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至今享誉世界。可是,《最后的晚餐》是怎么画出来的,大概就很少有人知道了,事实上,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至令仍享誉世界。可《最后的晚餐》是怎么画出来的, 大概就很少有人知道了。事实上,达·芬奇的前半生一直际遇坎坷,怀才不遇。30 岁时他投奔到米兰的一位公爵的门下,  相似文献   

3.
名画《最后的晚餐》背后有一个极具戏剧性且耐人寻味的故事,而与它相关的两件小事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或正确或错误的想法将会对其一生产生迥然不同的影响。《最后的晚餐》出自意大利著名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之手。这幅杰作耗时七年才完成,画中十二门徒及基督本人形象均按照真人描画,达·芬奇最先寻找的就是耶稣形象的真人模特。  相似文献   

4.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他创作的《蒙娜莉莎》肖像画和《最后的晚餐》壁画是人们所熟知的名画。他画蛋的故事更是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而他所以能够成为一名画家,就在于他的父亲及时地发现了他的爱好,并为他发展绘画艺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除了《蒙娜丽莎》以外,达·芬奇另一幅闻名于世的杰作是《最后的晚餐》。根据《圣经·新约》,最后的晚餐是在耶稣被出卖钉死的前夜,与十二个门徒共吃逾越节的筵席。席间,耶稣指出十二个门徒中有一人出卖了他。达·芬奇以这个故事为题材,深刻地刻画了画中每一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表情特征,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逾越节前夕,耶稣和他的十二个门徒坐下来一起用餐。桌旁一共坐着十三个人。以后发生的事证明: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聚餐了。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很烦恼,  相似文献   

6.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至今享誉世界。可是,《最后的晚餐》是怎么画出来的,大概就很少有人知道了。事实上,达·芬奇前半生一直际遇坎坷,怀才不遇,30岁时他投奔到米兰的一位公爵的门下,希望能给自己创造一些人生机会。他去了几年一直默默无闻,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做,他的画也没有得到公爵的赏识。但是他自己一直没有丧失信心,他始终在自己简陋的画室里执著地画着。不久,公爵来找他,让他去给圣玛丽亚修道院的一个饭厅画装饰画。这是一件无足轻重的活儿,一个普通的三流画家就可以完成,而且似乎也没有必要在…  相似文献   

7.
海外趣闻     
《初中生》2011,(Z4):42-45
英国3D动画《最后的晚餐》英国卡通粉丝比莱恩·塔斯克花3个月时间制作了一款3D版《最后的晚餐》,呈现的都是卡通形象。塔斯克还专门搭建了一张38英寸的漂亮桌子。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达·芬奇为圣马利亚·德拉·格拉齐耶隐修院所画的大型壁画《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伟大的绘画作品之一。画中表现耶稣与十二门徒在耶洛撒冷城内楼上共进最后一餐,耶稣对门徒说,他们中间将有一人出卖他,十二门徒做了迥然不同的反映,有的惊异,有的愤怒,其中有一个手握钱袋,表露出秘密即将被发现的神情  相似文献   

9.
据说,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迭芬奇历时7年绘制了《最后的晚餐》这幅佳作。画中耶稣和十二门徒的形象均来自现实中的人。达芬奇创作这幅作品时,曾仔细观察过无数的年轻人,想寻找一张神圣的、能表现耶稣品格的面孔。  相似文献   

10.
一、欣赏作品的分类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裴尔的《椅中圣母》、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还有徐悲鸿的《八骏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等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外艺术史上,手曾是许许多多的艺术家精雕细刻的对象。据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载,昔吴道子画锤馗,“一身之力,气色、眼貌俱在第二指”,竟使五代大画师黄荃无法改画。在造型艺术中,类似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如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一画中刻划的基督那双既无可奈何而又沉着镇静的手;门徒们表示探询、表白、惊恐、谴责、担忧等各种表情的手;特别是犹太那双死死抓住钱袋的罪恶的手,无不栩栩如生。在米开朗基罗的巨幅壁画《创世纪》中,最吸引人的也无疑是上帝那双硬朗有力、充满信心并富有创造性的手。可以说,许多艺术家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赋予了这一双双的手。罗丹《浪子》、列宾《伊凡杀子》和柯勒惠支《磨镰刀》中的“手”,无不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最初的晚餐     
想到这件难忘的事。忽然联想到《最后的晚餐》这幅名画的名字,不过对我来说,那一次难忘的晚餐不是最后的,而是最初的一次,这就是我平生第一次陪外国人共进的晚餐。  相似文献   

13.
一份新创刊的《漫画周刊》,为了尽快提升读者对刊物的关注热情和发行量,经过一番策划之后,推出了一项“征画活动”,要求应征作品必须以《世界的最后时刻》为题。征画广告一出,当期的《漫画周刊》马上脱销,要求加印的电话在编辑部响个不停,原因是应征作品的一等奖竟高达10万美元,三等奖也有3万美元。在限定的日期内,来自世界各地的应征作品堆积如山。为了获取高额奖金,所有的应征作者都将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有的画在世界的最后时刻情侣紧紧抱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接吻;有的画在世界的最后时刻将钞票堆在大街上燃烧;还有的画在世界的最后时刻…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达·芬奇是画家,因为他创作的《蒙娜丽莎》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他的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艺术创作成熟的标志;有人说达·芬奇是解剖学家,在近代人体解剖学还没诞生的时候,他已经能精确地画出人的头骨、内脏,甚至是胎儿;还有人说他是工程师,因为他设计过飞行器、坦克,最令人称奇的是他竟然还设计出了人形机器人!达·芬奇一生涉足的领域之广、取得的成就之多,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15.
朱琳 《科学教育》2010,(3):15-15
1欣赏作品的分类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 ①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裴尔的《椅中圣母》、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还有徐悲鸿的《八骏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等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②范图的欣赏,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备,它直观明了,  相似文献   

16.
在17世纪的欧洲,理论家们把历史画看做是最重要的绘画题材,教材称它为“历史的画卷”是名副其实的.事实上,它让许许多多的珍贵史料得以留传.在其他资料的印证下,让一段段历史鲜活地再现在世人面前,这也成为把历史画做专题欣赏的原因之一. 在这节课的导入上,我首先出示上一课欣赏的宗教画《最后的晚餐》,引导学生回忆并从不同的角度讲述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欣赏作品的分类。美术教材中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最后的晚餐》《椅中圣母》《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八骏图》《流民图》等名家作品。这些作品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8.
一事无成     
我们都知道,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著名的艺术家,他同时是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工程师、音乐家、哲学家、科学家,他的绘画风格影响了几个世纪。他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经典作品。但是,还有一件事也许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在1519年,当时他正客居法国,那时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眼看着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自己有很多的理想不能实现了,他很痛苦地对身边的人说,我的一生,不过是利用白天来酣睡罢了,我一生一事无成。同样还有一位我们所熟知的荷兰杰出画家梵高,他给我们留下的《向日葵》,也是我们人类历…  相似文献   

19.
[课文点睛]耶稣的受难、犹大的背叛,这些圣经中的情节,在我们东方人的脑海中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一星半点的印记。但若要想借此来全方位鉴赏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这幅宗教韵味十足的作品,终究还是无法达到完全的明澈。然而,课文《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则成为了解读它的一道突破口。随着《达·芬奇密码》的走红,书中的密码之一:《最后的晚餐》在数百年之后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达·芬奇本人更是凭借着这本极具争议的小说重新又“火”了回来。只是这一次,在他的身上带着更多的疑问、更多的故事、更多的未知。不可否认,小说本…  相似文献   

20.
幻影的重现     
1483年,里奥纳多·达·芬奇为米兰“圣佛郎切斯科”教堂的礼拜堂创作圣坛画《岩间圣母》;1495年,受米兰公爵之请,达·芬奇开始在米兰的圣马利亚·德烈·格拉契修道院内的餐厅墙壁上画《最后的晚餐》,历时三年;1503年,达·芬奇完成《蒙娜丽莎》,心爱得从不离身。2003年3月,美国作家丹·布朗发表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连续四十周高居《纽约时报》排行榜榜首;2006年5月19日,电影《达·芬奇密码》全球同步上映,首周票房高达2.24亿美元,导演朗·霍华德高调宣称“让人议论也是一件好事。”毫无疑问这是部平庸的电影,欧洲片的速度外加好莱坞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