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用大量的史料阐明王安石推行的免役法是对差役法的改革,与北宋王朝实行的募兵制及与之相应的兵役没有关系,澄清了最近出版的某些书籍说王安石推行的免役法是改革北宋兵制兵役的措施所造成的混乱。  相似文献   

2.
免役法在王安石的新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正确地评价王安石变法,正确地评价免役就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近年来在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中,有同志认为王安石改革役法是为了“另增新税”,我认为这一提法欠妥。 一、从社会背景看役法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靠兵变建立起来的赵宋王朝,立国伊始即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随着历史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主要不在司马光等人的反对,而是新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走了样。青苗法意在解决百姓生活困难,但实施中由于变相提高利率,结果变成了高利贷;免役法意在免去百姓的差役之苦,由于实施中任意提高免役钱数额和民户出钱的等第,结果变成了聚敛;市易法意在平抑物价,而实施的结果是政府垄断市场;保甲法意在加强治安和御改力量,由于组织和训练不当,百姓亦不胜其扰。因此,对王安石变法,不能单从理论上去分析,还要从实践中去审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黄庭坚在元祐更化中的遇遭、思想,兼及山谷对王安石及改革派的态度的前后变化。全文搏引史料论证了山谷对王安石改革措施的基本态度,认为山谷对新政持参酌新旧,因时制宜、择善而行的观点。作者主要从山谷对免役法、差役法的态度,提出宽猛相济的思想、对党争倾轧的态度以及对王安石态度的前后变化等诸方面,来论证山谷在元祐更化中的思想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遭遇。在论述山谷对王安石及其新法的态度上,对过去一些通行的观点多所驳正,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论基层政府职能的完善——基层上访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基层上访情况的调查了解,用上访数量的增长速度来反映目前基层群众中出现的问题。作者从对基层上访人员、基层上访人员进京上访和上访反映出基层政府问题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要减少基层群众上访数量必须完善基层政府职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山阴(今绍兴县)人,是我国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一)陆游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生于金兵南下之时,出生后次年,北宋京城开封府沦陷,徽钦二宗被俘,宋亡。他从三岁起逃难四方。在国难当头之秋,从小饱受离乱之苦。他父亲陆宰,是个大藏书家,官至直秘阁。祖父陆佃是王安石的学生,曾参加王安石的变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日渐增多,群众集体上访时有发生。由于群体上访的广泛性、突发性、动态性、明朗化等特点,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酿成更大事端,危及社会稳定,制约改革和发展进程。如何妥善处理新形势下出现的群体上访,成为基层领导干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待群众集体上访应做到“七宜七不宜”。  相似文献   

8.
首先通报一个数字:2012年淳安县信访局和"12345"县长公开电话共受理群众的信访投诉共5000余件,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去市、到省、赴京越级信访的数字,而且群体性、大规模的集体上访时有发生(全年集体访批1人次)。在这些信访事件中,有投诉的、有求助的、有建议的,在这里我们不去探讨信访人的诉求是否合理,信访产生的体制上的深层次原因等,从我自己在处理信访问题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羞于雷同     
宋朝时,有个文人叫刘贡父,是《资治通鉴》这本书的编写者之一。有一天,他去拜访王安石。正好王安石正在吃饭,于是。看门人把刘贡父领到书房里等候。刘贡父看见王安石书桌上有一迭书稿,便拿了起来,一看是王安石写的一篇兵书,便翻阅起来。他记忆力极强,文章过目不忘,一下就把全文“印”在脑子里了。王安石吃过饭,回到书房,与刘贡父寒喧了一番,就问他:  相似文献   

10.
近年群众上访形式多样,数量有所增长,针对这一问题,检察机关应建立涉法上访工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习》2005,(9):25-25
王安石不像其他官员一样生活奢侈,讲究饮食。一次,王安石的夫人与王安石的朋友们聊天,朋友说王安石喜欢吃鹿肉丝。夫人听后不信,因为她从来没发现自己的老公喜欢吃什么,就问那个朋友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喜欢吃鹿肉丝。朋友回答,有一次他请王安石吃饭,王安石把整整一盘鹿肉丝吃得干干净净。夫人接着问:“那盘鹿肉丝放在什么位置?”朋友答道,“就放在王安石面前。”夫人说:“你再请他吃饭时,把鹿肉丝放的距离远一些看看吧。”于是下次吃饭时,朋友就把鹿肉丝放在了离王安石较远的位置。王安石把他面前的那盘菜吃得干干净净,而对远距离的鹿肉丝,一…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读书     
《历史学习》2005,(9):23-23
王安石酷好读书,勤于思考,吃饭和睡觉的时候都舍不得放下书,而且他读完书后还经常默默地思考他读过的内容,有时和别人在一起,也还在想着书中的内容。因此很少有人看到他笑。他在常州做太守的时候,有一次参加宴会,酒席宴上有一个人歌舞取乐。忽然,王安石大笑起来,大家不解其意,猜测是那个名伶表演的实在太好了,使得太守很高兴,于是重重的赏赐了那个名伶,说:“你能让太守高兴,值得奖励!”只有一个人感到怀疑,认为太守不是因为这个而笑的,于是找了个机会,问王安石当时为何发笑。王安石回答:“我那几天在想道家的《常卦》,怎么都不理解,吃饭的时…  相似文献   

13.
先讲一则幽默故事。 有一位县长新调异地做官。这天,县长的父亲乘车去探望儿子。不巧的是,儿子这天公务繁忙,没时间陪父亲吃饭,只好委托办公室主任出面招待。办公室主任请示招待规格,县长于是幽了一默:“一定要高规格招待,费用我出。告诉你吧,我和这人的儿媳妇关系不一般。”县长的重视程度及神秘语气使得主任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在接待中使出了浑身解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杰出科学家、《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公元-○三一——一○九五年)是一个积极参加王安石变法运动的法家。据毕沅的《续资治通鉴》载,变法运动失败后,有人告密王安石亲党三十人,沈括名列第十五。沈括与王安石结交较早。皇祐右三年他的父亲逝世,墓志铭就是王安石作的。王安石执政时,沈括丧母,回钱塘守制。熙宁三年终丧回京,积极参加了变法运动。第二年迁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公事,成为制订新法的参谋。此后五、六年间,他不但是新法的参与设计者,还是积极的执行者,一直到管理全国财政的职务。变法失败后,御史蔡确曾攻击沈括说:“朝廷新政规画,巨细括莫不预,其于役法,讲之固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三)。变法期间他直接主管的工作,重要的有: (一) 熙宁五年,负责王安石农田水利法的重点项目汴河疏浚工程的调查规划,有力地驳斥了旧党对水利法和淤田成就的攻击。五年后,沿汴淤田九千余顷,开封府界淤田八千七百余顷。他的测量成果,对后来清汴工程的设计和兴筑也起了重要作用。 (二) 察访两浙农田水利。两浙豪族地主以“兴役扰民”为借口,宣布停修两浙水利。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心     
成爱民 《老年教育》2009,(10):30-30
当了县长的大儿子觉得老母亲在农村辛苦劳累了一辈子,很不容易,于是决定接母亲进城好好享受享受,自己也尽尽孝心。  相似文献   

16.
就上访群众接待问题介绍建立单排队论问题数学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明代文化中心扎根江南,北方本土文学逐渐衰落。然而,开封府由于特殊的经济文化原因,三百年间作家辈出,成为明代文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明代北方文学的衰落状况进行数据描述,详细考证了开封府的作家数量、质量,并揭示出开封府作家辈出的深层次因素。  相似文献   

18.
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抚州临川人。仁宗庆历进士。早有“矫世变俗之志”,在江浙等地任地方官时已显示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加上他在学术及文学方面的造诣,一时声誉大振。文彦博、欧阳修等大臣都极力推荐他入京为官。宋神宗时,他曾两次为相。为富国强兵,积极推行新法,改革弊政。在神宗的支持下,他推行的农田水利、市易、青苗、免役、方田均税、均输、保甲、将兵等新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国防力量的增强,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因此,王安石被列宁誉为“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但是他的变法遭到保守派的反对,他于熙宁七年只好辞退,次年又被起用。熙宁九年再辞退。 王安石隐退后居于离江宁城七里的钟山脚下,所以名其居所为“半山园”,并自号“半山”。他还为其书斋取了名字叫“知妄室”。此名是取自他自己说的一段话:“知妄为妄,即妄是真;认妄为真,虽真亦妄。”“知妄室”之名,表现出王安石一贯坚持的知妄求真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北宋绍圣时期,朝廷恢复但未完全照搬熙丰时期的免役法。在具体执行免役法的过程中,仍保留了北宋熙丰、元祜时期的一些好的做法。因此,对北宋绍圣役法,我们应该作一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现,各种热点问题通过群众信访反映出来,非正常来省进京上访的案件屡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党政机关正常办公秩序和社会秩序,造成较坏社会影响。那么,如何处理非正常上访问题,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在服务人民群众、疏导社会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呢?现在,我们就有关处理问题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