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卫老王给我送来一个邮包,打开一看是几本杂志。我疑惑不解,因为这杂志我从来没有投过稿,或许是杂志社在做广告吧!我漫不经心地翻看着目录,猛然问一个熟悉的名字——沈华,跳入了我的眼帘。难道是沈华的大作被杂志连载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杂志,果然是他的作品。读着他优美的文章,几年前的一幕幕往事浮现在我的眼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壹像我们这样几代握犁耙的家族里,能出我这样一个读书人,并且有机会上杂志露脸,我实在怀疑我家的祖坟上是不是长了一株什么草。收到那个沉甸甸的大信封的那个下午,我为了尽快让伟知道,从一楼到五楼总共奔了十来趟,出了两身大汗。找到他我一把搂住他的脖子说,你知道吗我上杂志了。我太激动了以至于险些将他掐死。晚上伟在我家睡觉,他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我却一句都没听进去,只是傻子似的呵呵呵。一整晚我都没有睡着,刚刚有了些睡意,突然脑子里就蹦出这样的念头:“我上杂志了!……”“而且是封面文章”,刚刚缓慢下来的血液又噌地窜动起来,额头…  相似文献   

3.
一起拥有     
去年,小儿子上高中后也开始订《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了。于是家里就又出现了几年前的情形——儿子认真地读一本,我也跟着认真地读一本。不仅如此,我们还把我大儿子上高中时订的《中学生阅读》高中版给翻了出来,摊在床上,一本一本有滋有味地看了起来。这些保存完好的杂志让我感到一种熟悉的温馨。5年前,我的大儿子上高中,他订了不多的几种报刊,其中就有《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他每次都将杂志带回家来看。有一次,我见他手不释卷  相似文献   

4.
第一个发言的学者是庹旌生。他曾留学丹麦.从《神州学人》创刊之日起.他就是读者。到美国后,每次来教育处.他都会拿上几本《神州学人》杂志。“这本杂志办得很好.特别适合留学生。记得1995年我曾投过一篇稿.题目叫《国旗》,《神州学人》的编辑还为这篇稿配了图。为鼓励中国留学生的孩子们学中文,杂志上还开设了“中文学校”栏目.我女儿曾为“中文学校”投过稿.并且还荣获了纪念奖——中国生肖邮票。”  相似文献   

5.
超级追星族     
哗啦哗啦你好!我是周杰伦的铁杆"粉丝",他的每张专辑我都买了,只要在杂志上看到他的介绍,我就马上买下那本杂志。我房间里贴了好多他的海报,还有贴纸啊、袋子啊好多好多周边产品。  相似文献   

6.
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了,这一阶段,他迷上了一种玩具。事情是这样的:我给儿子订阅了《米老鼠》杂志,在去年的一期杂志上,儿子无意中看到了一则乐高生化系列拼装玩具的广告,就嚷嚷着让我给他买。一开始我不打算给他买,因为我觉得这和他以前玩儿的拼装赛车没有什么两样,到头来还不是玩儿够了就丢在了一边,但经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我心一软,还是去商店花了88元给他买了一个。儿子拿到了玩具,饭也顾不上吃,专心致志地组装起来。我发现儿子真不愧是玩具高手,照着图纸,三下五除二就组装了一个。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他把玩具装了又拆,拆了又装,哼着小曲…  相似文献   

7.
午后,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正是阅读、思考的最佳时机,我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他说自己是平顶山一个乡村初中的校长,平时喜欢带老师们阅读、反思、写作,在杂志上了解到我的成长经历,想和我探讨几个困惑。  相似文献   

8.
邓梁 《教育文汇》2007,(8):53-53
《教育文汇》,你让我“一见钟情”。虽然几年过去了,但初识《教育文汇》的情形我仍然记忆犹新。那次,我去找一位同事换课,不巧他正好上课去了。我便来到他的办公桌前,打算给他留张便条。无意间,看到桌子上摆着一本杂志——《教育文汇》。我的眼睛顿时一亮,  相似文献   

9.
闫旭上外语课看课外书被老师带到办公室去了。我急忙走进外语教师办公室。外语老师高高举着一本杂志正在那儿批评他呢:“知道是上外语课吗?!”我一看原来是一本《科技博览》,而且是当月的,见他对书的那种痴迷的眼神,我心里一动,和外语老师商量后,把他带回我的办公室。“你爱看《博览》?”“嗯!”孩子诚恳地点点头。“前几期的《博览》你有吗?”这一问他来了精神,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光亮:“我一直订这份杂志,里面的内容可好了……”他见我正在微笑地听着,又滔滔不绝起来。我真不敢相信在他的小脑袋里装着那么多新奇的知识,怪不…  相似文献   

10.
主编信箱     
《同学》2005,(5)
敬爱的《同学》编辑部: 我是你们杂志的FANS,2005年开 始订阅,看了几期,觉得《同学》真不错, 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贴近校园的刊 物,我很喜欢! 话又说回来,美中不足的是,杂志的 最后四页,另加封底全是广告,我真的吃 了一惊,这是我对贵杂志的小小的意见, 希望你们考虑一下,我会很期待的! 真的让我很高兴,2005第一期封面 人物就是元彬,我好喜欢他。他很 HEADSOME,他很阳光,他很亲切…… 至于你们的那张"有奖问卷",我左 思右想,终于填完了,好期待精美纪念  相似文献   

11.
最好的结局     
几年前,我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小男孩因为车祸失去了左臂,但他很想学习柔道。后来机缘凑巧,他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做了师傅。练习了3个月后,师傅却只教了他一招。小男孩不理解,忍不住  相似文献   

12.
1980年,我读初中。那时,小镇上几位吃“国家粮”的子女也在我们乡村中学借读。他们吃的、穿的、玩的都让我们那些乡下的孩子眼馋,最让我羡慕的是他们的老爹老妈都给他们订了各种各样的杂志:《儿童时代》、《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可那时的农家偏偏是那么穷,而我对那些杂志却又是那么的着魔。为了能看到这些杂志,我总是不厌其烦、投其所好地同他们套近乎:摘野果、抓山兔、逮野鸡……想尽一切办法同他们换书看。最令人恼火的是小毛,他的老爹给他订了一本《少年文艺》。有一次,趁他上厕所忘了把《少年文艺》收进书包之际,我偷偷地看了几…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编辑老师:你好,我是一名高四学生,在去年的寒假里,我借了几本《考试》杂志,看了感觉很好。同学们看了也认为他确实是众多同类杂志的佼佼者。之前,我们的学校和同学总喜欢订阅一些报纸而不去订杂志,都认为杂志对我们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14.
易晓丹 《父母必读》2010,(11):12-12
我的文章登在《父母必读》杂志上了,这真是一个好消息,我将会第一时间告诉我的儿子,关于他的故事将在他最喜欢的杂志上出现.他一定会非常兴奋和自豪,因为每月收到《父母必读》的时候就像过节一样,他觉得这是爸爸妈妈送他的礼物,还特地用邮寄的方式很郑重地寄给他,另外能够跟他的学习榜样“阿毛”出现在同一本书上,他会认为是由于自己表现得越来越棒,才有此荣幸。  相似文献   

15.
语文老师:上课的时候,有个同学在看杂志,我没收了他的杂志,并用杂志敲了敲他的脑袋。可是在我转身准备继续上课的时候,他的同桌竟然哈哈大笑了起来,搞得课都上不下去。我问他为什么笑, 那同学从抽屉里掏出一本《辞海》,竟然对我说:“老师,你还好没发现我看书,要不就被你砸死了。”  相似文献   

16.
美国前总统里根所患的早老性痴呆症已日渐严重,目前记忆力模糊,已认不出几个人了。这是经里根正式授权为其写传记的作家莫理斯近日向外界透露的。 莫理斯在将于本月16日出版的《纽约客》杂志上谈到了里根的近况。莫理斯说:“在大约半年前,他(指里根)突然不认得我了。我去拜访他时,他虽然兴冲冲地向我展示他的照片,但显得魂不守舍。他甚至还把陈列柜上堆的书籍和文件误当作树。当我与他谈起他童年患过肺炎一事时,他却显得很困惑。  相似文献   

17.
老马 《家长》2001,(Z1)
我是《家长》杂志的忠实读者。作为一名记者和主编,我感觉自己在事业上是成功的,可作为家长我却是一个失败者。我儿子今年13岁,刚刚升入初中。他从小学到现在一直厌学,上课不听讲,不能约束自己,考试成绩从来没有上过50分,最低时只有几分。他也不愿意看课外读物。无论怎样和他讲道理他都听不进去,他对自己也没有信心。我们这里的学校总是以考分论高低,可以说我的孩子是在老师的责骂声中成长的。加上我的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了他的厌学。  相似文献   

18.
何力 《教师》2019,(11):1-1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的学生,经常在上课时忍不住趴在桌上睡觉。一次,他的老师看到他又睡觉了,于是给他倒来了一杯茶,接着倒了第二杯、第三杯。最后,学生终于幡然醒悟,渐渐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当时,我思索着:这位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是否有那么一刹那,仅仅是一刹那的恼火,或是心寒?是什么能让这位老师坚持给学生倒上三杯茶?如果三杯之后,学生仍然不改,他是否还会愿意倒上第四杯、第五杯呢?我又试问自己:如果换作是我,我又能够坚持到第几杯茶呢?  相似文献   

19.
秦雨晨 《大学生》2014,(8):60-61
正《在路上》这本独立杂志的范儿,特别不羁特别飞。我很少碰到本人外表和写的东西看起来很契合的,看康阳办的杂志,总觉得他本人的气质不能这样,因为真的这么摇滚这么飞的人是不会去创业办杂志的。我想像过他的模样,可能外表一点不摇滚,甚至是挺斯文睿智戴着眼镜,也许还是个胖子,看过不少书,接受采访时说出来的东西还挺人五人六的。结果我想错了,康阳和他的杂志几乎是一个气质。约采访那天,他迟到了,然后嘿嘿一乐"我老迟到"。他短发长得乱飞,扯了一堆特不正经但是很好玩的事儿。聊天知道他是山西人,原来在山西的大学读书,后来大学上一半觉得没劲就退学了。现在住在北京  相似文献   

20.
王慧 《生活教育》2008,(6):42-43
在一本杂志上,我看到了这么一则笑话: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和他的一个朋友,在大雪之后的时日散步,周围一片银白。这个朋友瞥见路边雪地上有一小片黄色的污渍。显然是动物留下的尿迹,他顺便用鞋尖翻起雪和泥土把污渍掩盖了。没料到画家发觉时却当真生气了,他说:几天以来他总是到这里来欣赏这一小片美丽的琥珀色。这虽然是一则小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