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词人。他一生富贵闲适,风流对才思;又雅好宾客,喜拔擢后进。经常在幕府之中游宴歌吟,诗酒唱和,多有即景感怀、娱宾遣兴之作。这首《浣溪沙》就是晏殊在自己的小花园里一边喝酒,一边欣赏歌舞,趁着酒兴写的。所以有“一曲新词酒一杯”一句。  相似文献   

2.
老师、同学们:我演讲的题目是《让诚信之花绚丽绽放》。我们年级将开设诚信试场,我们班级将有十几位同学参加首批诚信考试。所以,我想讲一个关于诚信考试的故事。晏殊是北宋著名词人,七岁就获得神童美称,十五岁参  相似文献   

3.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七岁能属文,十四岁即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累官至枢密使,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仁宗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  相似文献   

4.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西临川人,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在当时的影响较大。其少年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都出自他的门下。晏殊在政治上是一个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他的词往往是结合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多写春花秋月的闲愁。含情凄婉,音调和谐,工于造语。词风和婉明丽,风流蕴藉。著有《珠玉词》。浣溪沙,唐朝曲名,后用于词牌名,也作浣溪纱。都是双调,共42字。本篇为晏殊的名作之…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6,(3)
晏殊是北宋著名词人,七岁时就获神童之名。后破格与1000多名进士一道参加殿试,由当时的真宗皇上直接主考。题出后,晏殊一看就报告说:“这道题我十天前做过,请另拟!”后来.朝中需一名东宫官员即教育太子的官员,真宗想用晏殊,吏部认为他资历浅。  相似文献   

6.
宋初即有好几位著名词人,有声有色,不同凡响,好象预示着宋代的文学发展要在词方面结出硕果似的。这几位著名词人的名字是晏殊、范仲淹、欧阳修。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宋史》(卷三百一十一)本传称他“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他受赐为进士的时候,只是十  相似文献   

7.
晏殊、欧阳修词,其内容大都是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趣,词风深美婉约,风格雅洁隽秀。晏殊的祝寿词,在词史上或有一定的影响;欧阳修写人物形象的词,值得肯定。而其豪放词,对苏、辛豪放派的形成,则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潘婷婷 《文教资料》2007,(24):79-82
晏殊与欧阳修是北宋初期词坛上两位重要的词人,共同的时代背景、相近的政治地位、相同的词学继承使他们的词作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同":语言闲雅委婉、节奏迂徐舒缓、意趣典雅含蓄。但不同的天赋气质、仕途经历和生活环境又使他们的词作具有相当程度的"异":晏词俊秀而欧词情深、词中描写的生活场景不同、常用意象不同。晏殊与欧阳修共同将宋词导向雅化,尤其是欧词,因为更符合词主抒情的特质而对后世词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魏晓帅 《语文知识》2012,(4):103-104
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本文拟从词之起源、词之本色特征、柳词创作年代与晏殊、张先、欧阳修之比较,以及他对词之体式的革新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还原他在词史上应有之地位。  相似文献   

10.
韦弦之教     
西门豹急,佩韦(皮条)以白缓;董安于缓,带弦(琴弦)以白促。急之与缓,俱失中和,然而韦弦附身,成为完具之人。能纳韦弦之教,补接不足,则豹、安于之名,可得参(同叁)也。  相似文献   

11.
孟楠 《文教资料》2007,(21):66-68
宋代文人士大夫晏殊的词作中总是隐隐透露着一种富贵气下的惆怅之情。针对其主观情绪的外化,本文意在结合创作主体的境遇,试图从创作心理到创作行为的演变中,探讨晏殊词作中遵循的富贵气下的惆怅之情。既而从个体溯源,寻求宋代士大夫文人的审美情结。  相似文献   

12.
晏殊,字同叔,谥元献,生活在号称"百年无事"的北宋初期,且仕途顺畅,官至宰相,一生富贵,"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欧阳修这样的诗句可以算得上是对晏殊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典文学评论中 ,对晏殊《珠玉词》多所指摘 ,失之公允。本文从晏殊所处时代环境以及他个人的身世、学识、心境出发 ,论述了《珠玉词》的审美特征及其艺术成就 ,还晏殊在词的发展史上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晏殊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花"入手,结合其具体词作以及其人其事,分析了晏殊百花之中犹爱秋花的原因;探讨了晏殊面对百花所产生的无限愁绪,试图说明花卉描写在晏殊词作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宋朝时,江西临川有个名叫晏殊的才子,7岁就能赋诗答对,被人誉为“神童”。在晏殊14岁那年,有个名叫张知的朝廷大官到江南巡视。他遇到了小晏殊,认为他文思敏捷,才华非凡,于是推荐他进京应考。  相似文献   

16.
北宋初期的词坛,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词作家创作了一批反映治平心态的文人之词,他们对柳永的俚词是大不以为然的,大多数论者也对之大加贬斥,然而他们忽略了柳词无论是羁旅之愁、狂欢之态、离别之思,都是承平环境中的心理体验,都是在治平心态的统领之下创作的,在这一点上柳词与晏殊等人的词作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王宝琪 《下一代》2013,(11):10-10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说话真诚著称。他14岁时参加殿试,宋真宗出了一道题让他做。晏殊看过试题后说:"我10天前才做过这个题目,现在草稿还在,请陛下另出题目吧。"宋真宗见晏殊这样真诚,感到他可信,便赐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在史馆任职期间,每逢假日,京城的大小官员常到外面吃喝玩乐。晏殊因为家贫,没有钱出去,  相似文献   

18.
《论语·先进》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孔子的两个学生冉求、仲由请教孔子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件事马上就去做吗(闻斯行诸)?"孔子对冉求说:"听到了马上去做(闻斯行诸)。"而对仲由却说:"听到了为何要马上去做呢(如之何其闻斯行诸)?"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问孔子为何对同一问题做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冉求为人懦弱,所以鼓励他;仲由处事急躁,所以约束他)。" 孔子这种"进之"、"退之"的做法,可以说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因为他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抓住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而采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燕子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意象.晏殊作为北宋词坛初期的著名词人,其《珠玉词》现存140首词作中,共24处提及“燕”,燕子成为晏殊词中高频率出现的一个意象.文章通过对晏殊词中丰富的燕子意象进行解读:或表现春光明丽之景,或叙写伤春惜春之情,或抒发相思离别之意,或哀叹时光沧桑之感,从中管窥晏殊独特的人生体验与内心世界,进而探讨燕子意象与词人个性风格、审美趣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1.补出下列名旬名篇的空缺部分 (1)剪不断,____,是离愁,____。(李煜)《相见欢》(2)夕阳西下几时回?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3)岱宗夫如何?____。造化钟神秀,____。(杜甫《望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