文献   

15.
读小学时,我经常扫地、擦黑板、做好事,可老师好像没有看见似的。我有点泄气,对父亲说:“我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可老师一句表扬的话也没有。”父亲听了后,鼓励我说:“你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得到奖励。”果然,在学期末,老师在全班点名表扬了我。任何好事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能得到人们的称赞和肯定,这就是奖励。  相似文献   

16.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咱们比赛看谁把课文读得美!”“行!”“你们课前读过几遍了?”“三遍!”“咱们现在还不能比,因为我课前已经读过八遍了。即使我赢了,那也是不公平的。这样吧,你们再读两遍,然后,咱们再比。”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把课文读了两遍。“谁敢跟我比?”“我!”“我!”同学们跃跃欲试。“谁愿意替我比?”“叫我!”“叫我!”同学们争先恐后。“为了挑战成功,也为了‘守擂’成功。你们再读两遍,然后,推选代表进行决赛。”同学们又兴趣盎然地把课文读了两遍。之后,双方各自推荐一位代表比赛读了一遍。这是特级教…  相似文献   

17.
上课了,我在讲台上拉家常似的笑吟吟问学生:“同学们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可你们知道自己的妈妈今年多大了?”学生们莫名其妙,七嘴八舌地回答:“我妈今年三十九。”“我妈今年四十三。”……我微笑着点点头:“哦,同学们的妈妈大都在四十岁上下。”我边说边在黑板右边写下“妈妈:四十岁上下”几个字。接着,我又很平和地说:“大家最熟悉的人莫过于自己的妈妈了。现在,请同学们做口头作文练习———描绘妈妈肖像。”一听描绘自己的妈妈,同学们既兴奋又活泼,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讲开了。我一边有兴致地听,一边在黑板右边“妈妈”…  相似文献   

18.
远方的朋友:你好!你生活愉快吗?你们的学校美丽吗? 远方的朋友,我写这封信的原因是:我们中队开展了“手拉手”活动.我想跟你做朋友。我先做个自我介绍吧。我叫阿尔曼江.今年12岁.是个聪明懂事的维吾尔族男孩。  相似文献   

19.
“你在干什么?”试试看,你会用什么口气说这句话?我曾经经常这样问我的学生,下意识中并不是要了解清楚他或她是在做什么,而是以此责备:“你不该做这样的事情。”所以,我经常会得到这样的答案:“我没有做什么。”所答明显非所问,然而,问题不在于作回答的学生,而是在于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20.
牛梦思 《教师博览》2023,(17):23-25
<正>一天下午的体育课,班长急匆匆地跑到办公室,气喘吁吁地说:“老师,小宇又不见了!”“怎么回事?你们刚刚在教室门口排队时,他不是在队伍后面吗?”我紧张地问。班长连忙回答道:“小宇因为天气太热,体育课上不愿跟着体育老师做动作,被老师点名批评了,然后他就跑出了操场。他平常去的地方我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找到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