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天,罗斯福总统向国会发表战争咨文,国会仅以一小时的讨论,一票反对便通过了对日战争决议。12月11日,德因、意大利向美宣战。同一天,美国以宣战回应,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美国参战后,面临着军事上重大的战略抉择:是集中兵力首先打败日军,报珍珠港之仇呢?还是执行先打德国的“欧洲第一”战略呢?日本不宣而战使太平洋舰队被毁,很大程度上伤害了美利坚民族的自尊心,激怒了美国人。美国公众对日本法西斯的愤慨在当时远远超过了对德意法西斯的仇恨。事发后不久的一次民意测验表…  相似文献   

2.
黄敬聪 《考试周刊》2010,(16):54-55
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让美国损失惨重,却成为了美国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对日宣战的理由,美国的参战为二战的提前结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对于珍珠港事件的真相,众说纷纭,甚至有这样的一种说法:珍珠港事件是罗斯福为了让日本放第一枪,进而将美国拖入战争而使出的苦肉计。但真相真是如此吗?本文从日本蓄谋已久、美国麻痹大意、罗斯福战略估计错误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说明珍珠港事件并非罗斯福的苦肉计。  相似文献   

3.
王棋 《海外英语》2003,(12):36-37
[赏析]本文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1年12月在国会发表的演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8日在国会,罗斯福抛开准备好的稿子,以愤慨的语气,发表了这篇为时6分半钟的著名即席演说,用事实说明国家遭到日军突然而故意的攻击,疾呼对日宣战。许多爱唱反调的议员听了总统声情并茂的演说,深受感染,而对二战奉行旁观主义的议员也在总统的疾呼声中翻然醒悟,深感地理优势  相似文献   

4.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实行“中立”政策。但在1917年4月4日美国参议院以82对6票、4月6日众议院以373对50票的压倒多数通过威尔逊的战争咨文,对德国宣战。对于美国政策改变的原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3页是这样表述的:“在海上处于劣势的德国,  相似文献   

5.
1945年初,德国法西斯的彻底溃败已经为时不远,在击败纳粹德国后,盟国如何协同对日作战成为当时急待解决的问题。雅尔塔会议前夕,美军已逼近日本本土,对日决战日益临近。美国三军首脑估计,在德国投降后,尚需18个月才能打败日本。倘苏联不出兵对日作战,美国需付出伤亡一百万人的代价。当时原子弹尚未试验成功,为了缩短战争进程,减少美军伤亡,罗斯福希望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罗斯福还担心,苏联可能趁美国对日作战筋疲力竭之时,长趋直入中国东北、华北以及西北广大地区,严重影响战后美国控制中国的计划。为此,他希望与苏联达成一项谅解。 1945年2月4日到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邱吉尔,在雅尔塔举行战时第二次三国首脑会议。 雅尔塔会议期间,罗斯福为争取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减少美军伤亡,竟然不惜牺性中国领土主权以满足苏联的要求。在2月8日罗斯福与斯大林的会晤中,基本同意了斯大林提出的条件,双方还约定对达成的协议保密。2月11日,苏方提出最后文本,当天,斯大林、罗斯福、邱吉尔在雅尔塔协定上签了字。  相似文献   

6.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本联合舰队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珍珠港.接着,日本南方军兵分5路,向马来亚、泰国、菲律宾、香港和关岛发起猛烈攻击.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日本公布对英、美宣战的天皇诏书.同一天,英、美对日宣战.9日,中国国民政府紧随美、英之后对日宣战.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 本月8日日本法西斯政府已经对英美两国宣战,轰炸夏威夷、菲律宾、香港和新加坡,陆军在马来亚北部登陆,在日本宣战后,美国及英国亦已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了,……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应该继续过去5年的光荣战争,坚决站在反法西斯国家方面,动员自己一切力量,为最后打倒日本法西斯而斗争,为了这个唯一的目的,必须实施如下各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自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即开始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抗战。特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日之间已经完全处于战争状态.然而国民政府仅仅在1937年8月发表了《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却始终没有对日宣战。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才正式向日本宣战。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两国政府都曾对“宣战”问题进行过多次研究,但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日两国政府都选择了“不明确宣战”的策略,为搞清其原委,首先就必须弄清楚与“宣战”有关的国际法问题,即何谓国际法上的战争?怎样才算进入国际法上的战争状态?进入国际法上的战争状态以后,交战双方以及他们与第三国的关系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本文根据日本外务省的原始档案,分析了当时日本国际法学者对这个问题的基本看法,为追究日本战争责任提供了更有利的佐证。  相似文献   

10.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当地时间),日本海空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美国遭受了严重损失。日军以三百五十三架飞机从其包括由六艘大型航空母舰组成的联合舰队起飞,将美国停在珍珠港内的战舰及所有各机场上的飞机都摧毁殆尽。此时美国上下才抛弃了幻想,认识到不击败日本法西斯就没有安宁之日,立即向日本正式宣战。继之,英国、加拿大、法国也相继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11.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蒋介石见日本投降在即,立即向延安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会谈,解决抗日战争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争执”。8月16日,朱德代表中共中央复电,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  相似文献   

12.
日本从“九一八”事变开始,逐渐侵入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七七”事变后长达近4年的事实战争中,中国没有对日宣战,在国际法意义上的处于非战争状态,然而这是中国政府基于战略的考虑,利用这一国际法律规则,在抗战初期的困难局势下,积极争取到国际同情和援助的手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也是出于对“宣战”所能带来的法律后果的考虑对日宣战,以便在战后赢得胜利成果。  相似文献   

13.
所谓宣战,是一国对他国开始处于战争状态的正式通知或宣告。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是在1941年12月9日。它距日军占领东北已整整十年,离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也已四年有余。国民党为什么在“九一八事变”后对日本“不宣不战”,在“七七事变”后“战而不宣”,而在“珍珠港事件”后“正式宣战”?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就此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去年(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六日联合国第二十八届大会,对以日本为首的意、澳、比、埃等二十一个国家的联合提案付诸表决,以一一八票赞成,没有反对票,十票弃权(苏联及其大  相似文献   

15.
三、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投降后,不是由盟国分区占领,而是被美国单独占领。美国早在1944年就提出了单独占领日本的“赫尔备忘录”。苏联对日宣战后,于1945年8月11日向美国提出由苏美各派一人担任对日占领军的最高统帅,被美国断然拒绝。经过协商,中英苏各派一名将领参加盟军统帅部,但最高统帅只能由美国将军麦克阿瑟独自担任。8月13日,美国把准备给日本的“总命令第一号”通知各盟国。其中规定日本本土由美军受降,苏军受降地区仅限于库页岛、中国东北和朝鲜“三·八”线以北。苏联要求北海道的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答:所谓《蓝辛—石井协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美国国务卿蓝辛和日本前外务大臣石井菊次郎于1917年11月2日在华盛顿签订并于同月7日公布的日美共同掠夺中国的条约。它的产生经过如下: 1914年7月,欧洲爆发了帝国主义大战,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夺取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重要岛屿。次年又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势力的急剧扩张,是美英所不能容忍的。1915年3月16日,美国国务卿布赖安向日本政府递交备忘录,对日本在中国的  相似文献   

17.
现行人教社中学历史教科书中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世人也认为二战的亚洲法西斯国家日本是无条件投降的。日本真是无条件投降?1945年7月26日,以美、英、中三国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劝告日本停止无意义的抵抗,铃木贯太郎首相本人虽倾向于接受,却因内阁意见不一致,于7月28日决定宣布“不予理睬”。8月6日8时15分,美国向广岛投下了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日本未作反应。8月9日下午3时,美国向长崎投下代号“大胖子”的原子弹,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扶蒋联共政策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中美开始共同对日作战 ,出于动员中国人力对付日本和扩大在华势力的目的 ,美国执行一条援蒋抗日的路线。政治上 ,罗斯福承认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1942年 1月 1日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 ,把中国同美、英、苏并列于签字国之首。经济上 ,美国于 1942年 2月向中国提供 5亿美元货款。军事上 ,1941年后 ,美国不惜代价又开辟了一条从印度到昆明的“驼峰”空中援华运输线 ,以保障中国战区的作战物资的供给。但是 ,罗斯福实施援蒋抗日政策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蒋介石认为 ,“现在美国人将接过同日本人作战…  相似文献   

19.
伊核危机陷僵局新闻背景:7月31日,安理会以14票赞成,卡塔尔一票反对,通过了有关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暂停铀浓缩活动,否则安理会将考虑对伊朗采取经济和外交制裁。8月6日,伊朗政府对安理会1696号决议表示拒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所,以1937年卢沟桥事变为开端,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中国人民由此开始了长达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然而,抗战之初,中国政府并未正式对日宣战,只是在sq14日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表示中国面对侵略,行使“自卫权”奋起抗战,抵御外侮。对日正式宣战,则是在战争进行四年之后的1941年12月8日。宣战问题,不仅涉及国际法的若干准则,而且也体现出中国政府抗战指导思想和战时外交政策。因此,本文拟就中国政府在宣战问题上的考虑、何以没有及时宣战以及由此对中国抗战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试加评析,以求弄清这一历史问题,从而有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